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步道位于慈湖游客中心与慈湖宾馆之间,虽然是一条简短约十几分钟路程的步道, 但却是两蒋文化园区游客最多的一条步道。
步道途经景色优美的慈湖,若没有政治因素的顾忌,这其实是一条很适合阖家出游的步道。
步道的起点,就在慈湖游客中心。游客中心提供桃园县及两蒋文化园区的旅游资讯, 馆内也展示蒋介石总统生前的事迹图片、文书等档案资料,并贩售两蒋纪念商品。
从游客中心旁的柏油路通道进入,左侧有一座拱桥跨越河流,对岸是慈湖纪念雕塑公园。直行的通道, 前方有一横式的牌坊,斗红的大字写着“欢迎莅临慈湖陵寝”,就是慈湖步道的入口了。
慈湖步道两旁高树夹道,林荫怡然,走来十分舒适。前行不久,右侧出现一条木栈道, 栈道入口有刻着“慈湖步道”的立石。转入栈道,绕经林间,不久又与柏油路交会。 续行不远即抵达慈湖。慈湖这里也有一个车道出入口,专供公务车辆进出,门口立有一座黑色大理石牌坊, 写着“总统 蒋公陵寝”。
[[2]]
慈湖的湖岸设有观景平台及木栏,平台位于树荫下,设有木椅,坐此眺望湖景, 湖岸山峦苍翠,点缀几许油桐白雪,山水景色如画。
慈湖位于管制区内,未经人工破坏,山色青翠,湖水碧绿,景色美,环境幽。 这里没有摊贩设摊,也不会有人嬉闹,又有便衣宪兵巡逻,环境安全,是一处适合情侣约会的景点。
沿着湖岸步行,从不同角度欣赏慈湖景色,湖光山色,依然明媚。约走几分钟,来到步道终点,就是慈湖宾馆了。 慈湖旧称“牛角湳陂”,慈湖宾馆位于埤塘的尾处,旧称“埤尾”。
这一带的土地,原为板桥林本源家族所拥有。民国40年代(1950s),蒋介石总统有次行至百吉隧道口, 因隧道封闭,座车无法继续前进,于是改乘轿子,绕经此地山区。蒋介石见此地风景颇似故乡奉化县溪口镇, 因而欢喜,打算在此地兴建一座行馆。
林家得知消息,即无偿提供19公顷土地作为兴建行馆用地。民国48年(1959),行馆落成, 因位置邻近百吉隧道洞口,而命名为“洞口宾馆”。
宾馆格局为仿蒋介石总统故乡四合院的砖造平房。行馆地点选在埤尾,依山面水,地置隐密, 后方山壁设有防空避难所,行馆选址具有安全的考量。
民国51年(1962),蒋介石因思念母亲王太夫人,而将洞口宾馆改名为“慈湖宾馆”, 牛角湳陂(埤)改称“慈湖”。由于附近的后山还有一座过龙脉埤,于是这两座埤塘分别被称为“前慈湖”与“后慈湖”。
后慈湖的位置更隐密,过去建有战备隧道及五栋官舍,以因应台海情势变为,作为战时的办公室使用。后慈湖长期军事管制,生态环境保持完整, 直到民国98年(2009)起,桃园县政府整建后慈湖步道,开放入园参观,采总量管制, 每日限制六百名游客入园。
戒严时代,蒋介石总统的行馆很少曝光,所以一般社会大众并不知有慈湖宾馆。民国64年(1975),蒋介石逝世后, 灵柩奉厝于慈湖宾馆,并改名为“慈湖陵寝”,此后开放国人来此谒灵,慈湖宾馆才为社会各界所熟知。
进入慈湖宾馆之后,步行沿着四合院的廊道,来到了正厅门口。蒋介石总统的灵柩就奉厝于正厅内。
当年政府并没有举行正式的国葬,而是声称暂时奉厝灵柩于此,等待光复大陆之后,再将蒋介石总统荣葬于首都南京。
从后来解密的史料来看,其实蒋介石在民国54年(1965)就已自觉反攻无望,而放弃反攻大陆的作战计划了。
正厅入口前,有一位便衣宪兵,手持牌子,提醒游客,进入陵寝大厅,请勿喧哗,应保持肃静。 今天这个时段,刚好没有旅行团来参观,观光客三三两两而已。我询问便衣宪兵,厅内可否拍照,他点头表示可以。
举起相机拍照的这一刻,很真实的感受到,我正身处一个自由民主的时代。所谓的“慈湖陵寝”,如今纯然只是个观光景点而已。 我背着背包,进入正厅,便衣宪兵不会也不必担心我身上有无危险物品。只要没有不合礼节的举动,我可以自由的拍摄,而不受任何的干涉。
上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近蒋介石总统的灵柩已是三十七年前的往事了。当时我还是国中二年级学生,站在国父纪念馆附近的仁爱路四段人行道上, 恭迎蒋总统的灵车从眼前通过。当天学校停课,学生都被动员参加蒋的出殡大典。从台北到桃园,灵车所经之处的道路两旁, 都挤满了自动或被动员来的人群。国际媒体大幅报导台湾盛大的国葬场面。
时间过得真快,三十几年转眼之间就过去了。
常言道:“岁月无情。”时间滴答滴答的分秒流逝,积日成月,累月成年,改变了原本的世界。
我这一代及上一代的人,对蒋介石多多少少都怀着某种情感或情绪,都随着时间而渐渐消逝。
记得小女儿读小学时,有一天问我:“蒋中正是谁?”我不经思索,脱口就回答:“蒋中正就是蒋经国的父亲。”
结果女儿又追问:“那蒋经国是谁?” 我不禁哑然失笑,蓦然发觉世代之间的经验差异是如此之大。 新生的一代,连蒋经国都不熟悉了,更何况是蒋中正(蒋介石)呢?还会有什么情感或情绪可言呢?
存在于每一个生命记忆里的个别情感或个别情绪,终究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消逝。而时间带不走的,会慢慢沉淀而出的, 就是历史人物的历史评价了。
近年来,中国大陆史学界掀起一股蒋介石热,渐渐肯定他领导对日抗战的功绩。 而在台湾,蒋介石虽已盖棺三十七年了,还难论定,学者的评价依然两极。
我个人则认为,蒋介石最坏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已走过谷底,历史地位未来只会上扬,而不致于再向下探底。 对历史人物的历史评价总是随着时代演变而不断被重新评价。未来历史演变如何呢?
倘若未来台湾走向中国,与之统合,则蒋介石的历史地位稳若磐石;倘若台湾能维持现状,自成一国,则蒋介石在1949年扼阻共产主义东来, 使台湾独立于共产中国的统治之外,这一功绩终将获得台湾人的肯定。就此而言,无论未来历史如何演变,蒋介石的历史地位似已立于不败之地了。
这只是旅人的一时见解而已。读者不必为此有任何的情感或情绪,更不值得为此争论,且留给岁月慢慢去沉淀与证验,现在先好好欣赏慈湖的风景比较实在。
旅游日期:2012.05.02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www.tonyhuang.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