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靠近天空的梦想:让顾客说这太棒了!

植松 努

人气 1
标签:

追求更好,让顾客忍不住说:“哇,这太棒了!”

我从小就喜欢花心思钻研各种事物,总认为世界上所有人都跟我一样。

但是,等到我成立公司,有生以来第一次雇用员工时,才发现大部分带着履历表的应征者,都跟我想像的不一样。

他们要不是没什么兴趣,就是还没动手就先放弃,还有一些不爱动脑筋的人。

这些人常将:“哎呀,我一定不行”、“反正不可能啦。”这类看似谦逊及画地自限的言论挂在嘴边。

很可惜,这些人都没办法追求“更好”,可怕的是,不追求“更好”的人愈来愈多,这代表我们将产生一个不追求“更好”的社会。

其实这会出现一个更可怕的现象,当社会不再追求更好时,企业就会放弃原本就该“追求更好”的义务,停止追求提供更好的商品与服务。

仔细观察现在的社会,会发现重点已经放在“廉价”、“迅速”,而企业也只能迎合廉价、迅速的消费者需求。

但是如果只追求廉价和迅速,理所当然的,结果就是日本会输给租金仅为日本十分之一的中国。

很多企业会把“迎合消费者”和“满足消费者”混为一谈,但追求廉价和迅速,并不是为了满足消费者。

满足消费者是希望让顾客忍不住称赞:“哇,这太棒了”,并且努力让顾客进一步成长。若是一味逢迎顾客,只会降低顾客的能力。

当市面上充斥着廉价、迅速的产品时,便会出现以下现象:在揣合逢迎的市场气氛中,原本该是日后成功基础的“失败”,只会落得沦为“抱怨的种子”。

其实,失败只要加以改进就会变成好事,一旦转为抱怨、要解决抱怨时,需要的只有金钱和下跪认错了,而这样的苦差事,谁都不想碰。

于是大家会尽量避免处理抱怨,为了要避开抱怨,等于要设法避开失败,相形之下“成绩”和“前例”变得很重要。

因为要避免失败,就会变得小心翼翼维持现有的成绩,然后习惯依循前例,以免出错。

这么一来,企业就不能追求更好的发展,而不追求更好的话,自然就不需要知识、经验及巧思,连带使得教育也失去了意义。

可怕的是,我认为社会和企业现在就处于这个状态。

大量生产造就恶性循环的生活

为什么不追求更好的人会愈来愈多?原因可能来自战后日本的经济结构。战后的日本成为一片烧毁的灰烬,亟需获得各项大量物资。

于是,将某项发明的东西从一复制到十、从十复制到一百的量产工作,在当时变得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稳定提供精密度高的产品,日本才能快速地重新振作。

大量生产当然不是一件坏事,但必须留意的是,当产品普及之后,就算完成阶段性任务。

这时就得寻找下一个题材,考量大众市场下一个可能需要的产品。

这种时候一定会遇上不景气,日本和全球至今都经历过几次不景气。

但每回遭逢不景气时,多数人都是想到“能够复制十个的公司会比只有一个的公司来得稳定”、“复制到一百的公司一定又比复制十的公司更稳定”。

由此推论,许多父母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至少能进入复制一百的公司。

在众人都抱持这样的想法下,复制一百的公司便会吸引大批应征者,觉得麻烦的公司就会用学历来过滤应征者,这么一来,人才需求的标准就是依赖学历高低的标准。

此外,多数中小企业对于这间复制量高达一百的大公司,他们抱持的态度会是:“我们该怎么做才好呢?谨遵命令”;同时设法将廉价、迅速当做卖点。

由此可知,市场价格当然就此不断下探。

当产品普及时,该怎么样才能继续生产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缩短产品的寿命,除了缩短产品的使用期限外,别无他法。

科技日益发达,但是家电用品却比以往更容易损坏,就连电脑产品也是如此,即便具备充分功能,却因为负担过多应用程式而影响了效能,接着我们理所当然认为该换一台新电脑。

此外,利用洗衣机及吸尘器等家电,是为了节省我们处理家务的时间,但是,我们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不就是努力工作,为了付清购买家电产品所刷的卡费吗?

若是将节省下来的时间,拿来学习新事物倒还好,但我们可能只是将节省的时间用来工作,然后感觉自己的生活好像愈来愈辛苦了。@(待续)

摘编自 《挑战不可能!比NASA更接近太空的小镇工厂》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相关新闻
共同创造的创新:让顾客成设计师
烘培坊30年坚持 好口味留住顾客
美FCC新规:电话促销需获顾客书面许可
调查: Publix为顾客最满意百货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