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闻】北京“逢雨必涝”完败巴黎“城市良心”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2年07月23日讯】巴黎素来多雨,有“爱流泪的女人”之称,但城市内涝情况几乎难见,其长达2350公里的下水道功不可没,这几乎是北京到深圳的距离,也超过了巴黎地铁的总长度。
入夏以来,“逢雨必涝、逢暴雨必瘫”的“杯具”在北京、广州、南昌、杭州、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上演。雨情即舆情。为何一遇暴雨,国内大城市纷纷“内”急?民众通过微博调侃之余,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再次成为公众热议话题。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排水防涝经验,一时颇受关注。
1370年建成第一条石砌拱形下水道
在巴黎这座流光溢彩的城市地下,有一处常被忽视的旷世工程,它就是被誉为“城下之城”的巴黎下水道。
现在很难想像,数百年前,巴黎卫生状况之差简直惨不忍睹:街区没有公共厕所,人们随地大小便;拉车的牛、马肆意排泄;屠户当街宰杀猪、羊等牲畜;由于缺乏排污设施,民众把街道和广场当成垃圾场,厨余等生活废弃物随意倾倒。每遇大雨天,街上粪水、垃圾横流,臭气熏天。根据德国作家聚斯金德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香水》,便生动再现了巴黎街区特别是集市一带混乱、肮脏的景象。
1270年,巴黎当局明文规定,从自家窗户往外倾倒粪水将被罚款,但没人愿意遵守。无奈之下,政府制定了“文明巴黎市民”的新标准:只要在倾倒前大喊三声确定楼下无人即可。每天早晨,临街的窗户一扇扇打开,主妇们在窗口大叫“倒水啦!”“倒水啦!”接着“哗啦”一声响,“夜香”从天而降。为了整治城市污染问题,1370年,巴黎兴建蒙马特大街,修了一条长达数百米的石砌拱形下水道。起初,下水道与一条小溪相连,担负着部分区域的排污任务,生活垃圾也顺流从这里“运”往城外。后来在城市改造时,人们填平小溪,建成了今天著名的普罗旺斯街。
巴黎曾是有名的“臭味之都”
几百米的排水设施对于巴黎而言不过杯水车薪,难以发挥清洁整座城市的作用,到处污秽不堪。到17世纪中期,塞纳河两岸的明水道达8000多米,其中有2300多米加了盖,但巴黎整体排污能力并没有太大提升。1750年,卢梭在离开巴黎时讲了一句告白:“永别了,泥泞的城市!”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巴黎都被称为烂泥城市。每到下雨天,行人步履艰难,掩鼻而过。
这一切使巴黎成了有名的“臭味之都”。1776年,美国大使富兰克林第一次来巴黎,竟直接被熏晕过去。巴黎香水至今仍享誉世界,原来巴黎人民有急用:生活在臭气熏天的“粪围”中,如果不洒点香水,整天不被熏得昏头昏脑才怪。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自由”了的法国人一窝蜂地搬到巴黎居住,巴黎人口从1800年的58万很快突破百万,数量庞大的马车让交通彻底瘫痪,进城民众见缝插针、私搭乱建房屋,狭窄迂回的巴黎街道成为动不动就爆发的巷战天然掩体和路障,其落后的给排水系统时常成为流行疫病的温床。
雨果创作《悲惨世界》的灵感来源
1802年一场水灾,巴黎地下排水系统几乎崩溃。大水裹挟污泥浆横冲直撞,在胜利广场、路易十四的铜像所在处扩散成十字形,向城区主要街道扩散。洪水过后,巴黎下水道清淤工作受到讥讽,巴黎民众将下水道称为“臭洞”,传言里面有无数15尺长的蜈蚣……
1805年的一天,拿破仑皇帝听内政大臣汇报,“陛下,昨天我见到了一个您的帝国中最勇敢的人。”“是什么人?”皇帝粗暴地问,“他做了什么事?”“他想视察巴黎的阴渠。”这个勇敢的人名叫勃吕纳梭。
视察巴黎下水道并不亚于拿破仑进行一场战斗,这是在漆黑的夜间向瘟疫和窒息性瓦斯进军。勃吕纳梭刚越过地下网的头几条支管,随行20名工人中就有2人拒绝再往前走。视察免不了要疏通、清除淤泥,还要勘测,了解分支的详情,明确各个蓄水池的界限,难度可想而知。下沟的梯子经常陷入三尺深的稀泥中,灯笼在沼气中忽明忽暗;有些地方简直是深渊,土地下陷,石板塌了,阴沟变成了暗井,人们找不到立足之地;不时有清沟工人失去知觉而被抬出去……整整历时7年,勃吕纳梭才完成视察巴黎地下污水沟这项庞大的工程。他与工人一道,对全部沟网消毒净化,加深沟槽,添设新沟管。拿破仑时代,巴黎封闭式下水道史无前例地达到30公里。
勃吕纳梭的事迹还给同时代的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提供了创作素材和灵感。雨果曾“深入基层”,亲临下水道,绘制管道图,并在其长篇小说名著《悲惨世界》中写下名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文中主人翁冉阿让借助巴黎下水道的有利地形,巧妙避开警察的追捕,最后从通往塞纳河的一个排水口钻了出去,救出了起义巷战中负伤的进步青年马吕斯。
拿破仑三世的“新巴黎”梦想
由于巴黎大部分用水来自塞纳河,暴露在地面的部分废水未经净化回流到河中,造成污染。有时河水污染形成的甲烷气泡直径达1米,空气中弥漫着异味,1832年,一场霍乱最终爆发了。瘟疫中,约2万人死亡,此前一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因感染霍乱去世。
恐慌情绪逐渐蔓延,净化巴黎卫生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巴黎此起彼伏的革命与复辟浪潮,耽搁了城市改造的进程。
1848年,法国爆发反对七月王朝的二月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上台。与袁世凯类似,路易•波拿巴虽是通过民选上台的总统,但地位巩固后,他在法国复辟帝制,加冕为皇帝,成为拿破仑三世。
路易•波拿巴早年因兵变失败坐牢时,曾在狱中草拟了一个“大规模改造巴黎的计划”。当上皇帝后,拿破仑三世任命乔治•奥斯曼为塞纳省行政长官,直接统辖巴黎,由其负责规划建设一个“新巴黎”。奥斯曼的教育背景与城市规划无关,他学法律出身,此前担任巴黎市警察局长。
1852年,奥斯曼接受拿破仑三世的重托后,“将直尺按在巴黎地图上,在中世纪拥挤狭窄的街道上画出条条直线,推翻一切挡道的东西,给林荫大道让路”——巴黎2.7万所房屋被拆除,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出香榭丽舍等12条宽阔的林荫大道,从高空俯瞰,新巴黎街区宛如星光喷射,令人震撼。疏导交通之余,这种大马路具有弹压暴动和革命的功能,便于炮击和调集军队,奥斯曼的一句名言是:“炮弹不懂得右转弯。”奥斯曼为此自诩为“拆迁大师”,通过前无古人的大手笔,巴黎的基本城市格局一举奠定并沿袭至今。
奥斯曼改造巴黎最富有远见和最没有争议的贡献,是为巴黎新建供水和排污系统。奥斯曼认为城市的地下通道如同人体的内循环,干净的泉水、光和热,应该像血液一样能够流遍全身,分泌和排泄则需隐秘地进行。为此,奥斯曼决定将脏水排出巴黎,不再按以前的习惯先将脏水排入塞纳河,然后从塞纳河取生活用水。
1878年修成600多公里下水道
在主持整个巴黎改造大局的同时,奥斯曼搜罗了包括著名建筑师欧仁•贝尔格朗在内的一批水利专家,设计“挖地铺管”方案。1854年,奥斯曼让贝尔格朗具体负责巴黎下水道施工建设工程。
贝尔格朗修筑了一个完整的地下水道网,利用巴黎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流入水道网的污水被集中到一个总干道,并沿这条总干道,排到20公里以外的郊区。
为了保证下水道畅通,贝尔格朗发明了清沙船,大的十几米长,几个人合力操作,小的1米多长,单人可驾驶。清沙船多为钢铁结构,像拖船一样扁平,用于清除阴沟里的沉积物。
此外,贝尔格朗设计了直径1米多的大木球,其外表象木酒桶,全部由木条拼成。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木球的放入使水流宽度变窄,压力增大,流速加快,于是冲走了沉积物。木球后还系了一根长长的绳子,一旦大木球被卡住,工人们只需通过绳索拉它们回来即可。这种大木球通常只在干道使用,漂17公里要用整整7天时间。有了这些木球,巴黎的下水道每天不但可以外排120万立方米的污水,每年还能捞起1.5万立方米的固体垃圾。今天看来,这些简单的设备装置,是真正低碳、绿色的。
贝尔格朗工作进展顺利,奥斯曼也没有让拿破仑三世失望,经过10多年建设,巴黎这座昔日的中世纪古城,一跃成为世界级大都市,公园、剧场林立,10万幢新建筑拔地而起,城市人口突破两百万。拿破仑三世的“新巴黎”蓝图成为现实。
好大喜功的拿破仑三世似乎不满足于在巴黎取得的成就,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开战前,拿破仑三世宣称:“我们只不过是到普鲁士作一次军事散步!”他率40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连吃败仗,他的对手是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1871年,法国被迫签订割地赔款的《法兰克福和约》,第二帝国及拿破仑三世很快垮台。受此影响,奥斯曼的巴黎改造计划被全面废止,他本人也被炒了鱿鱼。
尽管第二帝国灰飞烟灭,巴黎市政的下水道建设并没有停工。到1878年,贝尔格朗和工人们修建了600多公里长的下水道。从此,塞纳河清澈透净,困扰巴黎数百年的污水、垃圾和瘟疫,渐渐成为历史。
利用下水道传输官方文件
1894年,政府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巴黎所有饮用水供应、废水排泄均采用封闭形式,巴黎下水道成了一个完整的给排水系统。它有两套供水系统,一套供饮用水,一套供非饮用水,另外还有压缩空气管道,一些电话线路等。
国民议会的议员们曾因地制宜,利用架设在下水道的两条特殊气压管道,将议会表决通过的文件、法律“一股风”吹送到3公里外的《官方公报》社,以便印刷出版。文件用此方式传送,3公里距离需3分钟。这大概是现代社会一般人想像不到、保密性最好的通讯方式了吧!直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通信网络的发展,这种古老的真空式邮政速递才弃置不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巴黎的工程师们又开始了污水工业净化改造工程,工程于1935年启动,历时10余年,主要修建了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厂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如洗刷城市街面等。
二战后,巴黎市政府进一步扩建并完善了下水道给排水系统,使每家每户的厕所都直接与其相连。当年贝尔格朗设计排水道的理念今天仍被广泛运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将城市道路“开膛破肚”的次数。到1999年,巴黎已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目前,巴黎下水道总长达2350公里,成了巴黎一座地下大水库。即使倾盆大雨,雨水很快就被排走,基本不积水,一片汪洋的场景更是难见,雨中照样行车走人。
世界最早的下水道博物馆
一百多年前,雨果眼中的下水道如同怪物巨大的“肚肠”,到处都是污秽,臭气熏天。雨果哪里会想到,那个曾被他认为“可怕”的“大地窖”,如今已成为世界著名的下水道博物馆,每年接待的参观者超过10万人次。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可供参观的地下给排水系统:从1867年世博会开始,就陆续有外国元首前来参观,俄国沙皇和葡萄牙国王就曾光临。
如果要探究巴黎的“五脏六腑”,在塞纳河阿尔玛桥畔走进一个不起眼的售票亭,花4欧元从旁边狭窄的旋梯进入地下6米的深处,便深入到巴黎下水道博物馆。
巴黎下水道深达5米至50米不等,管网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基本上都是石头或砖混结构,十分坚固。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相媲美,也闻不到腥臭味。
导游就是下水道的工人。过去巴黎下水道老鼠泛滥,有人曾打赌,下水道里老鼠的数目绝不少于巴黎的居民。为此,历届巴黎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甚至还制定了专门的奖励制度。比如,让清洁工打死老鼠后剪下尾巴,根据尾巴数量进行奖励。
更令人惊奇的是,下水道高度在2米以上,可供人直立行走,其宽敞程度也出人意料: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这样的宽度在地面上可以并行2辆汽车,在地下可以划船。电影《虎口脱险》中,3位英国盟军飞行员与一位法国剧场的乐队指挥,正是从巴黎下水道乘坐小船,逃离了入侵者德国纳粹的追捕。
为了便于判定方位,巴黎下水道对应路面,标出和地上一样的街名和门牌号码。工人只要熟悉巴黎街道,就不会迷路。因为方位精确,如果行人不小心把钥匙、戒指等物品掉进下水道,下水道工人完全可以根据地漏位置,把东西找回来。每年工作人员都会接到大约3000个求助电话,而成功找到失物的几率高达80%。
水道中每隔50米就会看到一个通往地面的铁梯,上面就是街边井盖。巴黎现有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已广泛用于巴黎下水道水量和环境监控。为了保证工人安全,政府严禁在下水道中排放酸类、氰化物、硫化物、放射性物质等。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巴黎发达的下水道,历时一百多年集中建设才有今天2350公里的规模,多届巴黎政府为此都付出巨大努力。诚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因为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来。
(责任编辑:李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