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
通常情况下,故事讲到这个地步就该结束了,可是王阳明的人生之戏既然有个神异的开场,自然也该有个神异的结局。
嘉靖六年(1527年),世宗把正在家教书的王阳明调去总督两广军务,平息民变、剿除匪乱。平乱后王阳明肺病加剧,又一次上疏要求辞职回家。途经桂林时,阳明下船游历了一番,无意间走到了伏波庙。一进庙门,他就呆了--庙内情境与他十五岁梦中所见丝毫不差,一生起伏兴衰,原来冥冥之中早有安排,阳明感慨之余,赋诗以识之:
四十年前梦里诗, 此行天定岂人为?
徂征敢倚风云阵, 所过如同时雨师。
尚喜远人知向望, 却惭无术救疮痍。
从来胜算归廊庙, 耻说兵戈定四夷。
这一番慨叹发出没多久,他又经历了一件更神奇的事。
江西大余有座灵岩寺,乃是一座“江西有数,赣南为甚”的江南名刹,自南唐创建后,一直香火鼎盛。王阳明途径此地,自然要去拜谒一番。
他在寺中各处游历了一番,发现有个房门是锁着的,于是好奇的问寺中和尚,这里边是啥?为什么要锁门?和尚说,这是一位祖师的房间,祖师圆寂前吩咐过,除非等到他自己回来,不然门不能打开。佛家的轮回转世之说,即使对我们现代的中国人来说,也并不陌生。和尚越是这么说,他就越想进去看看,于是,王阳明随口说了句:“就是等我来啊”,和尚一怔,随即把钥匙给了他。
他开了锁,推门就进。昏黄的夕照里,只见一位圆寂的老僧端坐在蒲团上,王阳明一看,咦!怎么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他环顾房中事物,见书案上有本落满灰尘的书,于是轻轻走过去,拿起来掸去灰尘,书页上竟赫然写着:“五十七年王守仁,启吾钥,拂吾尘,问君欲识前程事,开门即是闭门人。”
王阳明心中一惊,儿时的梦、格竹致知、龙场悟道、宸濠之乱--几十年的人生历程如同一张四维立体画,一瞬间呈现在眼前,前世今生,早定因缘,世间繁华,过眼云烟。
少年时“何为第一等事”的疑团,似乎此刻才彻底解开。他默然下山,回到船上。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10日),王阳明在南安青龙铺(今大余县青龙镇)的舟中去世。当时他的学生周积陪在身边,哭着问他有“何遗言?”他微笑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门弟子扶阳明先生的灵柩回归故里,一路上“士民远近遮道,哭声振地,如丧考妣。”
名留后世
阳明先生去后,他的心学广传到朝鲜、日本,影响相当深远。日本“维新三杰”中的西乡隆盛、大盐平八郎等都是“阳明学”的门徒,近代日本著名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更是以“一生俯首拜阳明”表达他对阳明先生的折服。
然而,在阳明心学的发源地,窜改了儒学原义的朱熹学派却继续占据统治地位。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接触到“阳明学”后,成了王阳明先生的超级粉丝,因此台湾的很多校名、地名、路名都改为“阳明”,著名的阳明山国家公园即是一例。
翰青有诗为赞:
静心凝神恃方寸,
平叛安民定乾坤。
灵岩寺内见偈语,
方知比丘乃前身。
封侯拜相非所愿,
由儒入道始归真。
终明之世三百岁,
治乱能臣第一人。
己丑年正月 于德瑞边境
壬辰年七月 修改
(全文完)
参考书目:
《明史》 (清.张廷玉等 编撰)
《近思录》 (南宋.朱熹 吕祖谦 编辑)
《顺生录》 (明.王守仁 着)
《传习录》 (明.王守仁 着,徐爱等 收录编辑)
《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 (明.冯梦龙 着)
《明儒学案》 (明末清初 黄宗羲 着)
《赤雅》 (明末清初 邝露 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