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家中的幼孩长大是件愉快的事,从出生时躺在摇篮里的小婴儿整天只知吃喝拉睡,一天一天地长大。
几个月后可以爬行、站立、迈开脚步走路,隔一段时间来看,更可以见到显着的进步。
初生婴儿如果稍微不舒服或饿了,就用哭声来吸引人,吃饱了就露出心满意足的笑脸,等到开口讲话,会说:“妈妈、爸爸”或简单几个字或一句话,就令人欢喜。
稍大一点,到了四、五岁就觉得这小孩子渐渐懂事了,大人很容易感觉或体会一个小孩是否懂事,但什么是“懂事”呢?
我想每个人对“懂事”有不同的看法或解释。一般人认为“善解人意”、“能够独立不再凡事依赖别人”等就可以称得上是“懂事”。
孩子还小时,什么都不懂,东跌西撞,什么都要触碰或送到嘴里咬,看在大人眼中都是危险动作,等到长大一些,慢慢地才叫人放心,先前大人总是发出大声音告诉小孩这不能碰,那不能做,小孩子总是懵懵懂懂,不知为何,等到稍大一些,就知道为何哪些事不能做或哪些事可以做。
我因而认为“懂事”的意思是知道“因果关系”,例如不能用手去碰触电风扇或是玩火,走在路上时看见有车子来,就要退到路边,如果别人对他/她有善意的举动或夸奖时就要说“谢谢!”,要有善意的回报等。
如果一个人知道那些事可以做或不能做,知道做一件事可能发生的结果或后果会是什么,因而做正确的事或判断,就可以称得上“懂事”。
如果知道“因果关系”而采取正确的行为,称得上是“懂事”的话,那懂事与否就不限定是幼童或某一个年龄的人。
在工作职场上,我们看到某些人比较容易明辨是非,知道待人处事的因果关系,因此称得上是“懂事”。
有些人则不是,因此“懂事”与否就不限年龄;小孩和成年人当中有懂事也有不懂事的人。@
摘编自 《管理拾穗部落格》 安瑟管理Arthur 提供
(责任编辑:晓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