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进入大学后的马克思,不仅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自大狂,而且自大到了以救世主自居的罕见程度。
在写于1837年的幽默小说《斯考尔皮昂和菲利克斯》中,马克思对上帝存在的真实性极尽嘲讽,并声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救世主”。(10)至于谁是“新的救世主”,小说中并未给出答案。不过,早在这之前写的《人的自豪》中,马克思其实已经开始以救世主自居了。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卷第817页
这首诗以厉声痛斥“青云直上的一班人”起头,在自称“我的眼光会穿透整个人群,/深入远方去把真理寻”,“我们前途无量,/我们的视野开阔,道路通畅”之后,马克思极度亢奋地写道:
可是这心灵,火一般燃烧,
它要把整个宇宙怀抱,
它毫不怜恤地想要把
成百个太阳从长空摘掉。
瞧,它飞入天空,越飞越高,
直飞到雄伟壮丽的云霄,
把深居那里的上帝摇撼,
心之剑把击世的霹雳造。
你们要跟它相遇,无法躲逃,
上帝的意志就是此路一条。
你们如想跟这意志相亲近,
就得让伟大感在胸中燃烧。
让伟大感去把自己吞没,
让伟大本身也因此而毁掉。
让它像火山般隆隆爆发,
让魔鬼在它的四周号啕。
伟大不会在腾达中死亡,
它将建造宝座供人诽谤。
失败会成为胜利的欢笑,
而耻辱应受到赞美称道。(11)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第667-668页
这首诗虽说是马克思写给恋人燕妮的,却是首典型的言志诗。诗中“火一般燃烧”的“心灵”,显然就是马克思自己的心灵。你瞧,这颗滚烫的心不但“要把整个宇宙怀抱”,而且还要把“成百个太阳从长空摘掉”,它“飞入天空,越飞越高”,以至于最后都飞到了“雄伟壮丽的云霄”,甚至把住在那里的上帝都“摇撼”了。不仅如此,这颗心中还充盈着一种“伟大感”。这种伟大感“像火山般隆隆爆发”,“魔鬼在它的四周号啕”,它不但在“胸中燃烧”,而且甚至已“燃烧”到了要“吞没”和“毁灭”自己的地步。翻遍马克思的所有诗作,尽管表现自我膨胀的篇章不少,但如此生动传神的却不多见。
不过,《人的自豪》中最醒目最关键的还是它的结尾。在此,马克思斩钉截铁地写道:
面对整个奸诈的世界,
我会毫不留情地把战挑,
让世界这庞然大物塌倒,
它自身扑灭不了这火苗。
那时我就会像上帝一样,
在这宇宙的废墟上漫步;
我的每一句话都是行动,
我是尘世生活的造物主。”(12)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第668-669页
作为一首典型的言志诗,《人的自豪》中多次出现的“我”,无疑是马克思的自况,而诗的最后一句——“我是尘世生活的造物主”,则再明白不过地道出了马克思此时的自我定位。
了解西方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在基督教中,“造物主”和“救世主”其实是同一个人,都是指“上帝”。因此,自称“造物主”其实也就等于自称“救世主”,两者是一个意思。而且《人的自豪》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也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
诗中,马克思不但视自己为“奸诈的世界”的对立面,光明、真理和未来的化身,而且自以为有着“像上帝一样”的不可抗拒的威力,能够造出“击世的霹雳”,让“奸诈的世界”这个“庞然大物”在自己的挑战下轰然倒地,而且,他还称自己的“每句话都是行动”。显然,在马克思眼中,现实世界纯属一片黑暗,充满了奸诈,只有他才能够彻底推倒这个奸诈黑暗的世界,将受难的世人拯救出来,把他们带入一个充满美好和光明的新世界。一个人若非自居为救世主,怎会如此看待自己和世界?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基督教文化的传统地位虽然已经动摇,但它的影响依然深广。持有这种信仰的人,无不视自己为上帝拯救的对像,只有上帝才是他们心目中的救世主,而马克思竟自称“我是尘世生活的造物主”,想像着自己在旧世界的废墟上像上帝一样“漫步”,可见他已自大到了何等狂妄的程度!所谓《人的自豪》,说白了,其实不过是马克思的“自大”。(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