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姝伶:孩子听话,应该这样教 (二)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3年06月16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张岳、萧可洛杉矶罗兰岗报导)父母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乖巧,华人家长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可是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反复说,孩子反复犯,或者家长感觉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是孩子却不领情?种种情形让家长头疼。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姝伶博士表示,这很多情况只是因为父母没有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到孩子的心理世界,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听话”的好孩子。
5月28日,陈姝伶博士专程从北加州赶到南加州罗兰岗纽约人寿廖彬淳大楼,为现场约50位家长做了2个多小时的亲子沟通免费讲座,并赠送书籍。陈姝伶博士毕业于台大社会系社会研究所,1991年在Oregon大学取得幼教博士学位,著有“教出这样的好孩子”一书。
快乐和成绩可兼得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陈博士不希望家长把孩子引导为一个只把成绩作为学习目标的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孩子明白“学习的过程重于结果”这个道理。并非不重视结果,而是在重视结果的同时,也要注重过程。如果很快乐的带着兴趣学习,学习效果一定不会差的。
陈博士举了一个反例:曾经有一个女孩子,在经过艰辛的高中学习后,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但是在那一天,她自杀了。她给父母的遗书里写到:“你们要我做的我都帮你们做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这个女孩误以为,父母督促其学习是为了他们自己的面子,在压力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聪明的家长会明确的让孩子知道,他们今天的努力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家长在日常生活讲话中最好也注意一下细节,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说:“你帮我把这口饭吃下去。”这其实就是让孩子误认为自己是为父母而活着,与教育的目的正好相反。
一定要使孩子明白:他/她在为谁努力
督促孩子学习时如何避免其产生逆反心理?陈博士拿自己的孩子举了个例子。
儿子5岁时学弹钢琴,按钢琴老师要求,每首曲子弹5遍,陈博士没有监督过他。有一天,孩子过来讲:“妈妈,我今天每条曲子弹了10遍,你高不高兴?”她就说:“我高兴,我是为你高兴,因为这样你会进步更快。”
孩子长大一些之后,陈博士继续问他:“你知不知道你把钢琴弹好后,最受益的人是谁?”孩子回答:“是我呀。”陈博士故意接着问:“还有谁呢?”孩子答不上来。“最受益的就是你将来的家人,你将来的太太,你将来的孩子……其实妈妈是最‘可怜’的,因为你刚开始学弹钢琴的时候,那些不成曲调、吱吱呀呀的,都是妈妈在听。将来你弹好了之后,那些优美的旋律是你的太太在听。所以,为了你将来的幸福,你也要把钢琴学好呀。”
辅导孩子功课不是头疼事
辅导孩子做功课可能是一个令家长非常头疼的问题。陈博士建议:家长在辅导孩子做功课时,尽量不要直接给答案,可以适当的给孩子启发,但要尽量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让他感受到通过自己思考而解决问题的那种快乐、成就感,从而培养其更浓的学习兴趣。
有些孩子写家庭作业,字写的有些歪斜,在这一点上,建议家长不要上来就批评。陈博士表示,孩子爱玩不喜欢做功课,这是天性可以理解,但他已经把功课做完了,这时应该首先对他的这种责任感加以鼓励。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责备孩子字写的难看,或者挑其它毛病,孩子会难以接受,产生逆反心理,就更加不愿意做功课。所以建议家长把功课里面的亮点圈出来,哪怕只是很小的亮点,也要拿出来作为孩子的成就,表扬他,鼓励他继续按照对的做。这样孩子就会对功课保持兴趣。耐心的、循序渐进的态度可逐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并逐步改掉缺点,从而良性循环。
有一个具体问题:孩子做功课时,家长要不要陪着?陈博士建议,刚开始家长应该陪着,通过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做功课,让孩子养成习惯。一段时间以后,家长就应该逐渐抽身,最后完全放手。
要让孩子觉得你很爱他
在培养孩子的自信方面,陈博士有两点建议。一个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爱他。应该说,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是否真的感受到了呢?另外,什么时候孩子感受家长的爱最强烈呢?就是当他在犯错的时候,家长那种宽容的态度。
孩子打翻了牛奶瓶,你怎么做?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科学家,他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得了大奖。别人问他为何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他说这得从他童年时代讲起。
在他4岁时,有一天,他打开冰箱要把牛奶拿出来,可是手一滑,牛奶瓶掉下来,牛奶流了一地。妈妈看见之后,没有生气,相反说:“哇!从来没有看见这么大的一个牛奶池,你想不想玩?”孩子说想,然后就在有牛奶的地方蹦跳起来。等玩累了,妈妈说:“好,既然你已经玩够了,那麽现在我们应该把它擦干净。”这是告诉他,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和妈妈一起把地上的牛奶擦干净之后,妈妈没有就此打住。“刚才牛奶瓶从你手里掉下来,牛奶流了一地,都浪费掉了。你之所以犯这个错误,是因为你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这个瓶子拿紧。那麽现在,我们一起到后院去练习。”于是妈妈带着他,在后院用空瓶子练习怎么把它抓牢,保证瓶子不会再从手中掉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家长:孩子犯错并不可怕,是可以改正的。家长对孩子错误的处理态度,影响着孩子自己将来面对错误的态度。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当孩子犯错时,家长是一面镜子,要用宽容的态度,让他感受到自己的爱,才能真正让他感觉到自己可以改正错误、可以再继续学习,这样他才能学会喜欢他自己,从而培养出更强大的自信。
我们都读过拔苗助长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孩子,不论读什么书,读后写感想的时候,总是三句话:太有趣了;太好笑了;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爸爸看过这本书之后就说:“这里面不是还有很多其它的意义吗?比如说,人不能说谎话等等。”就命令他重新写感想。可以想像的是,家长在那里气呼呼的说,孩子在那里掉着眼泪写,最后的效果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后来,这位父亲来请教陈博士,陈博士建议他先放放手,在这个问题上暂时不要太心急。结果,一个星期之后,这个孩子自己的读后感被老师评为A,虽然还是类似的那三句话。因为老师知道,以孩子这个年龄段的能力,如果读后感写的很多,那一定不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
如果父母总是帮忙,其实等于给了孩子一个信息,即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好,不相信孩子有能力。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有自信心呢?所以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的亮点,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