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甲骨文大突破 台现藏甲骨将完整刊布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3年08月29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中华民国现藏之甲骨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收藏25,000片最多,其次为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4千多片。日前史博馆与中研院完成“殷墟甲骨文整理研究合作案”签约,史博馆的4千多片甲骨残片,将由中研院进行全面整理、摹本制作、释文、编辑及数位化之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出版及纳入“甲骨文拓片资料库”,以促使台湾现藏之重要甲骨史料完整刊布。
史博馆与中研院举行的“殷墟甲骨文整理研究合作案签约”记者会,史博馆馆长张誉腾表示,馆藏的甲骨文因没有足够研究能力及空间,一直未做学术研究,也许是因祸得福,变成大家都研究差不多了,只剩这批甲骨文硕果仅存,所以大家都重视这批标本,希望从中找到一些学术消息。
张誉腾说,因为这样的关系,史博馆与中研院合作,希望能够透过当代最新的技术与研究视野,来给这批标本最新的利用,让台湾的甲骨文研究能够领先世界,同时也希望能够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请世界记忆,让这批标本变成很重要的世界遗产。
中研院收藏甲骨数量居世界之冠 史博馆4千多片甲骨将全面整理数位化
翁启惠表示,中研院在甲骨方面的研究,从1928年中研院史语所就开始殷墟甲骨的挖掘,那时候其实是震惊全世界,也是在全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经过好几年努力,今天甲骨的收藏在全世界可以说是最多的。他说,政府推动“史语所保存的甲骨文”申请登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还需要继续努力,也希望透过各方的协调使梦想能够实现。
翁启惠说,国家数位典藏计划让甲骨文数位化完成,也提供检索的方法,这让学术界能够做甲骨文的研究,也让社会了解文字的形成。他提到, 史博馆与中研院前后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总算成就了这次的合作案,对于这个过程,他要再次感谢所有付出的幕后推动者,让这个美好的事情能够完成。
中研院副院长王汎森表示, 史博馆与中研院合作经过很多人帮忙,未来要进行数位化,因为文物透过数位化后,不再像以前放在仓库里面,要看非常不容易;现在整个文物公共化,而且“数位化可以化身千万,一按键就可以遨游网路世界”。王汎森说,未来还要做最严格的学术整理、研究、推广、展出,公诸全世界。
文化部次长洪孟启说,他大学念历史系,在读历史研究时读过,世界上有四个古文明,但是现在只剩下一个半,一个就是中国古文明,半个就是印度。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觉得既骄傲又责任深重,现在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中文或是汉文,事实上用更宽广的角度来看,甲骨文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河南省运台古物监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德武表示,这批甲骨古物是从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历经了千辛万苦,最后在河南省中央民意代表及河南的先贤共同努力下,从重庆空运到台湾来。他希望透过这批文物的研究,能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李宗焜说,甲骨文大师董作宾在河南安阳做殷墟的挖掘,他们的成就举世震惊、瞩目。他提到,殷墟甲骨出土的意义,第一是甲骨出土后,使殷商历史成为中国信史的开端,第二是在汉字研究上,甲骨文是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李宗焜表示,一般会上网看甲骨文数位史料,多是中文系或历史系有研究上古、殷商的需要,不然一般没有人介绍比较难进入这个领域。他提到,目前被解读的甲骨文字约只有1/4─1/3,还有很多字不认得,但在很多不认得的字中,有相当比例是人名及地名,所以对于我们了解甲骨文,不是那么绝对受不认得的字所影响。
董作宾和甲骨文
甲骨文大师董作宾实地在河南安阳进行考古的工作,1928年正因为他一句“甲骨文挖掘之确犹未尽”,才使当时的中研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傅斯年下定决心,展开正式的甲骨文发掘工作。董作宾发现大龟四版与贞人说,并将甲骨文分成为五期、提出十个断代标准、建构殷历,以科学方法研究殷代的制度与地理,学术贡献卓著。
董作宾之子、名摄影家董敏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甲骨文是他的父亲一生的最爱,这些史料对中国历史非常重要,是连孔子以至司马迁在写史记之时,都不知道有甲骨文的存在。他说,汉字的源头就是甲骨文,深入了解汉字的演进由来,自然而然可使血脉中的文化深化,进而对自身文化产生强大的信念和骄傲。
董敏最近出版新书《甲骨文的故事》及《“万象”甲骨文诗画集》增订版,他希望能将古老的甲骨文“麦当劳”化,让八岁到八十八岁的人都能认识它、爱它。
(责任编辑:林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