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狮头山
遥望山壁,数个由石窟凿成的天然庙宇隐约在目,走近其中,陪伴着青灯古佛的出家人,加深了游子对入山修道的认识与想像;脚下所踩的古老石道刻划出岁月痕迹,树梢上几许蝉鸣风声诉说着此间的清幽与忘尘,这儿时印象的狮头山,一直埋藏心中令人难以忘怀。
心系山门庄严,情牵古道沧桑
初次造访狮头山已是三十余年前的事,当时跟随大人们踏着石板古道沿阶而上,心中有着无比的兴奋与好奇。虽然是为旅游踏青而来,但行步所见景色之清丽幽深与古刹山门之朴实庄严,着实令人对此方外之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来此容易多了!宽阔的柏油道路足以让游览车长驱直入,但我仍弃车沿旧古道前行。一路上落叶覆满行径,彩蝶不畏生人四处飞舞,不知道它们已多久不见人踪?一别多年,这落叶底青苔石板是否还印着昔日之童年足迹?
人世间的事物真没有永恒不变的,除了时光之外,还有许多东西也同样会一去不返。想着想着不禁有点惆怅起来。幸好狮头山的紫阳门,依旧是它原来的样子,仿佛让人有能经此门穿越时光遂道回到从前之感,稍稍抚慰了那一丝情牵。
功过多言无益,石狮闭不语
站在镇守着狮头山18座古刹的首座山门──紫阳门前,还未入山门,就先对着字迹苍劲的楹联若有所感,仿佛山门真有无形的力量,像是搭飞机前先得进入X光门扫描似的,你得先卸下久已不能沉静的思虑,才能让你进入这佛门清静之地。
“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胸中无所得,半是青山半白云。”紫阳门上的这句楹联是翁同龢1916年所刻,思咏再三让人顿觉凡尘俗虑如轻烟般消散。一如元朝元遗山所写“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烟火洛阳尘;百年蚁穴蜂衙里,笑煞昆仑顶上人”这首诗一样,站在修炼人和神仙的角度来看尘世,或许就是这种味道吧!
“公狮居左,张嘴咆哮;母狮居右,闭口露牙。两座石狮的躯体都略弯向内,呈相望拱卫之状。”据说1970年以前在台湾所刻的石狮子大致都是这种刻法,但1970年以后,石狮的嘴都刻成张开的了。
建于1980年、紫阳门外的这两座石狮,却是难得一见的例外,始终都双嘴紧闭。有此一说是,一入紫阳门的辅天宫主祀奉地藏王菩萨,来到地府之界,人生的功过好坏早已留下纪录,此时再自说利己之言又何益!所以石狮闭口不语。
岩洞内辟建寺庵,道德门内移留树
狮头山的狮头在苗栗县南庄乡与三湾乡交界处,狮身至狮尾则在新竹县峨嵋乡境,沿着登山步道从狮头走到狮尾约需两小时。早于1927年狮头山就已获选为台湾12胜景之一,山寺林立是此山的特色,全山共18间寺庵,除建筑最宏伟的辅天宫没有紧贴岩壁而建之外,其余的17间都建于岩洞内。
穿过狮头的第三道山门道德门,接下来的步道相当陡峭,由此可以直攻步道的最高点海拔492公尺的望月亭,此处正是新竹、苗栗两县的县界所在。道德门与其旁边一棵名为将军树的大树,还有一段小故事。
1950年间,杨森将军有一红粉知己在海会庵挂单,将军常去探望这位朋友,有次经过道德门时,因整建工程需砍除这棵老树,杨森感叹:“树长这么大不容易啊!”建议将道德门往内移以保留大树。如今此树枝叶繁茂,然昔日留树之人早已不在了。
山形酷似狮头而得名
清道光六年(1826年),淡水厅同知李慎彝为了开垦拓殖中港溪山区,亲自率领随从到祭山湖(今苗栗县三湾乡)观察地形,当他召集当地居民宰杀牛羊祭祀山灵时,远眺该山之形酷似狮头,大为惊奇,遂以“狮头山”名之。
有趣的是,与狮头山隔中港溪遥遥相对的象山,细观则见象头低伏状若饮河,又像大象近卧于百兽之王面前,俯首称臣。细观天地万物千奇百怪、相生相应之态,让人不得不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