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奥斯卡金像奖使人印象颇深的一部片子,是《哈比人》(The Hobbit)三部曲的第一部,《突如其来的旅程》(The Unexpected Journey)。电影的剧本乃是由托尔金(J.R.R. Tolkiens)的小说《哈比人历险记》编写出来的。因为导演彼得.杰克森十多年前轰动一时的《魔戒三部曲》在先,所以《哈比人》又可称为是《魔戒前传》。
尚未到戏院观赏《哈比人》这部钜片,但已拜读过《哈比人历险记》至《魔戒三部曲》这四部连串的钜作,深感以英文文学来说,托尔金堪与莎翁相比,可称为一代文豪。不才在此介绍《哈比人》的背景与故事,还有个人的一些浅见。
《哈比人历险记》的故事,叙述一群矮人到远处的山中寻求被恶龙史茅革看守着的宝藏。因为需要哈比人比尔博的特殊技能,因此在法师甘道夫的怂恿下矮人诱劝比尔博加入。一路上,经历不少惊险过程,又不巧与精灵与怪人纠葛上。最后,当然是获得宝藏,但还引发了五军之战。此书针对儿童或少年为主,所以口吻措辞均较浅显,并含不少幽默之处。但是尽管不用深奥的词汇,作者还是能生动的描绘他创造的奇幻世界的情景。读者不时为矮人与哈比人之间的对话而莞尔,不时又被法师甘道夫的智慧所折服。作者一会儿将你带到阴暗的深山老林中,感到鬼影幢幢;一会又将你带到精灵国王的城堡中,让你为友善欢乐、说话像吟诗的精灵生活感到惊奇。这本书原非长篇钜作,但是电影公司为了将其拍成像《魔戒》一样的三部曲,加入了不少新的情节。
《魔戒》虽然是《哈比人历险记》的续集,但是作者一改原先轻松的口吻,全书感觉严肃而气势磅礡,全然就是要写成文学钜作为目的。因为电影已出来十多年,想必各位大部分对其故事已耳熟能详,不再多述。当然,书中是有不少电影略过的情节与人物,所以若能阅读原作还是会大有收获。作者费尽心思营造了一个他想像出的,但栩栩如生的世界及宇宙,不光创造了那个世界的语言与文化,连其创世因缘也交代清楚,实在与《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托尔金不仅有缜密的心思,而其文学才华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描写精灵王国仙境时令人叹为观止,而讲到佛罗多路上遇到苦难的过程令读者也深感身临其境,其苦楚几乎令人窒息。如果没耐心看书,也希望各位不要把其电影当作一般奇幻片来看,因为其中有很深的精神内涵。除了正邪大战的主题外,故事也表现了托尔金的世界观、宗教观、与宇宙观,希望各位能多加体会。
系列故事虽然在英语世界已享数十年盛名,但在全世界轰动基本上是电影带来的效应,也就是最近十多年的事。耐人寻味的是,故事中一些名称与概念似乎与今天的世界有些巧合,好像冥冥中要点化人们,给人带来一些启示。例如,故事发生的世界叫做“中土”(Middle Earth)。这“中土”给人什么样的联想呢?另外,故事中的大奸巨恶的角色是只口吐人言而又善于迷惑人心的恶龙,盘踞在无数金银财宝上,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虽然这恶龙看似强大又残暴,但是一旦破绽被人发现,只要对着它的弱点来,它真是不堪一击,这又给人什么样的暗示呢?各位自己想像吧。
放眼华语电影界,没有一部可与这系列相比的。近年来虽然华人电影的拍摄技巧大有改进,场面看似浩大,气势好像雄伟,但是故事空洞,不是打打杀杀,便是宫廷勾心斗角。就算是真想有什么正面寓意的,其信息也很肤浅,三尺孩童即可道破。或是闹剧连篇,或是想要讽刺现状但是演技、剧本、台词都很粗俗。古装戏也一味的只靠场面,对白用的是现代人的词汇,演员动作全无古人韵味。不知何时,才能有如《哈比人》与《魔戒》这等级的电影?大概要等到中华五千文明再回归,整体华夏子民再度恢复以往心灵内在的成熟与高贵,才有可能再出现任何形式的真正艺术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