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优的住宅
所谓大可兼小,如果东西有大有小,通常会先去注意那个大的。土地或住宅都是如此。
LDK要20叠、卧室8叠以上、玄关也要够宽,还要能悠闲的享受泡澡的乐趣……要能满足这些需求,还真得要很宽敞的空间才行。大家会这样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好不容易有属于自己的家,当然希望能够拥有比现在的生活空间更加宽阔的空间,不然就不能称为舒适的居家生活了。
但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就居家生活来看,是不是越宽敞就越好呢?如果不是这样,我倒想好好的来摸索一下,怎样才是真正符合居家生活所需的宽敞度?意外的,我从中渐渐体会到住在小型住宅的舒适感。
就实际面来说,小型住宅的水电费一定比较省,打扫也容易,东西不会越堆越多。也就是说,小小的居家环境本身是比较环保的。而且不只是实际物质上的好处,还有精神上的舒适感。这种舒适感除了来自于空间的密度之外,还有家人之间距离感的缩短。
恰到好处的密度所产生的恰到好处的距离感;透过小型住宅的特殊隔间规划,就更能接近这样的目标。
弹性的运用空间|小型建案
所在地:东京都世田谷区
家庭成员:夫妇
基地面积:73.00m2
建筑面积:36.30m2
楼地板面积:72.60m2
构造规模:木造两层楼
施工单位:渡边富工务店
这是三十多岁夫妇住的21坪的房子。考量到未来的可能性,规划两个卧室,一个暂时用来当多功能的预备空间。厕所就只有一个,与一楼盥洗室共用,空间尽可能做到极限。一楼都是独立的房间以及卫浴设施,二楼则只有LDK。这个空间设计十分宽松,不过在生活当中总会增加一些东西出来。如果房间不加以整理,宽敞的感觉也会被打破,因此就把客厅的一角腾出来当作收纳间。
两代(多代)住宅的安心感
日本战后产业构造大幅变化,在自己生长的地方,能够找到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伴随而来就是家庭核心化,单世代家庭成了一般生活居住的单位,多世代住宅变得越来越少。多世代家庭普及的时代,精神生活上的确让人觉得有点烦,但是除了小孩之外,男女老幼都各有各的工作,全靠着彼此互相帮忙来度过这种忙碌的生活。
战后随着核心家庭的兴起,演变成男性到外面工作,女性则为专业家庭主妇的社会结构,特别是都会区更是明显。核心家庭只有夫妇两人来照顾小孩,在托儿所或幼稚园还不是很完备的年代,很自然的女性就得留在家里照顾小孩了。核心家庭往往使女性不得不远离职场。然而多世代的大家庭,如果女性本身有意愿就可以回到职场,这也是最近为何多世代住宅兴起的主因。
多世代家庭确实给家庭人际关系带来负担,但是多世代家庭生活的好处也很多,例如有利于女性回到职场。话说回来,战后发展成熟的个人隐私的概念,会使得过去多世代的生活方式,迟早发生龃龉和格格不入的问题。反观现代的多世代居家生活,多注重保有个人与家人的隐私,同时也重视与家人的互动接触。
现在多世代住宅,因为大人人数的增加,生活上反而由从前的吵闹烦杂转为安心感。这其实也是因为隔间规划的方式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上下˙左右分开的三代|三宿的建案
所在地:东京都世田谷区
家庭成员:夫妇+夫妇+小孩(三代)
基地面积:334.84m2
建筑面积:113.65m2
楼地板面积:307.65m2
构造规模:RC构造(一楼)+木造(二、三层楼)
施工单位:渡边富工务店
这是父母及两兄弟的两代三个家庭的住宅。因为是三个家庭,所以将来也有可能会有某个家庭搬出去。屋主打算等到那时候可以将空出来的房子租出去。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各个世代的居住空间就必须完全独立。设计上就要考虑做成集合式住宅或是长屋型(各有各的门口)的集合式住宅。由于集合式住宅的法规限制较严,所以采用了长屋型的三代住宅。父母亲住一楼,一楼以上是两栋前后排列的双层独栋设计。为了避免楼上的噪音,一楼部分以水泥建造,二、三楼才采用木造。
摘自 《理想的隔间图鉴》 圆神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