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王大炳和他的女儿(4)
我不知道这种议价生的召生人数和价格是谁定的,也不知道这种制度是什么时候兴的。只听说收议价生是为了‘满足’老百姓子弟期盼求学的一种措施。大陆实行一胎的计划生育,一个家庭一个独生子,特别是贫穷的家庭,砸锅卖铁也要让唯一独儿进得一所较好学校。
在中共毛泽东时期穷怕了的臭老九们,盼来了发财的好机会。议价学校遍地开花,教育也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品之一。古时候卖官鬻爵是可杀头的,而今中共领导下,文凭变成了社会主义流通中特别的商品。当然双方都心甘情愿本无可非议,不过买方往往成了无力支付的穷人。
而且“文凭”不是日用的商品,买卖文凭这种公开的腐败在中共后集权时期的猖厥,窒死了求知识求本领的学风。
中国是一个文明教化的国家,自古我们祖先办教育是以“修身,致知”为目的,古来圣人办学完全是为了修好社会风气的。提倡苦学,以立身为本,老师也只满足于束攸之礼。
而今文凭既成了进身的通行证,成了有钱人炫耀自己的阶梯。办学的人也从事贩卖假文凭的勾当,在社会上招摇撞骗。
报上偶然看到对买卖文凭的批露打击,那是行骗者搞得太不像话,拿个别人开刀做做样子的。学校都这样,教师收取学生贿赂,在他们的权力范围内,敲诈学生便一点不奇怪了。
令王玲烦恼的就是为了求学的这份礼该送多少?这是不比商场上的商品,挂着“明码实价”“童叟无欺”的牌子,使买卖双方都明白的。送给老师的这份礼,其多少也要根据求学人数变化的“供需”关系来调整,俏时可以几千元,溅的也是几十块。
再加上,这种议价为世人所不齿,需要遮遮掩掩进行,王玲再烦恼也只好委屈着忍受,好歹这也是社会主义特色一绝!
不过,已经付出去了一千元,穿着拣来的比自己大两个码子很不合身的花裤子,对于刚跨进城里,在工业学校的大门口徘徊的王玲来说,就是一笔了不起的巨大开支,要知道仅仅这么一送,就送走了他的父亲用生命换来的抚恤费十分之一的数目,是长在农村一个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了一年的收入!
《儒林外史》开头讲元朝未年有一个叫王冕的少年,他十岁时就给人放牛,因为他七岁的时候父亲早逝,母亲为人做针线活,供他到村校读书。每天黄昏回来,放牛的东家给他的一些鱼肉,用帕子包好,带回家孝敬母亲。白天放牛时常骑在牛背上,画池塘的荷花,日渐成名。
长大以后,他常常以自己画的荷花拿来集市上换些柴米,后来有人发现他不但才艺高超,且胸襟开阔,便举荐他去当官,王冕却为了逃官跑到山东济南靠测字绘画为生。没有好久,明朝改代,礼部拟定了在民间行科举考试办法,凡要考取功名,三年一试,以四书,五经,八股文考士。
王冕说:“这种科举制度定得不好,将来读书人以此为进身之道,必会把文行出处也看轻了。王冕后来隐居会稽山中。
古人连科举制度都有非议,而今天却兴出来贿赂作弊。王玲既然跑来求助我,也是天有巧合,工业学校校办工厂的厂长陈明生,正好是我中学时代的同学,八六年我和陈明生在同学会上重逢,当时参加这次同学聚会的人留下了通讯地址和电话,现在王玲入学的问题正好请他出面帮助疏通。
当我接通陈明生的电话,告诉他有事相求后,他欣然答应了。事不宜迟,我马上带着王玲匆匆地乘车赶到了化龙桥,在工业学势校教职工的宿舍里,我们很快地找到了头发已斑白的陈明生。
自上次同学聚会后又相隔了十年,十年的时间对于老同学尤其显得光阴摧老。他告诉我,他刚刚才退休,校办工厂和学校的大小化验室他都没有介入了。今年招生办公室负责的教务主任张某正是他的学生,向来关系处得不错。
当我讲到当今社会上教育的种种丑恶现象,生活在我们这个层次的人感受是相同的。他当即表示,现在不是评论中国教育危机的时候,而是要赶快落实王玲入学的具体问题,于是他又亲自带着我们去到了张主任的家里。
张主任的爱人接待了我们,但她告诉我们,张老师去成都招生还没有回来,估计要下周才能回家。陈明生当即写了一张便条,把王玲的名字、考区、准考证的编号以及所考的分数全部写在上面,拜托这位张主任务必关照。
便条写好,交给了张夫人还一再地嘱托张夫人等到张老师回来后,务必落实这件事,这么一来王玲的录取才算是有了着落,但终究还没有最后的敲定,回到陈明生的家里,我把和王玲父亲同我在狱中多年交往告诉了他,他感叹说,现在人和人之间感情的空间已越来越窄,社会上除了金钱关系什么都很淡。”
教师为了多捞几个违心钱,与学生关系搞得如此庸俗,仔细想来难道不是中共统治设下的隔阂么?师生已经谈不上什么感情。
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情丧失,人与人之间全是势、利关系,何等可悲。
当我们起身告辞后,我嘱王玲暂时回长寿家里,好好的休息几天,准备好上学的行李和学习用具。中专学习的时间足足有三年,在这三年里所需要的费用还很多,固然我可以帮助她,但毕竟是有限的。
大约十几天以后,我终于接到到了陈明生的电话,告诉我,王玲被工业学校正式录取,我问老同学需不需买点礼品,这是因为社会风气已经如此,他和这位教导主任纵有师生之谊,也该随着俗流有所表示。否则王玲就是被录取了,今后还要拜托工业校的老师和校长们对她多多的关照。
他在电话上说:“不必了,否则也太小看他这位老同学了。”但是他关照王玲先前送的礼也不要再去追究,礼是王玲自己送的,只能看成是她自作多情了,何况收礼的林老师今后是王玲的班主任,在今后三年的学业中,不但要依靠他对她的关照,还要在三年以后的毕业评语上得到他的肯定,千万不能得罪他。
但我还是主张找个适当时间,大家认识一下,就在附近找了个干净食馆吃顿饭聚一聚,一来为王玲顺利入学庆祝一下,二来也算是我代表他的父亲向学校拜托王玲今后三年中学业顺利,陈明生同意了。他们把聚会相识的时间订在该校开学的时候,那天我反正要到学校来给她付开学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