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大家成了一家人
那瘸腿的我兄弟
那瞎眼的我姊妹
背负着他不嫌重
牵领着她不喊累
廉价贵重难计秤
心中有爱全都给
第一个事件。
有一天中午打电话给一个朋友,他正忙着送午餐给朋友。
我开玩笑的说,你还当外卖送午餐,干脆一起到餐厅吃不是方便一些吗?
他说他们团契里面有位女士到纽约探视女儿,不小心摔断了腿,现在正在家中疗养,由于家中只有二老,所以就安排大家轮流送午餐给他们。
基督徒们都互称“兄弟姊妹”,又常说“主内一家”,患难相助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是这些自称一家人的基督徒。
他又说,安排的人“暗示”这午餐的分量最好多一点,这样他们就可以连晚餐都可以不必下厨了。
我听了蛮感动的,因为这是爱心之内又有体贴的细心。
第二个事件。
嘉义市的施先生今年六十一岁,有糖尿病等慢性病,为了生活,骑机车送便当,赚取微薄时薪,上月七日天气炎热,他中午送完便当回店里时突然中风,右脚右手不能动,被紧急送到嘉基医院,所幸治疗后病况稳定,院方知道他经济差,安排3人的健保病房让他入住。
他有个就读国二的儿子和他相依为命,住院期间他儿子的一票朋友牺牲暑假,轮番陪他在医院照顾父亲直到出院。
这群学生分别就读国小或北兴国中,也有人今年刚要升高职,是施生的学长或学弟妹,有越南的新移民之子、有原住民,也有来自单亲家庭,大多同学来自弱势家庭,因为有相近的家庭背景,大家平常玩在一起。
施先生住院期间,施生几乎“以医院为家”,这些朋友常来探望,帮忙施生倒尿袋,为施父喂药、端水、擦澡,甚至买三餐。
虽然大家没有排班,但几乎每天都有人来陪他,为他加油打气,今年要升高职的王姓双胞胎兄弟档一天来医院二次,不断告诉他︰“阿伯您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让他非常感动。
在爱心的动员之下,施先生就这样平白无故的多了这么多孝顺的儿女。
施先生是个有福的人。
相对的,这群年轻人有了这样的“付出”经历,在心性上必然受到潜浅移默化,或许有些原本在学校放荡不羁的,在家中大条不甩的,就因而增添了正面上升的孝顺体恤的善良。
这是在自己的作为中感动了自己,教导了自己。
对他们来说,这是个难得的机缘,如果没有朋友的父亲中风,他们也没有伸手帮助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大家同一阵线”的死党群聚效应,也未必能催得动他们的自我意愿。
真的很高兴能够看到这样温馨的真实事件,虽然是小人物的做为,却足以作为所有人的“人性阶梯”,让大家学习而能够在爱心上向上爬升。
第一个事件和第二个事件的比较。
第一个事件是发生在一个已经有了制度而又经常聚会的基督教团体,基督教的教导又以“爱心”为中心,所以当团体中有人有了困难或病痛时,互相关怀彼此帮助已经必然的动作,要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任何做为反而事件不可思议的疏忽。
第二件事则是一个“出人意外”,一是,很年轻的人较难有这样的体贴的爱心的付出的情绪,二是,他们并没有人特意的动员,而是自动和主动的帮助朋友,三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大部分是来自弱势家庭,自己都很贫困。
看到这里,很多人大概都会认为我会说第二个比第一个难能可贵。
不错,确实是这样,但是,我更认为二者都很宝贵,因为爱心不论是发自何处,不论是如何发动,只要有“爱”,付出的人和接受的人都同样的可以得到内心的快乐和满足,因为“爱”已经让大家成了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