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代日本出版的《船场》,讲的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阪染织业﹁船场﹂盛衰的故事。一个放高利贷的老人晚上坐在小火炉前,把皱皱的钞票一张张熨平,他的学徒很不解,钞票就是钞票,熨平的钞票又不会多一分利,何须多费工夫?老人回答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市面上的钱不见了,但是钱并没有真的不见,它是深藏在人的口袋中。能把别人口袋中的钱挖出来的人,才能看到船场明天的朝阳。
一样是借钱,你会借皱的钞票呢?还是借熨平如新的呢?的确,在不景气时,人不敢用钱,但钱还是在的,可以用不花成本的服务来使顾客上门,或是想办法增加人们的购买欲,使钞票出现。那么,要怎么增进人的购买欲呢?
我们的大小决定, 都是经过脑部的激烈争论, 所得出来的结果。大脑中有许多不同的区域,基于不同的理由,考量着不同的事情。例如,脑岛(Insul a)负责产生嫌恶的感觉来趋避损失;依核(nuc l eusaccumbens)负责产生愉悦感,来侦测对一件事物的渴望程度;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负责理性地计算成本与效益。
举例来说,当你逛街时,看到一件﹁写着你名字﹂的衣服时,你的大脑会产生类似这样的运作:
一、依核就像出现在你左肩的小恶魔,不断在你耳边告诉你,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会有多好看,买下它之后你会有多快乐,你会得到许多人的称赞、很有面子,自己也会觉得很有自信。
二、脑岛则是出现在你右肩的小天使,不断在你耳边提醒你,买下这件衣服你将会损失多少钱,而损失钱的感觉有多痛苦,所以千万不可以乱花钱。
三、前额叶皮质则是住在你脑中的西装笔挺会计师,正在计算着买下衣服所获得的快乐程度,和损失金钱的痛苦程度相比,到底划不划算。
至于你的决定如何,透过侦测每个脑部区域的相对活动量,通常是可以预测的。简单来说,一旦脑岛的活动强度高于依核,你就不会购买那件衣服;若依核的活动强度高于脑岛,则你会买下那件衣服。理性的前额叶皮质在消费决定过程中,通常扮演旁观者的角色,默默站在一旁观看脑岛和依核的战争。因此,消费决定大多不是基于理性,而是两股以上的情绪角力的结果。
商人非常懂得操弄这样的大脑决定机制。商店内的装潢、气味、音乐、商品摆设︙︙等安排,全都是为了让你打开钱包。他们一边安抚你的脑岛, 一边刺激你的依核。在商店入口或最明显的地方,总是摆着最高级的商品,像是高画质电浆电视、华丽的珠宝、高贵的手表、最新型的3C产品︙︙等,这些都是为了激发你的依核。就算你没有买那些高级商品,不过由于你的依核处于兴奋状态,会让你误以为你非常渴望你眼前的每一样商品,如此便可大大提升你购买任何东西的可能性。
然而,刺激依核还不够,还得好好安抚脑岛。为了不让脑岛感觉嫌恶, 商店内充斥许多下杀一折起、超低价、保证最便宜等标语、来让你的脑岛安心。即使那些商品根本一点都不便宜,也没有打折,脑岛还是会被安抚地服服贴贴。
另外还有商人的杀手锏──信用卡。研究结果显示,消费时使用信用卡付账能压抑脑岛,让人感觉不到付钱的痛苦,而对价格比较不敏感。所以奉劝大家消费时尽量付现金,可以让你的脑岛真真实实地感受一下付钱的痛苦,避免不知不觉中花了不该花的钱。
当你很想买一支iPhone 时,应该先忍下来,等到三天后再看看自己是不是还那么想买。通常这时经过理性思考,也许你会觉得不划算或不需要。但如果你在当时冲动买了支iPhone,也许三天后的今天,你就会为了花太多钱而感到懊悔。@
摘自《我的钱都花到哪去了》 商周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