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
陈小姐37女
主诉如下:
今天是月经来的第二天,现下腹闷痛且腰膝酸痛、疲劳且嗜睡甚,此患者为虚弱体质,平时就容易感到腰酸背痛及疲劳,月经来时则更甚(因为气血流失),月经量多,血块少,血色鲜红,舌红稍紫,无苔,脉沈细数弱
●101.4.30
处方如下:
六味地黄汤4.5g、独活寄生汤3g、少腹逐瘀汤3g、当归1g、芍药1.5g
3X6
●101.5.4
今天回诊拿感冒药,訽问痛经及腰膝酸痛有无改善?
患者回答:吃药后下腹闷痛及腰膝酸痛改善许多,早已不痛。
陈小姐几乎每次月经来时都会经痛且腰酸,来诊所拿药治疗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里记载的是陈小姐最后一次来拿药的病历;陈小姐服用中药调理后,现在经痛的程度及次数已改善许多,而且精神气色也都变好了,现在偶尔于月经要来时才会来诊所拿药。
●痛经的定义
痛经是指月经来潮或经期前后出现下腹疼痛为主要症候。一般痛经的发生多在经前一、二天或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痛经往往兼有其他全身症状,如乳房胀痛、恶心、呕吐、腰酸、面色苍白,甚至下腹剧痛不止,严重者可影响上班,工作或上学读书。
●现代医学认为经痛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经痛
骨盆腔和子宫没有病理原因,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可能与前列腺素造成子宫收缩与缺血有关。其他像心理因素也会影响,研究发现,社经地位愈高的女性经痛情形愈严重,可见心理压力与经痛是有其关联性的。
2.续发性经痛
因为子宫内膜异位、骨盆腔细菌感染、子宫肌瘤等病理问题所造成的疼痛。
●西医治疗经痛
一般西医治疗经痛的药物只有二种,一种是非类固醇性止痛药,另一种是避孕药;
1.止痛药
口服非类固醇抗发炎剂(NSAID)是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子之一,若使用不当,会引发溃疡,甚至有胃出血的可能。长期服用止痛药会导致药物依赖性,并且过量会损伤肝、肾。
2.避孕药
服用避孕药减少经痛的原理,可能是藉由避孕药对下视丘的直接作用,使子宫内膜量较少,而达到减低腔内压的目的,在避孕药的作用下,子宫内膜不能长到正常厚度,子宫内膜腺体也发育不健全,因为月经量与子宫内膜的厚薄有关,若子宫内膜长得薄,月经自然就少了。上述子宫的变化,一般是用药时间越长,变化越大,月经减少越严重,甚至会发生闭经的现象。
而且避孕药不是每个人都能服用的,而且需要长期、不间断的服用,副作用比止痛药还大,使用荷尔蒙类药品避孕可能增加栓塞及血栓疾病风险,尤其是35岁以上抽烟者、体重超过九十公斤,以及有血栓病史和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偏头痛、乳癌或肝功能异常等禁忌症者,皆不宜使用。
吃西药治疗经痛皆是治标不治本,虽然可以暂时止痛但无法根治,下次月经来时仍会疼痛。
●中医对经痛的看法
中医认为会造成经痛的主要原因为“气滞血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血瘀则气血运行不顺,因而出现经痛的现象,此即所谓的“不通则痛”。
造成“气滞血瘀”的主要原因有
1.肝肾不足所导致的“气血虚弱”及“子宫虚寒”
2.情绪压力所导致的“肝气郁结”
一、气血虚弱
多见于体质虚弱(肝肾不足),或大病、久病后失于调补之人,气血虚弱的人平时容易疲劳、头晕及筋骨酸痛,于行经时气血流失,症状往往会更加严重。
主要症状有:
下腹隐痛,痛喜揉按,偶有下坠感,行经时疲劳嗜睡、头晕目眩及腰腿酸软更甚,经血量少,色淡质清,治疗以补气养血为主。
二、子宫虚寒:
子宫需靠肾的阳气来温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肾阳不足的人子宫容易虚寒,一些不良习惯如:经期泡冷水、喜饮冰品、淋雨受寒…等,都会导致寒气侵犯子宫而造成子宫虚寒,气血因寒而凝滞。
常见症状有:
下腹冷痛,遇热得减,血块量多,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
临床上痛经的患者,以上叙两型为多,所以临床上大多采用补肝肾、补气血、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方式治疗。
三、肝气郁结
此型痛经多见于精神压力大、情绪易紧张及易怒者,常伴有胸胁或乳房胀痛、烦躁失眠。中医治疗以理气止痛、舒肝解郁为主。
中医治疗原发性经痛的效果很好,辨证准确的话效果几乎可达100%,如果是续发性的经痛,效果也可达五、六成,而且可以顺便改善虚弱体质所导致的疲劳、眩晕及筋骨酸痛,而且经中药调理后,下次月经来潮时疼痛即可缓解,不必长期依赖药物,当然患者的饮食也很重要,如果生冷不忌,吃药的效果也不会太好,至少在月经来潮前的一个礼拜一定要忌口。
痛经的生活调理也很重要,勿过度紧张,尽量放松心情。避免久站或过度劳力的工作及剧烈的体育活动,勿以冷水洗浴,热敷及休息也是缓解经痛的好方法。
饮食方面,经前勿摄取生冷及寒凉的食物、一些较寒凉的蔬菜及瓜果,如:凉拌小黄瓜、冷笋、西瓜、哈密瓜、梨子……等,也不可摄取过量。@
(本文作者为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