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不管说几百次,孩子就是会在车上跳来跳去,怎么教他才会改呢?
我的儿子五岁,每次跟他说,绝对不可以在捷运或公车座位跳上跳下,他还是照样动不停。前几天全家人搭火车出门旅行,明明已经约好“不要在座位跳上跳下”,结果火车才开没多久,他又开始跳了。到底要怎么骂他,他才会改过来呢?
A:如果孩子不遵守约定,不是举黄牌就好,拿出“红牌”吧!
请想像一下当天旅行的情况。孩子搭上最喜欢的火车、情绪亢奋,破坏了原本的约定。妈妈提醒他后暂时听话了,但不久却又重蹈覆辙,虽然妈妈一再提醒,孩子仍然在椅子上跳个不停。
孩子虽然稍稍惹得父母生气,最后还是在列车里吵吵闹闹地到达目的地,父母对孩子不听话有点沮丧,却自我安慰,认为只要每次都提醒他,孩子一定会改,下一次再教他“搭车绝对不可以蹦蹦跳跳”就好了。
是不是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呢?我们先假设这是A对策吧!以A对策因应的家长非常多,不过我发现有越来越多家长,改用下列这种方法。
日常生活中就要不断练习“守约”
搭火车时孩子在座位上跳来跳去,假设火车刚出发没多久,这时候可以提醒孩子:“因为你没有遵守约定,我们下一站就下车喔!”但孩子仍然没有听话,所以在抵达下一个停靠站前,把行李整理好,带着孩子到车门附近。这么一来,孩子大概会号啕大哭吧!
孩子:“妈妈,对不起!”
妈妈:“你不会再这么做了吗?”
孩子:“不会了!”
妈妈:“真的?”
孩子:“嗯。”
确认孩子真的在反省时,父母就能继续带着孩子旅行。以足球赛来比喻的话,这就像是举黄牌明确警告对方的状况。我们将此方法称为B对策吧!
若要问A和B哪一个应对方式比较好,大家应该觉得比起完全随孩子心情的A对策,提醒孩子“如果没遵守约定就下车哟!”而且真的把他带到车门边的B对策要好得多。
可是,不管是A还是B,我都不赞成。因为不论是哪一种,从教育孩子的观点来看,都是不够完整,而且没有效果的。我建议的做法如下。
破坏重要约定时,拿出“红牌警告”
火车出发十分钟后,抵达下一站前,提醒孩子“如果没有遵守我们说好的约定,就下车哟!”孩子若是没听话,爸妈就在下个停靠站前把行李收好,然后把孩子带到车门附近。
和B对策不同的是,火车到达下一站时,爸妈就抓紧孩子的手,全家一起下车。在孩子还很惊讶、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列车门就会关起来驶离月台。
此时孩子大概会以前所未有的惊人声势大哭,但是,不管他再怎么哭都太迟了。父母只需对孩子说:“啊!火车开走了!不过,既然你没遵守约定,今天只好回家了!”然后就直接搭回程的火车回家。
即便浪费了金钱,对“教养”来说都是值得的
没有遵守重要约定,不要只举黄牌警告,而是拿出一次就退场的红牌──这是我建议的C对策。父母想实行C对策,会变得很辛苦。我所认识的父母中,能执行C对策的不到1%,因为有太多爸妈都不忍心看自己的孩子哭那么惨。
为了孩子规划的旅行,父母一定也很期待。可能很早就开始计划,甚至预约了餐厅、旅馆,准备开开心心地出门,结果才短短不到一小时行程就结束了,简直就是浪费时间;甚至连预约餐厅、旅馆的订金也浪费了。
但是,如果从“教育孩子”的观点来看,这件事绝对没有白白浪费。
会听话的孩子,是因为知道这件事“绝对不可以”
请父母想一想“说话分量”这个重点。
A对策几乎没有约束力对吧?父母被孩子耍得团团转,没有原则可言。
B对策虽然警告了孩子“要下车哟”,可是父母说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分量。孩子稍微吃了一惊,但没有学到任何教训。
C 对策的父母言行一致。同时,孩子可以学到十分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行为,以致“丧失”原本期待的乐趣。借着丧失经验,让孩子学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时候应该忍耐。
父母下定决心“不能只有口头警告就算了”,这样便不会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最重要的是父母心中很清楚警告的原因,所以不需要担心“孩子不被威胁,就什么事都做不到”。
“口头警告”不痛不痒,父母的话只会越来越没分量
只有C对策才能把父母真正盼望的事、希望孩子做到的事,确实传达给孩子。担心这是“威胁”的话,对策B更接近威胁,而且,被威胁也不会因而失去愉快的经验,威胁不痛不痒,父母所说的话就会变得毫无分量。
当孩子无法遵守约定时,就撤销他玩乐的权利,让他有这种深刻经验后,将来不需要“威胁”,孩子便能学到自己行为招来的“惨痛后果”。而且,父母说的话会在孩子心中占有重要分量。
因为父母希望孩子能成长为遵守约定的孩子,所以用红牌要他退场的方式,不管遇到任何状况都能果决应对。更不需要苦思“会不会因而伤害孩子的心”、“别人会不会认为我是很过分的父母”等多余的想法。
处罚过后,一定要给孩子“再次挑战”的机会
发出红牌后,尽早给孩子再次挑战的机会,是更重要的事。如果以这个案例来说,就是再次搭火车出游。
最好不要间隔太久,约莫几个星期或两、三个月最为适合。记得要和之前一样,先跟孩子约定“不可以在车上跳来跳去”。
“孩子这次会听话吗?”
“该不会又要中途折返了吧?”
“这一次能照计划顺利旅行吗?”
或许父母的内心会忐忑不安,不过,这时不妨抱着期待的心情,看看“孩子经过上一次的事,究竟会有多少成长?”
再次挑战时,孩子便能感受到“因为遵守约定,这次过了非常快乐的一天!”此种满足感,和之前破坏约定途中折返的经验大不相同。
用嘴巴不停叮咛,是一种“偷懒”的教养方式
度过愉快的一天后,父母要好好夸奖孩子遵守约定。不断累积这类真实经验(获得及失去),是亲子教育的最佳训练。相较于只用嘴巴说“可以做、不能做”的教养,表面看起来很有耐心,实际上仍是“偷懒的教养方式”,不会有任何具体成效。
孩子不乖的时候,正是让他重视父母所说的话,以及教他遵守约定的大好机会。也可以告诉他“遵守约定不做○○,那就买◇◇当生日礼物”。约好不能做的事,孩子还是做了,即使已经买好生日礼物,也要告诉他:“因为你不守约定,所以没有礼物了喔!”然后把礼物丢了。
请爸妈不要觉得“特意买回来了,丢了岂不是可惜!”所以偷偷把礼物藏起来,等孩子反省后再给他,这是错误的做法!虽然有时这么做比较好,但干脆丢掉不给孩子,教育的效果会更好。如此才能让孩子学到“破坏约定不会有好事”。
─ ─摘自:《不打、不骂、不动气の“优雅教养术”》采实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