【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3年09月17日讯】“技术将我们与世界相连,却让我们彼此分开。”CNN健康专栏撰稿人伊安•柯尔纳(Ian Kerner)在《手机会消耗人际关系》一文中如是说。的确,当手机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前所未有的近的同时,却把人际交往的亲密度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度。一则泰国公益广告,使人们豁然发现手机已使自己越来越远离真实世界,越来越对身边的美好视而不见。
在这则电视公益广告片中,人们各自低头摆弄手机,由于注意力全在手机萤幕,身边的人一一变成了隐形人。直到他们惊觉自己失去了什么,放下手机才发现,孩子的笑容是那么动人,沙滩上的恋人是如此的美丽,车窗外的天空,原来挂着一道七色彩虹;在雨中,有人正为自己撑起一把大伞。
美国演员查勒妮制作的另一部视频《我忘记带手机》则在youtube上被观看了2,000多万次:女主角在没带手机的一天里,清晰地看到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病态迷恋。一醒来,她就看到丈夫正专心玩手机;出门后,碰见的友人一直在打电话;朋友聚会没说两句,所有人都变成了“低头族”;在沙滩上,一个男士向女友求婚时还不忘用手机进行自拍;夜晚,庆生会的女主角被密密麻麻的手机摄像头包围……当她回到家熄灯休息,黑暗中丈夫的手机荧屏瞬间亮了……
饰演女主角的查勒妮说:“想到要拍这段视频,是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太荒唐可笑了,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只顾盯着手机,而没有亲临自己生命中的那些时刻,这让我感到难过。”
如今,这样的景象处处可见:聚会的亲友露出笑容、分享段子、追踪新闻,和面前的人却无关联……“屏幕世代”(Screen generation)与“低头族”势力正越来越庞大。
手机拉近距离 却间隔了人心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两位心理学专家的测试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两个人在私会时,如果近旁摆放着一部手机或便携式笔记本——不管是否使用了它,双方的交流质量和亲近度、对设备持有者的信任度都会下降,谈话者会感到对方不够热诚、不在意自己。
而在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依赖中,我们产生的错觉、误会,信息的雷同感、距离感,也会对人的情感心智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异化正常的人际关系。
过度依赖手机 使注意力下降
另有研究显示,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会分散当下的注意力。据手机安保公司Lookout去年对2,097名成年美国人进行的 “手机心态”(Mobile Mindset)网络调查,5个美国人中有3人不到1小时就要查看一次手机。另有54%的人承认他们有躺在床上查手机的习惯,如厕看手机者占到惊人的40%。与人谈话、驾驶和参加信仰活动时,这一比例分别为30%、24%和10%,介于18岁到34岁的青年人中,有88%承认有前述几种不良习惯。
用途不断扩大 害怕丢失手机
如今,智能手机的诸多应用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方便,它能帮你找到在附近餐厅用餐的朋友、价格实惠的加油站,下载播放电视节目,随时更新Facebook,或玩复杂的电动游戏。 iPhone装上Shazam软件朝向收音机,马上可识别出歌曲与歌手;Trapster软件可识别测速照相机;Cab4me可以帮路人叫出租车。在日本与芬兰,手机可以当电子钱包,一刷就完成付款。
无线通讯产业分析师夏玛不无担心地表示:“我相信手机会成为我们生活的终极摇控器;所有接触、看到、感觉到的东西,以及所有的外在通讯,都要通过手机。”
而被问到手机丢失时会作何反应,美国Lookout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 73%的人表示恐慌,绝望和忧心忡忡者分占14%和7%,只有6%的人选择 “释然”,人们对手机的病态依赖可见一斑。
既是安全隐患 又是无形杀手
有感于越来越多的车祸与开车时使用手机有关,德国老导演维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新近执导了一部题为《一秒之间》(From One Second To The Next)的公益广告短片,其中车祸受害者的亲友和肇事司机面对镜头时的苦痛令人感同身受,影片希望借此让观众记住:短信可以等,请专心开车。
当手机化作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肌肉劳损等病症也接踵而至。研究证实,人们注视手机越久,越容易产生头痛、双眼疲劳干涩和视力模糊等症状;长期频繁发送短信,会使手指患上腱鞘炎。儿童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患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亦称儿童多动症)。另外,智能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使我们无处躲避。韩国、瑞典、比利时等国家的研究和调查均表明,青少年比成人更容易受手机电磁辐射伤害,不但影响注意力,容易疲劳,且睡眠质量也会变差。
也许人们真该像视频中表现的那样,遥想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尝试一下每周有一天和手机说再见。
(责任编辑:李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