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3年04月25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佟昕综合报导)近日,大陆高校内血案频发:从“复旦大学投毒案”,到“南航学生被室友刺死”事件,再到“江苏高校刺伤案”……同窗相残,令人痛心。曾经“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渐渐变成了“睡在我上铺的敌人”
重庆晨报最近对2390名重庆居民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 84%的受访者痛感当前同学关系淡漠。2013年1月,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新闻专业学生针对大学生宿舍关系,在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12所高校做的问卷调查显示,仅43%的大学生对寝室关系表示满意。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学室友间矛盾频现?
压力山大 身心俱疲
当今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热点事件或周遭境遇时,抓狂、焦虑、抑郁、崩溃成为学生表达情绪的高频词。
在复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某的微博中,有这样一篇博文,概括了许多当下学生的思想焦虑:“不孝有三:学医,读研,单身。被父母催婚的年纪,浮躁的环境,急功近利的心态,本该有的年轻人的意气风发,逐渐被现实瓦解,剩下的只有越来越不自信的内心与不坚定的信念……”
相关调研亦显示,不少大学生常常感到很难被承认和理解,常常面临消极和谴责性评价。由此导致情绪频繁的波动,心境难以持久地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学业压力大、就业难、生存成本上升、个人情感等问题,不少学生感到理想与现实可能性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
大陆媒体报导中讲述了一个自称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的经历。这名大学生时常会用拳头捶打墙壁,直到血肉模糊。有时候,他会彻夜难眠,只是坐在那里发呆、抽烟,静静地听着电脑发出的沙沙声……他说,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烦恼,解决不了却又逃避不了,这时候就常常会有想要打人的冲动。而当道德与理智“占上风”时,只有用这种捶打墙壁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痛苦。
不少大学生都承认,周围的很多同学,包括自己,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来自学业、家庭和情感的压力,常常让大家感觉身心俱疲。“我们更应该看到背后的问题,为什么在校学生要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让一个学生,来承受所有的期望和指责,太沉重了。” 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康思培说。
过分强调竞争 “同窗”变“敌人”
巨大的压力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在大学校园内,学生因学业、荣誉的竞争而产生间隙是很常见的,特别是毕业季时,为了考研、就业等实际问题。
江汉大学大二学生杨洋,住在一间6人寝室,如今进入大二的她,十分怀念刚进大学时的寝室氛围。“可自从我拿了奖学金后,我感觉有的室友对我的态度变了,经常对我冷嘲热讽。”杨洋说,每次回到寝室就像上战场,心里总是不舒服。
扬子晚报曾报导,司同学和张同学本科就读于同一所师范大学,两人住在同一寝室,关系非常要好,班级成绩排名也不相上下。大四的时候,两人同时成为保研候选人,但是学校考虑到司同学担任班干部,便把保送人民大学的唯一名额给了她。但就在司同学出发去北京的时候,发现自己放在宿舍里的所有保研资料和证件都不翼而飞。本来很有信心通过保研考试的她,只好放弃了人民大学的面试。而她罹患癌症的父亲也因为这件事病情恶化去世了。
面对这些打击,司同学开始发奋复习,最终高分通过研究生统一考试进入人民大学。一年以后,张同学向司同学承认是自己偷走了她的保研资料,请她原谅,但是司同学决定永远都不再和她联系。
像司同学和张同学这样的情况也许是极端的,但是,确实有不少同学抱怨,在关键时刻,最信任的同学却伤自己最深。
室友间缺乏交流 互联网是罪魁
在北京某著名高校读研究生的徐继辉在反思复旦学生投毒案时表示,现在的大学生室友之间的关系如此脆弱,“缺乏沟通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他认为,造成大学室友间沟通缺乏的“罪魁祸首”就是互联网。现在的大学生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下课回到宿舍,第一件事情就是开电脑。听歌、刷微博,几乎所有的交流都改在网上,甚至连打牌都改网上了。离开网络,就彼此见面无话。长此以往,室友间缺乏沟通了解,能不产生矛盾吗?
除了网络对人际交流造成的冲击外,大学生因为家庭背景、性格、爱好和价值的差异,也难免造成相互之间没有交集,缺乏共同语言。彼此之间又缺乏包容和理解,致使室友之间隔阂越来越大。
南国早报报导,广西大学文学院的小曹一入学就感觉到自己的“格格不入”。宿舍8人中,其中6人家境不错,每天的生活多停留在穿衣打扮、视频聊天和看韩剧上。小曹曾尝试沟通,但总觉得貌合神离,只好申请换了宿舍。
三年前在大学学经济专业的小孙遇到是另一种“疏离”。现代快报报导,小孙同宿舍的几个人都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各自都忙着自己的学业,“平常一般都泡在图书馆、自习室,回宿舍也就睡个觉,偶尔扯几句,相互没什么了解也没什么摩擦。”但让小孙惊异的是,自从大三下学期保研竞争开始,同宿舍的几个人就几乎不说话了。
小孙听学长学姐解释,才明白大家都在相互提防着,每个人都在想,如何再给自己多争取点优势。一旦交流,各自都免不了“暴露实力”,所以索性默契地相互不搭理。为此,小孙有点啼笑皆非,“有时候会觉得挺没意思的。”
以自我为中心 不会换位思考
复旦大学室友投毒事件曝光后不久,武昌某高校大三学生青兵(化名)在网上发帖自我反省,希望与室友的“长期冷战”能划上句号。
楚天都市报报导,来自宜昌的青兵,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而同寝室的李克(化名)和王爽(化名)都是贫困生。出手大方的青兵,经常接济李克和王爽。经过亲密无间的一年室友生活后,青兵的大方和一些其他行为,渐渐成为李克和王爽心中的负担,他们开始不愿生活在“恩人”的“施舍”之下,上课、吃饭不和青兵在一起。这让自认付出不少的青兵不平,“我对他们这么好,他们却干什么事都把我撇开一边。”
更让青兵恼火的是,室友和他闹掰后,居然和另一寝室的同学玩在了一起。他质问室友,换来了一句“我们不要你假惺惺的施舍”。这彻底激怒了青兵。2012年10月,他网购了一个巫毒娃娃(用于诅咒的人偶),在上面写下他两位室友的姓,挂在自己书柜上一周,并拍照张贴在网上,从此,他们的矛盾开始激化。
青兵说:“我当时只是想向室友表达一下自己的愤怒,也不是真想拿来诅咒谁。”他的解释没有得到室友的认同,李克说:“像买巫毒娃娃这样过分的事情他都做出来,我只当没看见,但也休想我原谅他。”李克说,他觉得事情闹到这样僵,主要原因在青兵,“他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以为资助过我们,我们就该围着他转,我们也有我们的生活。”
在宿舍以外,拥有不错的人缘,但在宿舍里,却和室友总有冲突。这是90后大学生们的一些感受。
“宿舍太复杂,伤不起!”一位女生曾经对东南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郭晋林感慨,她很希望宿舍里有良好的关系,但宿舍让她很受伤。
“宿舍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复杂吗?不一定,是因为他们自身处理关系能力不太够,简单关系也处理不好。”郭晋林说,90后的成长环境是独生子女多,加上家庭条件优越,他们不太善于与别人共享。进入到集体环境生活后,一些小细节往往会引起矛盾。一旦出现冲突,他们通常都指责对方为什么不能改,但不考虑自己能不能改。“他们很难从别人角度看问题,大多强调自己的感受。”
生命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缺失
复旦大学投毒案这样的极端个案,并非罕见。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的常某因为对宿舍同学不理睬自己而感到不满,投毒杀害同学;2004年,成绩优异的云南大学化学院学生马加爵,因为和室友打牌时发生口角,最终将室友及相关同学杀害;1994年,女大学生朱令就读清华大学期间,出现铊中毒的状况,并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因此被认为是投毒事件。当时有怀疑是同宿舍同学所为,但至今没有结案。
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怎么会对朝夕相处的室友下如此毒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是社会忽视了对高学历者知识、技能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素养的关注。如果一个人只有高学历,没有高素质,知识和技能反可能成为祸害社会的工具。
熊丙奇说,中国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都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在老师和家长眼里,一个学生只要分数高,就是好学生,甚至分数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之效。近年来,社会上一直批评大学毕业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个人中心现象严重,不善于人际沟通,这些很大程度是拜他们成长的环境所赐。如果不真正重视对学生知识教育之外的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类似的事件还会发生。
不仅是教育问题 更是社会问题
在重庆晨报最近对2390名重庆居民展开的调查中,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同学关系淡漠甚至紧张的主要责任者是“社会”。
有民众表示,大学就是小社会,社会环境的好坏、价值观等都会在大学里得到高度体现。会出现“投毒”这样的事件,只能说这个社会已经糟糕到一定程度了。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尔虞我诈、欺下媚上,早已是中国成年人的处世标准,孩子们耳濡目染,如何能够幸免?
原天津市园林学校优秀教师吴艳霞说,现在的中国社会就像不讲规则的人潮从电影院涌出,“踩着孩子了,你想做好人去拽他,你也会被踩的。大的社会都在败坏,个人又怎能不受其害呢?”
吴艳霞因为坚持修炼法轮功,遭到中共当局的迫害,被迫移民加拿大。
她说:“虽然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他也希望能听到真话;当人间没有了善,他还希望善能回归; 当人们互不信任,人人为近敌,他也向往彼此关爱扶助、和睦相处。你去问问当今的中国人,对社会的种种乱象,绝大多数人也会痛恨,但他已无能为力。”
十四年前,一位刚上初中的男孩子曾问过吴艳霞一句话:“如果连说真话都被禁忌的话,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吗?”当时他的父母因去北京为法轮功上访而被中共当局抓捕。这句心灵问话,一直震撼着吴艳霞的心。
(责任编辑: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