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3年08月02日讯】在被某某人强力推崇后, 在网上找到了这个1957 年版的电影《十二怒汉》。这是一部老片,美国的黑白片。开始我还在猜测为什么某某人这么热烈地推崇这部老片?抱着以为它是个不得不看的喜剧片的心态我开始了对这部片子的欣赏,直到我看完了才发现这部片子的几乎全部分的故事场景竟然都是发生在一间屋子里,由此可以堪称是小成本制作的典范了。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竟然让我一直炎炎不倦地看完这部片子并回味无穷,是什么原因能够竟然让这部片子在1997年被重拍,于2007年再次被俄罗斯导演改编为《大审判》,并多次在香港和中国内地被搬上了话剧舞台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这部影片可以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影片是以十二名陪审团为主角的法庭戏,内容是关于是否可以给一个犯罪嫌疑人定罪。被告是一名年仅18 岁的男子,被控在午夜杀害了他自己的父亲。法庭上已经被提供的证据是:一,居住在对面的妇女透过卧室及飞驶的火车窗户,看到被告举刀杀人;二,楼下的老人听到被告高喊“我要杀了你”及身体倒地声音,并发现被告跑下楼梯;三,刺进父亲胸膛的刀子和被告曾经购买的弹簧刀一模一样。四,被告声称从午夜11 点到凌晨3 点之间在看电影的证词极不可信,因为他连刚看过的电影名字也说不出来。
陪审团的成员是来自不同背景的,目的就是根据法律的程序,在一间休息室里面尽快达成一致的见解,判定犯罪嫌疑人是杀人犯,然后好进入下一个法律程序:执行死刑。
对于这个及其简单的案件,陪审团们似乎在没开始表决前就已经不耐烦了,本来闷热的天气再加上屋子小,不通风,谁不都盼望着早点结束好离开这里,有的还惦记着自己的生意或下午的球赛。而对这个年轻的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的表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
这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看头,随着一个接一个的陪审员的仓促的表决为有罪,我也开始了对这个杀人犯青年产生了惋惜的态度,他杀死了他的父亲,人证物证岂不都在,还有什么话说?还弄得大家憋在屋子里面受罪。自己一边看也一边希望赶快结束这个场景,换一个新个故事情节,还竟然想到了在西部驰骋的牛仔…现在是十一个陪审员都已经同意他为有罪了,直轮到了最后一个8 号陪审员了,可是他却不慌不忙地说:“无罪!”这令所有的其他陪审员感到恼怒,包括了我自己。经过一番周折,众陪审员同意给这个“异议人士”个机会说明为什么8 号要如此的判断,而他却只说这里有“合理疑点”(reasonable doubt)。
其余的陪审员对这样无理取闹的8 号开始怒了起来,一个接一个地质问他为什么不立即给杀人犯定罪,可是随着影片的发展,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放弃了原先自己下的表决。他们也渐渐同意这些合理的疑点:同样的刀子不止一把;楼下老人不可能在列车噪音中听到被告喊叫;老弱残疾的他也不可能在15 秒内赶到门口看到被告逃走;声称看见杀人的妇女鼻子两边有凹痕,证明她长期戴眼镜,而晚上她不可能戴着眼镜睡觉,所以她在床上看到杀人的证词不可靠;甚至 “我要杀了你”这话也并不意味着被告真的杀了人,因为这也许只是一句气话,况且在辩论中,也有陪审员气急败坏地说过这句话;被告记不住看过的电影也正常,因为经过质问,一位陪审员在清醒的时候也无法记得看过的电影,等等。
作为观众的我,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名不耐烦的陪审员,但是通过8 号陪审员提出的这些一个接一个的合理的疑惑,我发现我被我曾自认为正确的逻辑给玩弄了,而不得不改变了我最初给那个和我素不相干的18 岁的年轻的犯罪嫌疑人定的罪。
都是我们曾自己认为正确的逻辑而犯的错。我们在没有对我们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前,不要太快地下结论,也不要人与亦云。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弱点,也是人类的致命点。
女人的始祖夏娃受到古蛇的引诱,自己根据古蛇说的仅有的一些信息,得出了错误的逻辑结果,便吃了不该吃的果子。男人的始祖在没有对夏娃给予的果子进行适当的分析判断,便也吃下了使他们离开伊甸园的禁果。
2000多年前,以色列地区的人民还不知道“他”是谁的情况下高呼着说:“钉死他,钉死他,钉死这个亵渎上帝的人!”
在欧洲历史上有:“烧死她,烧死她,因为贞德是个女巫!”“烧死他,烧死他,因为他说地球绕着太阳转。”“淹死他们,淹死他们,因为他们信的和我们不一样!”在中国的历史上也不知有多少人冤死与错误的审批之中:“我杀了袁崇焕,因为他想谋反。”而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打倒他,打倒他,因为他是反革命!”
当然在这十二名陪审员中,每个人都最求公义,渴望伸张正义,可是快速地不加合理质疑地下结论的这种行为本身就不能够成为公义。
8 号陪审员告诉了我们,仅凭有限的信息数据我们不要很快地得出一个自认为绝对正确的可以描述真相的结论,而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在下结论前,我们要谨慎,看看是否这里有合理的疑点。如果我们马马虎虎,并人云亦云,我们真的会放走罪犯,在电影当中的这个例子里,一个18岁年轻的生命就掌握在这些陪审员的手中,一不小心可就成了真正的杀人犯!
一个逻辑的疏忽,一个医生可能会忽略掉某个患者的一些细节,一群医生可以在会诊中忽略了某个年轻大夫的不同见解,而采用了人云亦云的方法给他开了某种似乎大家认为是正确的药方,而最终导致了患者的瞬间死亡。
一个逻辑的疏忽,可以使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某个细节,或者在会议讨论中把关的领导没有细心地听取某个设计者想要提出来的反对意见而导致了某个项目的建设完成后,出现了重大的事故:楼房大桥坍塌,飞机失事,高铁相撞。而逻辑的漏洞往往可以被犯罪份子巧加利用,还成为诈骗的工具。现在人们已经对那些什么易拉罐拉出来的“大惊喜”和什么“你中大奖了!但是你得现在马上怎么怎么样,否则就过了领奖期限…. 但是好消息是只要你怎么怎么样就能够立刻拿到钱….”已经有了一定的防御能力。
但是更高明的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个周日的早上,一名西装革履的男士来到周末也开门营业的保时捷车行说愿意买一款价值5 万元的车子并开了支票。车行人员由于是周末无法查这位男士的确切银行信用度,在怀疑这位男士是否有诈骗企图。可是却又发现这位男子一切证件齐全,再加上男子说急于用车,如果他不卖,就会要去其它车行买车,便暂时开了个转让证书。虽然车子已经属于男士了,但是车子还在车行,如果周一转账拿不出钱就是诈骗,告他也不迟。一小时后,这名男士又去了另一家汽车经销处说要以2 万5 卖掉刚买的保时捷车,缘由是急需钱。由于经销处经理发现者转让书是一小时前开的,便觉得似乎不是很对头,便立刻致电给那家保时捷车行的老板。结果他们共同得出的结论是这名男士是开了空头支票并要提取现金2 万5,便报告了警察将这位男士立即逮捕。
其实这一切都是这名男士早就做好的圈套,周一早上,这名男士将保时捷老板和经销商错误质控和警方的错误逮捕,因为到了周一保时捷老板的确可以承兑支票,而当时卖车的原因被解释为是该男士有赌马的嗜好,刚好那时接到情报要拿钱下注,好赢进44 万,但因为被捕无法下注,而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结果保时捷车行老板,经销商以及警察不得不为如此快速下的结论对这名男士付出经济上的补偿。
还有:如何判断,得出来的结论不要把个人的感情色彩放入其中。不要把个人的惯有的经验完全代替了事实的情况而过早地下了结论。同样,正如在2012 香港电影《大追捕》(Night Fall)中所发生的,当警方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和一具女尸在一起,又听到了举报,就认定举报所说的都是对的。警长生平恨恶强奸犯,就把自己的感情色彩带入了逻辑中,判了无辜的青年人20年徒刑,后来一个自认为自己精明有一手的资深探长又根据所谓的危险罪犯留下的证据而得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判断,而最终迫使那位无辜的犯罪嫌疑人在无法向警方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又要保证自己的女儿能够逃脱法律的错误制裁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消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楼自杀。这是可悲的!在教会的生活中,由于信息不足,过早的下出的结论的这种事情也是时有发生的。某一个牧师的教导会让一些信徒们形成了一个对某个事物的固定的看法,他们一听到别的牧师或信徒说的和他们牧师说的不一样的时候,就认为这是危险的,是错误的,甚至是敌基督的,是异端。
同样,在小组学习的时候,对某一本书所说的观点不加思索地一致认同,理由就是这本书是牧师推荐的,而且其他人都在看这本书,所以这本书里面所有的言词都是对的。如果哪位读者有了质疑,那便是错的;而如果小组长有了质疑,就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相信书里写的是对的,并自己告知自己所想的是错的。这时真希望能够有一位像8 号陪审员那样的人在小组讨论中出现。其实我个人认为每本书中的观点都提供了给读者一个理解问题的选择,读者可以选择赞同,完全接受,或者可以表示欣赏,也可以提出合理的质疑。这合理的质疑是宝贵的,否则如何对事物进行改进呢?
从《十二怒汉》影片得到的另外一个启示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一位像8 号陪审员那样的辩护人。像《圣经》里的耶稣基督曾为一名所谓行淫时被抓获的妇女出来说话一样(约翰福音书8 章1-11 节),8 号陪审员为一名无法为自己辩护而又面临着死亡威胁的少年辩护。而我们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也要如此行,用智慧为受屈的弱势群体说一句公道话。
1997年版的《十二怒汉》的电影只是在陪审员们离开那间屋子后便整片结束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处理很好,因为这些合理的质疑也只是质疑罢了,并不一定代表那个犯罪嫌疑人就一定不是凶犯,而只是说他可能不是凶犯,因为质控他的证据都有疑点。也许这个案子要再次花时间从新审理,而这样的结束把思考留给了观众。
在片尾处一个接一个的带有演员名字的面部特写看来是个导演别有用心的安排,因为这样会让这些表演者在影片中所犯的‘逻辑错误’更好地警醒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