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地区多产旱獭。在吐鲁番,人们把它腌制后出售,每头一百钱,味道就像南方的果子狸,但比它还要肥大。
有一位武生,名叫折兰,肤施地区(延安)的人,长着卷曲的连鬓胡须,身材高大,饭量能顶好几个人,尤其喜欢吃旱獭。
雍正年间,他随军队出塞,经过山丹道上,看见有旱獭数十头,都像人一样立着,拉着手臂奔跑。折兰下马追赶,旱獭转过身来,向折兰跪下,一起发出叫声,清晰可辨,同声说:“饶命!饶命!”折兰与同行的四个人都听见了,大为惊异,于是便放了它们。
当天夜里,军队在野外露宿,听见帐蓬外有簌簌的声音,出来查看,只见一群旱獭,用草叶裹着沙枣,各自挟着许多沙枣,放在门外,然后离去。折兰把这些沙枣收回来,共有二斗多。
折兰因此发誓,再也不吃旱獭。后来遇到有人劝他再去杀早獭吃,折兰说:“我曾经接受过旱獭的馈赠,怎么还能再吃它们的同类呢?”
诗曰:
裹枣赎身类巧狙,老饕大嚼且踌躇。
可怜物命贪生共,夜夜溪喧喜趁鱼。@*
(出自《异谈可信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