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的抚慰:矛盾对立的世代情结

雪瑞‧孟德森

人气 13

家事管理是个会引发对立的话题,而且明显存在着世代差异。这很自然,因为父母与孩子对家事的想法一直有天壤之别。上一代的人总是指责年轻人的生活技能越来越差。“你们这些孩子,连生个火都不会!”我祖母的祖母会这样说我祖母。而在社会与技术巨幅变动的时代,年轻一代会反过来嘲讽老一辈的人。“你能想像把线绳留起来,或是用撑架2晾干窗帘吗?”我的母亲会这样窃笑。

但每一世代也都犯了同样错误,总以为下一代会乖乖顺从自己的经验与想法。虽然很多我父母辈的人会努力避免这种错误,他们知道自己父母的观念过时,预料自己未来也会有这一天。他们认为,我们这一代的家应该会跟他们完全不同,因此关于家事,就没有什么可以教导我们这些孩子。讽刺的是,这种试着表现得很开放,甚至在我们质疑之前就先推翻自己的做法,其实也犯了相同错误。父母那一辈的人亲身经历了家事方法与技术的巨大变革,却没有料到,我们这一代并没有相同经历。虽然一九五五年的住家与一九一五年的住家模样大不相同,却跟一九九五年的住家非常相像。这种经验的延续相当重要,当我察觉到我的家就像我母亲的家,会使我对家的感受更为深刻;而当我预期儿子将来会发现他的家就像我们的家时,则会燃起我的希望。

在一九五○年代之前,许多家庭早就已经有了电、自来水与暖气,至于吸尘器、电冰箱、洗衣机与烘衣机也已是家庭的一般配备。洗碗机虽不普及,却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家电。 人造纤维、现成肥皂、洗衣剂及亮光剂等,已不算新鲜玩意。各种缝纫女红是闲暇时好玩的手工艺,不像过去是出于生活所需而不得不做。超级市场供应已经切好、包装好的面包,还有拔好毛、切成块的鸡肉。相较于这些改变,更晚近的一些新发明,如手持式吸尘器、微波炉及一些数位家电等,节省劳力或改变居家步调与日常生活的程度,就较不显着。

其他与家事管理有关的世代问题虽不易察觉,却可能是情感上的未爆弹。今日社会上许多六、七十岁以上的女性,都是在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家庭主妇,她们教育女儿不要被家庭困住,而是要去追求学位与事业,好实现她们未曾完成的雄心壮志。这些女儿达成了母亲的期望,基本上并非坏事,但也种下了不少母女之间的对立与矛盾。有些母亲对女儿暗中传递的另一个讯息是:“做家事是我仅有的安慰了,如果你会做家事又能兼顾事业,那就太不公平了。”这也如同她们给丈夫的讯息:“既然你在外面事业有成,那这个家就是我的王国。”不少年轻女性向我透露,她们觉得沮丧,因为有时候似乎是自己的母亲刻意阻止她们接触这些家务,不管女儿多想学,母亲就是不让她们帮忙做菜,不愿传授自己的绝活。很多时候,当这些职场上的女强人想要经营自己的家时,都会觉得相当无能且缺乏自信。就这样,几代下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几乎对家事技巧一无所知,也变得漠不关心。由于祖母与母亲不希望她们学习家事,因此她们通常没学到任何技能,而且持续把“做家事”视为份外之事。有些人在长大成人之后,也许会因为想要一个美好而有条不紊的家,成功学会并专精于某些实用的家事技巧,但绝大多数的人并非如此。甚至有更多人发觉自己对打理家务这件事充满矛盾,她们的想法往往是:“我也许懂得打扫或洗衣,但这不是真正的我。”
遗憾的是,传统女性并非靠打扫清洁、洗衣烧饭来让家变得温暖、有活力,这些工作多少可以花钱请人代劳。真正的秘诀是,认同自己的家。当然,这样的结果不见得都是好的。控制欲强的母亲可能会让家变得窒息,而完美
主义者的家可能是冷冰冰、难以亲近的。但是,倘若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情况就十分值得期待。当母亲的爱展现在柔软的沙发垫、干净的床铺、好吃的食物上;当她的记忆力表现在家中永远充足的食物与生活用品;当她的智慧体现在有条不紊、健康乾净的居家环境;当她的巧思流露在家中的空气和光线里。整间屋子便都是母亲驱体的延伸,彰显她的存在,而她对家人的深深情感,也透过家事具体表现了出来。

我的个人经验使我深信,要把家打理好,除了具备传统妇女所展现的那种顾家态度,别无他途。但是大多数男人和女人都不愿意藉由做家事及为家人付出心力,来认同自己所创造的家。

他们的态度或许源自成长环境,再受到媒体力量的强化。广告与电视节目总是贬低家事以及家庭主妇的形象,报章杂志上的相关讨论也不出这套标准模式。作者会坦承自己痛恨家事或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把家事管理欠佳所表现出的幼稚与胡闹当作笑话,然后列出一堆“省时秘方”。也难怪许多人会把家事想像成无趣、令人泄气、一成不变、无脑的苦差事,而我无法苟同这一点。(事实上,以我打理家事、当律师、教书以及做过许多高低薪工作的经验,我可以很笃定地说,对无脑苦差事最有经验的是律师。)而且我确信,女人这种对待家事的态度其实是不必要的自暴自弃。即使是男人也可以很顾家,即使在外拥有飞黄腾达的事业,回到家仍然可以享受做家事的乐趣。没有人是优秀或聪明到不能做家事的。

专心打理家事不但不花时间和力气,反而能帮你省时省力。这是一种引导方针,让你对所住的地方产生第六感(如同下楼梯时防止你跌倒的行为机制),使你在不知不觉、不费力气的情况下,维持家庭功能正常运作。这个第六感也会让你做事更精准、更有效率,帮助你预见并抢先制止小小的居家灾难,像是不小心泼洒出东西、忘记补充食物与生活用品等等。这些小灾难日积月累下来可能会让生活变得凄惨。如果缺乏这种第六感,你就会像婴儿初次跨越楼梯那样,觉得事事困难而复杂,耗时耗力且疲累不堪。尽管今日家事被冠上恶名,或你在社会上拥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打理家事仍是多大多数人所遇过最愉悦、最不感到陌生、最重要的工作。过去,做家事是相当费力且繁重的,妇女因为家事操劳而病倒的例子屡见不鲜。但时至今日,举凡洗衣、清扫及其他种种杂活,都已不再是重度劳力的工作,甚至连医生也鼓励人们多做家事,因为证据显示,做家事有益于体重控制及心血管健康。

从表面上来看,家事似乎是一种徒劳无功、永远无法完成的苦差事,但事实上,家事比我所能想到的任何工作更能带来成就感。每一件例行家事在大功告成之际,都会带来深深的满足。这些日常工作与生活节奏互相呼应,
你所获得的满足,不仅来自于干净有序、生气勃勃的环境,以及平静安稳、精力充沛的感受,也来自于你明白自己和所关心的人将会享受到这些好处。

做家事也需要具备知识与智慧,这种聪明才智是复杂、需要动脑,而且同时结合理性、直觉与感性的。你的记性必须够好,才能记住每件事完成的方式、每样东西的位置、每日例行工作需要用到的物品,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计划,因为这会影响家事的进行、家用品的供应、预算,还有账单。你必须要看得懂保单、合约及保固条款,必须懂得处理预算,并且熟稔家电用品和电脑使用说明书上的各种技术词汇。一心多用与保持冷静是必备要件,你需要运用有创意的智慧来想出办法、解决问题,包括省时省钱的有效方法、促进合作的心理与社交手段、提升生理舒适度的做法,以及对例行事务的失败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家事管理者要能够搜寻、评估并且运用与营养学、生物学、化学、烹饪、保健、洗衣、打扫与安全相关的资讯。除了上述种种,持家更重要的是“感同身受”,这也展现了营造家庭感的智慧。好的家管凭直觉就知道家里还有哪些事该做,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家会带给人
什么样的感受。另外,我们不该忽略个人风格与个性对家庭的影响。虽然这些因素很复杂,但我们至少可以提醒自己这一点对家事的影响有多深。亲切热情且条理分明的人,通常也会有个运作良好、气氛愉悦且宜人的家;常常让自己陷入危机的人,家里则充满了惊险与混乱;没有恒心的人,做起家事来断断续续、一曝十寒;缺乏自信的人,则很容易把这种感觉也带进自己的家。有些人会穿着沾了污渍的领带或脱了丝的裤袜,他们的家也很可能有阻塞不通的排水管与乱无章法的居家环境。另一方面,正如有人会为了克服自信心不足而过度重视个人外表,他们也可能为了给自己和他人较好的观感,把家里弄得一丝不苟,结果反而让人感到拘谨。

众所周知,赶时髦、爱耍酷的人,家里通常充斥着新潮的家具,却可能不怎么舒服。晚餐即使精致,份量却少得可怜,因为他们只在意得到你的赞赏,而不管你是否吃饱。 有些人精于掌控,却常让人窒息,在他们的家待上五分钟往往就感到缺氧。他们会问你是否觉得舒服,但你还没回答,就先丢给你个抱枕,要你试坐新买的椅子,而且通常会一直骚扰你,让你无法放松、思考或说话。跟这种人同住,他们所做的永远比你所需的还多,他们会在床上堆满高高的被毯、提供五道菜的早餐,然后让你有不自在的亏欠感。还有人邋里邋遢,却把家里打理得窗明几净,有些人则刚好相反。这些居家环境凌乱却讲究个人卫生整洁的人,可能反映几种不同心态。有些只是被宠坏了,认为所有事情都该有人代劳,也有可能是单身者在表达他/她需要一个伴:“我需要有人照顾我。”或者:“反正自己一个人住用不着这样大费周章。”当然,还有人只是为了反映出对家事的鄙夷态度。

然而,真正让做家事冠上恶名的,其实是那些强迫自己做家事的主妇。患有家事强迫症的人会不断打扫一尘不染的家,她们把鞋子依照颜色排成笔直的一列,为架上的毛巾没有朝同方向排好而焦虑。但即使耗费极大心神在她们所认知的家事管理上,这样的家却通常缺乏亲切感。毕竟住在一个过度追求秩序的地方,有谁会觉得舒服?在家事管理上,做得多并不见得就是做得好。对整洁有序的追求不该高过健康、效率与便利的价值。

抱着内疚感做家事是另一种常见典型,几乎跟家事强迫症一样普遍。这些人总认为自己应该做更多,或者做得更好。“地板刚扫过?看起来是干净多了,但角落还是清得不够干净,而且我还忽略了柜橱。”还有,“我应该也要多花点时间在家人身上,并且分担更多家计。”这样的人最后可能会因为承受不住没完没了的家事责任而崩溃,然后愤而撒手不管。

现代社会里,人们比过去更容易对家事感到不安。三、四十年前,很容易就可看出谁有家事强迫症,因为她们会明显超出当时人们公认为“尚可”、“良好”或“极佳”的家事标准。她们会在周一洗衣服,熟练的技巧让她们
洗衣成果非凡,接着便俐落地整烫衣物。床单则是固定在某日上午的某个时间更换。每周吸尘除尘两次、烘焙一次,每天在家开伙二到三次,然后在固定时间开饭,饭后立即把碗盘清洗完毕。当天若是安息日,晚餐更要准备得比平常丰盛。

但在今日,已经没有所谓的公认标准,这意味着每个家庭必须自行想像如何打造理想的居家环境,自行决定干净舒适的标准。整体而言,这对现代人是有利的,没有人希望回到过去那个会因为衣服洗不干净或水槽里堆满脏碗盘而尴尬脸红的时代。但另一方面,过去采行的标准仍深植于现实生活中。这些标准来自一个认为生活应包含休闲与居家乐趣的社会,并主张透过家事付出心力,便能获得身心的舒适与平衡。以今日眼光来看,这些标准也提供了当代家事管理所缺乏的重要东西,那就是认为自己应当享有社会所认可的生活水准。在这个标准随个人主观而定的社会里,人们反而渐渐觉得,干爽的床铺、可口的三餐等舒适感受,并不是自己应有的权利,或者并不值得为此努力。

唯有了解家事之于我们的心理意义,才能让我们更自由且明智地决定,到底哪些是值得我们投注心力的重要工作,而哪些不是。本书探索的便是让做家事变得更有乐趣的各种可能性,而非去规范哪些是大家能够、应该或必须去接受的。书中会提到各样家事的“标准”,但这都是为了读者的健康、幸福及舒适着想所提出的建议,是读者应享有的权益。我们的目标始终是去挑选、寻找各种模式与习惯,让家能顺利运作,并创造出我们最需要、最珍视的居家享受。@

摘自 《家事的抚慰》 大家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营养师破解补钙三误区 九种蔬菜含钙量完胜牛奶
假蔬菜真淀粉 小心越吃越胖
停电不用慌 太阳能炉可煮出热腾腾饭菜和饮用水
跟失智者难以交谈? 专家教你有效技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