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狸山公园位于苗栗市的西郊,毗邻市区,拥有不少历史人文遗迹。猫狸,源于平埔族的音译,也是苗栗地名的由来。
苗栗原为道卡斯族猫狸社的居地,猫狸,或译为“猫里”或“猫里”。清朝时代,这座山被称为“猫里山”。
1895年,日本接收台湾,爆发乙未战争,日本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率领近卫师团,自台北南下, 北白川宫能久曾登猫狸山观察战事。后来日本人在山上立碑纪念,并将猫里山改名为“将军山”。 昭和13年(1938),日本人在此地建立苗栗神社。
台湾光复后,将军山改名为“福星山”,以纪念曾经旅居苗栗的抗日志士罗福星。 民国86年(1997),苗栗市政府恢复“猫狸山”旧称。历经数任市长建设,猫狸山已成为一座设施完善的森林公园。
猫狸山有公园路贯穿其间,也是上山的唯一道路。我从公园路上山,停车于忠烈祠旁公园路的小停车场。 对面马路的凉亭(顺平亭)旁,有功维叙隧道的指标及步道入口。我的猫狸山公园之旅, 第一站是探访功维叙隧道。 步道穿过幽雅的林间,转为石阶路下行,不久就抵达下方,有一条与铁路平行的步道。 沿着铁道旁这条步道前行不远,即抵达功维叙隧道的隧道口。
[[2]]
功维叙隧道完工于日治时代明治36年(1903),隧道口上方的门额有当时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题字“功维叙”, 因此被称为“功维叙隧道”。
功维叙隧道全长约452公尺,为单线通行的隧道。民国87年(1998),山线铁路双轨通车,功维叙隧道因而废弃, 从此走入历史。
儿玉源太郎所题的“功维叙”,是什么意义呢?我百思不解,导览资料也没有说明,网路查询,也没有找到任何资料,但想必应有典故出处。 经过几番搜寻,才终于找到答案。原来“功维叙”出自《尚书‧大禹谟》:“九功惟叙”(注1)。
功维叙隧道是城墙式隧道,隧道口就像是一座城门洞,以红砖砌造的圆拱,历经百年岁月,队道古朴典雅。隧道内微暗的灯光,映照暗砖老墙,潮湿的拱顶, 时有渗水滴落,有点残旧,也很有沧桑味。
穿过隧道,来到另一端出口,则别有洞天,此处设有花圃、凉亭及观景平台,而已废弃的旧铁道, 铺上石板,两侧种植树木花草,而成为一条怡人的自然步道。
步道是铁道旧路,所以笔直而平坦,是老少咸宜的五星级步道。沿途又立有许多小牌子, 刊载中国历代诗人如谢灵运、陶渊明、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诗歌,内容多与游山玩水、崇尚自然或归隐逸乐有关, 诗与景相映,一路散步,读诗赏景,相当惬意。
步道长约一公里,走至尽头,形成小回圈,出口接马路,过马路后,走一小段小路,即可接回步道,再原路返回功维叙隧道。
返回隧道口,顺着铁道旁的步道往外走出去,尽头就是猫狸山公园山脚下的公园路入口。 于是从这里出发,爬往上方的忠烈祠。
忠烈祠就是昔日的苗栗神社,明显的日本神社的格局,从山脚下的广场步石阶路,上爬三层平台,才能抵达忠烈祠。 宽阔的石阶路,就是昔日神社的参道了。
抵达第一层的广场,广场中央有罗福星烈士的铜像。罗福星是知名的抗日志士,国高中时读过的历史课本, 有提到他的事迹,是大众所熟悉的台湾历史人物。
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初期抗日活动层出不穷;日治中期又有风起云涌的政治社会运动, 林献堂、蒋渭水、简吉、谢雪红各领风骚,其影响力远超过罗福星。他们或倡导民主,或领导劳工、农民运动, 或有社会主义倾向,在威权时代颇受政府顾忌,因此成了禁忌,抗日事迹长期被埋没而不为后世所知。
罗福星则因曾加入同盟会(国民党的前身),参与过黄花岗之役,背景具有“政治正确性”,国民政府迁台之后, 特别重视及宣扬罗福星的事迹。相较于其他抗日历史人物遭受的冷落,罗福星的历史际遇较为幸运,名载青史, 现今苗栗的大湖乡还有他的纪念馆。
广场的角落,有石砌的基座,是昔日神社的残迹。爬上上第二层平台,入口有神社岛居,已改为双十造型的牌坊, 附近有儿童游戏场,旁有一棵老榕树,树干横生,枝干斜长,颇为奇特。更上层就是忠烈祠的建筑主体了。 昔日的神社已拆除,改建为中国传统宫殿式的建筑。
忠烈祠右前方的公园路旁,有一座思亲亭,亭前广场立有一座丘沧海先生纪念碑。
丘沧海,就是丘逢甲,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以前读过的历史课本,介绍过他的事迹。
邱逢甲,苗栗铜锣人,1895年,清廷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消息传来,邱逢甲悲愤, 誓言反对割让,倡议成立台湾民主国,以抵抗日本接收台湾,并自任团练统领,号称义军。
同年5月29日,日军登陆澳底,随后进占基隆。6月4日,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弃职,逃往厦门。 丘逢甲见势不可为,于是跟着携家带眷内渡。离台前,邱逢甲写下“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的沉痛诗句。
丘逢甲纪念碑,就是昔日北白川宫能久的纪念碑,石砌的基座仍是旧物。当年日本精锐的近卫师团南下, 一路却遭遇抗日义军顽强抵抗。吴汤兴,苗栗铜锣人,为义军统领,战死于八卦山;徐骧,苗栗头份人,率领兵勇,战死于斗六门, 都是乙未战争时,英勇作战壮烈而死的抗日英雄人物。
当时邱逢甲既是台湾民主国的倡议人,又兼任全台义军统领,然而日军一登陆,唐景嵩一落跑, 邱逢甲也跟着匆匆离台,并未参与乙未战争的保台之役。
当时的知识份子对此有所讥讽。连横所着的《台湾通史.邱逢甲列传》,对邱逢甲的作为,曾感慨评说: “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
邱逢甲在乙未战争期间,临阵脱逃,我并无指责之意。《马关条约》,政府既已出卖土地与人民, 又怎能苛求台湾人要有保乡卫土之责呢?唐景嵩身为清朝官吏,奉命内渡,并无守土之责,所以不能苛责他弃职遣逃。
当时,板桥林家的林维源,雾峰林家的林朝栋,都在《马关条约》生效后,先后选择离开台湾,返回中国大陆。 邱逢甲即使选择不参加乙未战争,不留下来抵抗日本人,也只是服从国家的决定而已,不应为此受到任何的指责。
然而既然邱逢甲没有选择留下来为土地流血牺牲,事后当然就不应该得到不应有的颂扬。
台湾光复后,政府在苗栗猫狸山的北白川宫能久纪念碑遗址处,设立这座邱逢甲纪念碑,我个人觉得是不恰当的。 为什么不是为吴汤兴或徐骧立碑,而是邱逢甲呢?历史公义何在?
我与苗栗吴家、徐家非亲非故,与苗栗邱家亦无冤无仇,只是就史论史而已。 连横有云:“夫史者,天下之公器,笔削之权,虽操自我,而褒贬之旨,必本于公。” 历史据实以记,史评客观公正,则“死者有知,亦可无憾。后之君子,可以观焉。”
当年猫狸山所以会竖立邱逢甲纪念碑,这件事与邱逢甲的儿子邱念台有关。 邱念台后来加入中国国民党,参与革命,获得蒋介石器重,民国34年(1945), 日本战败投降,邱念台奉令来台,成为光复台湾的接收要员,在当时台湾政坛极具影响力。
邱念台先生不可能不知道乙未战争的历史。他在猫狸山建思亲亭,在北白川宫能久的纪念碑遗址, 为自己的父亲设立纪念碑,其孝心可以理解,但这么做恐怕也同样会被吴汤兴、徐骧在九泉之下所嘲笑了。
旅游日期:2012.05.23 (写于2012.06.04)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www.tonyhuang.idv.tw/@
注1:
【原文】 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正德 、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译文】禹说:“啊!帝要紧记在心呀!帝王的道德应当使政治美好,而政治在于养民。六府(水、火、金、木、土、谷,合称六府), 应当好好治理;三事(正德、利用、厚生合称三事),应当和谐。这九件事情能维持理顺,九件事理顺,则应当歌颂。又用美善来规劝人民,用威罚来监督人民,用九歌勉励人民,政事就不会败坏了。”
[旅行照片]
民国三十六年秋本师奉命成立于沈阳新城子,时东北林匪窜踞法库一带,势日坐大,群皆视为畏途,独本师以新练之众,奋往前剿。 不数日,即攻克法库,袭占康平,开源、四平因之稳定;铁岭、沈阳赖以屏障。威震东北,声蜚遐迩,继而竭五昼夜完成据点碉堡凡八百余座。
匪既挫败,倾巢重犯,主客之形顿易,众寡之势益殊。当此时也,援绝粮尽,战士饮血,然我犹能以八千饥寒之兵,当九师嚣张之匪,横挑突击, 追奔逐北,困战达六十五日,大小战斗凡五十有四,而趟思源山、何家油坊及刘家涡棚等据点,其尤着焉。
是役也,我张团长鸣铎既力战而殉职,罗连长世屿复杀身以成仁,亮节感召,愈战愈奋,故虽节节截断,处处被围,而我犹能以少击众, 盖有所由。其后两锦整训,又复会战辽西,激战十余次,所杀过当。尤以大小东山、岔沟及塔山诸役为最烈,而连长陈邦俊等诸将士之死事者,亦殊惨矣。
及东北易手,驰援徐蚌,战志既坚,士气益旺,迭于淝涡地区创获战果,而苏家桥与曹家坡两役,夜袭匪巢,有利友军之作战者更多。凡此皆非幸致。
迨至江防弃守,调戍沪滨,奔袭罗店、浏河镇,激战月浦、狮子林,声析江河,势崩雷电,反复冲杀,血流成渠。鏖战半月之间,歼匪两军之伙,辉煌战绩,足垂千古。 鸣呼!壮矣!此皆国史之殊光,岂独本师之荣誉也耶?今渡海整补,瞬三阅月,睹赤焰之方张,念革命之艰巨,大功未遂,有志竟成,惧无以彰我英烈而励后死,爰勒诸石以示不忘云尔。
师长陆军少将刘梓皋撰书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十月十五日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