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3年10月16日讯】1966年8月2日清晨,中共知名的文艺理论家叶以群在上海繁华地带华山路的一座公寓六层楼跳下自杀。自杀前,他给家人留下了如下一封绝命书:
“我对党、对社会主义犯下的罪行,千言万语也说不清楚。党一向对我爱护、宽大,只是由于我的旧思想、旧习惯改不过来,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没有破除,所以错误一犯再犯。现在事已太迟,已经无法清偿,也不可能立功赎罪。近日身体精神都在变坏,如再拖延下去,既对党不利,又会不断增加你们的精神负担。思想上几经反复,只好最后走自己处决的路。”
“以后,唯一要求你们的,就是坚决听党的话,坚决站在党的立场上,逐步认清我的罪恶,激起对我的仇恨,坚定不移地与我划清界限,你们受我的毒害都还不深。你们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一定可以在党的帮助下,大家团结起来,克服各种困难。孩子们稍大一点,都尽早争取到边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家庭里去,尽早离开自己的小家庭,小家庭里教不好孩子。他们应该忘记我的一切,但不要忘记我们这辈人所犯的罪恶,并且要从中吸取教训。最后一句话就是要求你们认真地读毛主席的书,听共产党的话!为党立功!”
从叶以群的遗书中可以看出来,他清楚地知道自杀就是“反党”、“叛党”,就是“自绝于党和人民”,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绝路,只能说明其内心是何等的绝望。为了死后的名声,为了家人的安危,他选择的自杀理由是“身体精神”方面的问题,并强调如果继续拖延下去,“对党不利”、“徒然增加党和人民的负担”,因此自杀是为党做贡献。同时,叶以群还与家人做了切割,要家人牢记自己的“罪恶”,“激起对我的仇恨,坚定不移地与我划清界限”。如果这不是中毒太深,焉知不是保全家人的策略?
一向对中共忠心耿耿的叶以群不知是否在最后一刻后悔了自己当初的选择?1911年出生在安徽的叶以群早年曾留学日本,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参加了中共地下刊物的出版工作。1932年,加入中共和“左联”。此后,一直在文艺界为中共摇旗呐喊。1945年在国统区时,他奉命批评“反动文人”梁实秋、陈铨等。1948年,他前往香港,创办有《小说月刊》和香港南群影业公司。1949年中共建政后,他任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华东和上海中苏友好协会副总干事、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等,是中共在上海文艺界知名的笔杆子。其与叶子铭等编纂的《文学的基本原理》曾长期作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
仕途顺利的叶以群在1955年“潘汉年事件”后受到了波及,因与潘汉年等有过较深的接触,他受到了审查,特别是当年他“变节自首”的罪状更让他百口莫辩。在审查结束后,他被“控制使用”,并被安排到上海作家协会的《文艺月刊》任理论编辑。1957年,他又因一篇《“开路”与“挡路”》文章差点当上右派。
1965年,电影《不夜城》以及夏衍、瞿白音等一批“黑帮”受到了批判,作为上海文艺界的“黑帮人物”,叶以群也不得不再次交代自己与潘汉年、周扬等人的关系以及自己的历史问题。1966年8月,叶以群专案组成立,而就在这不久,他选择了自杀。而在他跳楼自杀后,上海作家协会仍然对他进行了缺席批判大会。
事实上,叶以群并不想走上这条绝路。其儿子叶舟所写的《叶以群的最后十年》一文中提到,刚受到迫害时,妻子问他如果被抓起来,会不会自杀,叶以群“活动地否定”:“自杀是反党行为,我是党员,我不会自杀,自杀了你们就要变成反革命家属了。”可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显然,在他身上,在受中共蛊惑多时的红色文艺评论家的身上,还多少存有知识份子的“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
叶以群死了,也被很多人忘记了,但其所带给巴金的冲击却非常大。文革后,巴金在《无题集•二十年前》一文中写道:“我知道叶以群的死是在他逝世后的一周,知道老舍的‘玉碎’却是在他自杀后的一段长时期,知道傅雷的绝笔则是在他辞世后的若干年了。通过十几年后的‘傅雷家书墨迹展’,我才看到中国知识份子的正直、善良的心灵,找到了真正的我们的文化传统。‘士可杀,不可辱!’今天读傅雷的遗书我还感到一股显示出人的尊严的正气……在‘文革’中冤死的知识份子何止千万,他们树立了一个批判活命哲学的榜样。我记得在反右时期我还写过文章批驳‘不可辱论’,我赞成打掉知识份子的架子和面子。我写这种文章其实也是为了活命。当时我就在想:人要是不顾全面子,那么在生死关头,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天保佑!我还没有遇到这样的机会,亡友们又接连不断地给我敲响了警钟。”
在让我们反思中共暴虐的同时,也给当今的知识份子敲响了警钟:无论谁,跟着中共走的下场都非常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