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青:泰坦尼克号 不沉的人性光芒(17)

曹长青

人气 14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2年05月01日讯】第十七章:“泰坦尼克热”

在奥斯卡颁奖之前,有记者问另一个也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公司老板,他是否认为《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会席卷奥斯卡,他说:“你我都知道,它曾沉过一次。”

但《泰坦尼克号》这次可是“永不沉没”,一举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歌曲、最佳音响等11项大奖。在好莱坞的历史上,只有1959年的影片《宾汉》(Ben-Hur) 得到过11项奥斯卡奖。《泰坦尼克号》等于平了影史记录。好莱坞出品的影片,获奖超过两位数的,加上《泰坦尼克号》只有三部。轰动全球的《飘》(Gone With The Wind),才得了8项奥斯卡奖。

而《泰坦尼克号》获得奥斯卡14项提名,也是平了影史记录。好莱坞出品的影片,只有1950年的《慧星美人》(All About Eve)获得过14项奥斯卡提名。

权威的《纽约时报》影评家马斯林赞美道:卡梅隆的不同凡响的《泰坦尼克号》是近年来第一个让人想起当年电影《飘》的轰动与辉煌。在今天到处充斥着没有意义的小把戏和过眼就忘的影视世界,这个3小时14分钟银幕下的经历,在扣人心弦的高科技下,紧紧地把所有观众吸引到一个美得令人心碎的失落世界,仿佛“泰坦尼克号”又浮出水面,带着所有的观众和船上的人一起再一次走完那个旅程。

《芝加哥论坛报》的知名影评家威明顿写道: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把我们席卷到一个辉煌、美丽和激动人心的世界。没有这部电影,不可想像会有这样一个魔幻的现实。

卡梅隆作为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领奖者,两次到奥斯卡台上领取金像奖座并致词。在美国,每年的“奥斯卡颁奖晚会”是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那些影迷们把它视为和“感恩节”的晚餐一样重要。在全美,有八千万人观看,等于差不多每四个美国人就有一人观看。而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电视转播,观众达十亿之多,等于这个地球上每六个人就有一人收看。

在这全球十亿电视观众面前,卡梅隆春风得意,欣喜若狂,他在最后领取最佳影片奖时,在台上高举着“奥斯卡金像”高声喊道:“我是世界之王!”

第二天,《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富兰克.里奇就在他的专栏文章中写道:“在好莱坞导演的谦恭的传统中,卡梅隆这样大喊大叫‘我是世界之王’显得太傲慢。而正是傲慢葬送了‘泰坦尼克号’巨轮。”

对于卡梅隆的大手笔花钱,新闻界也一直多有批评,在好莱坞也不一帆风顺。卡梅隆说:“我每次拍片他们都说那是电影史上最贵的片子。”为了表示对片子的花费负责,更为了说服投资者,卡梅隆在拍摄《泰坦尼克号》前,放弃了自己应得的八百万美元导演费,也放弃了编辑费、制片费和影片的利润分成。卡梅隆前后花了三年的时间,但他只拿了这部电影的编剧费。卡梅隆说,“我免费制作这部影片,我喜欢做别人做不了的事。”

这部影片不仅是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影片,也创造了票房的“不沉”记录:成为全球最赚钱的片子,当然也是全球观众最多的电影。美国《环球》杂志报道说,《泰坦尼克号》在赢得11项奥斯卡之后可能赚到20亿,所以给影片投资的派拉蒙电影公司和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准备奖励卡梅隆2,500万美元。

《泰坦尼克号》带起了“浪潮”

当年“泰坦尼克号”载着满船财富沉入了大西洋;今天,《泰坦尼克号》电影却为所有和这艘船有关的物品带来金钱和收获。

五十年代出版的“泰坦尼克号”的书和小册子,当时不到一美元,现在升值到40至50美元。沉船事件时的一个手写的“幸存者名单”,在拍卖会上现以5千美元售出,而且没有人知道谁写的这个名单,为什么写它。美国的商店里,出售有“泰坦尼克号”字样的皮带、钥匙链、恤衫和复制的“泰坦尼克号”小模型;还有“泰坦尼克号”船长史密斯、大副默多克等主要船员和乘客头像的扑克牌。连装在汽车前的保险杠,也有“泰坦尼克号”牌的。

《泰坦尼克号》电影乘风破浪,在全球范围掀起了“波浪”。各种领域、各种生意,都想“搭乘”《泰坦尼克号》。在纽约的曼哈顿莱辛顿大道上的全球最大的图书连锁店“庞诺”里面摆着几十万种图书,一般平装书价格都在六美元以下,但标价20美元的“泰坦尼克号”电影画册一直是读者的最爱之一。自电影上映之后,包括这本画册在内,共有四种关于“泰坦尼克号”沉船的书曾高居《纽约时报》的畅销榜。四种同一题材的书能同时上畅销榜是非常罕见的。

在日本,电影上映后,日本书商特别制作的大型电影剧照集,一本定价相当于240元人民币,被抢销一空。在台湾,据五十年代美国出版的报道文学作家沃尔夫.路德的《难忘的一夜》翻译成的《泰坦尼克号沉没记》一出版上市就攀到港台两地的畅销书榜首。

在美国,更是疯狂,有人会花25美元购买号称是“泰坦尼克号”巨轮残存的煤块,或花95美元买一件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使用过的道具救生衣,而且一千件救生衣已全部销售一空。电影里的道具救生艇一艘叫价二万五千美元,美国一家名叫彼德曼的邮购公司已卖出六艘。

《泰坦尼克号》电影红透了半边天,也带动了其他和“泰坦尼克号”有关的艺术。“泰坦尼克号”歌剧,现在是纽约“百老汇”歌剧院最叫座的节目之一。而那个听碎了人心的“我的心永在”的电影主题歌,成为全球最受大众欢迎的歌曲之一。在美国,这个歌带曾很长时间都高居音乐畅销榜之首。

创作这支歌曲的作曲家詹姆斯.霍纳曾七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歌曲提名,但每次都和奥斯卡擦肩而过。这次,霍纳以《泰坦尼克号》电影主题曲“我的心永在”一举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原作歌曲”和“最佳原作配乐”两项大奖。霍纳创作的这颗“活着的心”,跳荡在千家万户,那凄美柔情、潺然流动的曲调,让无数的人听之落泪。

在《泰坦尼克号》上演前,美国经营北大西洋轮船客运的公司都提心吊胆,担心人们看了这样沉船的电影更不敢乘坐轮船穿越大西洋了。加州的世界旅游公司的老板汤姆.杰克逊说:“我们听说要演这个电影,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担心乘客都让它给吓跑了。”

但出乎这些轮船公司老板意料的是,乘客不仅没有被吓跑,反而这个电影为轮船公司招来了更多的乘客。电影放映后,多数在大西洋上经营客运的轮船公司,乘客订票率都大幅上升。迈阿密一家轮船公司,经营从迈阿密到英国的轮船客运,公司经理说,他们卖出的船票比以前更多。“荷兰美国轮船公司”的经理说,自这个电影上演后,他们公司的船票售出比率上升了15%。原来乘客大多都是50岁以上的人,现在一下子来了很多年轻人,有一些学生成群结队坐轮船来体验“泰坦尼克号”的浪漫。更有新婚夫妇来坐船度蜜月。来自纽约的约翰.布兰德和新娘子科琳.墨菲原来准备坐飞机去斐济或巴黎度蜜月,但看了《泰坦尼克号》后立刻改变了主意,决定坐12天的轮船从纽约去地中海国家。他俩说:“看完这个浪漫的电影,使我们觉得非坐轮船不可。”这是这对年轻人第一次坐轮船横渡大西洋。

轮船公司现在担心的是,他们的客轮远没有“泰坦尼克号”豪华。但轮船公司的经理们都保证,他们船的救生艇可比“泰坦尼克号”多,每个乘客都有位置。因为这些看完电影来乘船的青年人,上船的第一件事是查看救生艇够不够。让这些青年乘客比较失望的是,他们要像电影中的杰克和露丝一样到船头桅杆那里,体验一下随船“飞翔”的滋味,但所有的轮船,这个地点都不许乘客进入,怕有危险。

轮船公司看到乘客大幅度上升,马上准备增加客轮,而且是更大的客轮。大西洋客运上增加八艘轮船,其中最大的一艘是“辉煌王子号”,她有17层甲板,比加拿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还高九米,能够装载2,600乘客,比“泰坦尼克号”乘客量还大,而且造价是“泰坦尼克号”的60倍,达到四亿五千万美元。

而洛杉矶的一个富豪,看到“泰坦尼克号”这么有诱惑力,他灵机一动,要投资15亿美元再造三艘和“泰坦尼克号”一模一样的巨轮,通航在当年的航线,一个房间每晚收费一千美元。

连那些“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也成了名人。虽然他们中很多当时只是很小的孩子,对“泰坦尼克号”沉船毫无记忆。但每一个“幸存者”去世,《纽约时报》都会在“讣告版”发消息,通常这是社会名流才能得到的荣耀。

“泰坦尼克号”现在已不仅仅是一艘沉船的名字,而成了一个专用名词,表示有难,或事情失败。而且也成了一个政治术语,表示仕途出了致命的麻烦。例如,近年的美国总统福特、卡特和里根,都在总统任上,被媒体称前途已成“泰坦尼克号”。而英国的铁娘子柴契尔夫人在做首相时,伦敦的报纸称她与国会的关系是“泰坦尼克号”和冰山。连纳粹的宣传大师戈培尔当年也用“泰坦尼克号”形容英国即将沉没投降,根本没有抵抗德国飞机轰炸的能力。

距今百年的一个沉船事件,当时引起轰动,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轰动,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过。

人类有太多的灾难

“泰坦尼克号”为什么至今仍能如此令世人牵肠挂肚、留恋忘怀?因为它是人类20世纪第一个最大的海上灾难,一下子有1500多人丧生?但想想也不尽然。在人类历史上,灾难太多了。仅仅20世纪,就有两次世界大战,这些战争使几千万人死亡。生命的损失,几乎每一天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生。那些死亡,那些灾难,为什么没有引起人们像对“泰坦尼克号”那般的关注呢?发生在近百年前的“泰坦尼克号”事件到底因为什么那样令人梦魂缭绕?总结起来,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她是人类建造的最大的可移动物。

她是人类掌握现代科技,充满信心地进入二十世纪的象征。当时的各种造船数据都表明,这是一艘绝不可能沉没的巨轮,被称为“上帝也无法叫它下坠”的“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但是她谜一样地在两个多小时内就沉入大西洋底,使1,500多人丧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海上灾难。她沉没后,70多年人们都找不到她究竟沉睡在哪里。她的沉没,她的无影无踪,都充满了神秘性,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第二,她的豪华,即使今天的航船也无法相比。

她的排水量达六万五千吨,长度有270米,半里多地长;高度相当于11层大楼。仅船身上的大烟囱的高度,就有两个天安门城楼高。以今天的造船技术来看,即使一般的航空母舰在吨位上也没法和当年的“泰坦尼克号”相比。

“泰坦尼克号”上的设备和装潢,在豪华程度上可与帝王的宫殿相比。她的最豪华的房间,连接私人专用甲板,一晚收费高达4,350美元。这可是当年的钱啊!如果折合成今天的价值,它相当于近10万美元。即使在今天旅馆业,一个房间要价每晚四千美元以上的也凤毛麟角,都被称作“总统套房”了。

例如联合国成立50周年时,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元首云集纽约参加纪念活动。报上曾刊出哪个国家领导人住什么等级的宾馆、花销多少的趣闻。其中美国总统克林顿下榻的旅馆最贵,每晚是5000美元。可见当年“泰坦尼克号”要价4300多美元一晚的头等舱是怎么个豪华程度。而且船上还带了奶牛,就是为了使乘客能喝上新鲜的牛奶。

今天,在全世界的水域上,都找不到这么豪华装潢、收费昂贵的轮船了。当年那种昂贵的房间只属于记忆和想像了。今天的飞机上虽有头等舱和经济舱之分,但差别很小,头等舱只不过宽敞一些、稍微舒服一点而已。当代的飞机、轮船和火车,已不再像当年的“泰坦尼克号”那样给大富豪们摆阔的机会了。有钱你就买私人飞机自己享受去吧。

第三,船上高度集中了当时的名人和富豪。

乘客们上船时,船上准备了乘客名单,人们争相传阅,在上面寻找那些名人和富豪的名字。他们中有总统的武官、钢铁大王、船王、铁路大亨、石油巨头等,而且侍从上百,美女如云。夜总会不仅豪华,且通宵达旦,由欧洲一流的音乐家伴奏。

今天,任何一架飞机、一辆火车、一艘轮船,都不可能再有这种机会能把各地富商巨贾集中到一起,因为没有任何人类制造的装置能把人吸引到那种程度。

当年“泰坦尼克号”上名人云集,几乎像在开一个“世纪聚会”,这本身就引起人们强烈的好奇。“泰坦尼克号”头等舱的337名乘客中,就有57个百万富翁,占头等舱人数的六分之一。当年的百万富翁,相当于今天的亿万富翁。今天如果有57个亿万富翁在一起的场合,照样会吸引全世界人的关注。

英国查尔斯王子的妻子卡米拉对装载了那么多名人的“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震撼评论说:这如同有多达一半的好莱坞电影明星们同时乘坐一架飞机,结果这架飞机撞在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纪念碑上。

今天,如果电脑软件大王比尔.盖茨、股票高手巴菲特、苹果公司CEO、可口可乐总裁、谷歌董事长等等一干名流集中乘坐在一条豪华游轮上,可想而知这条游轮会多么引人瞩目。如果载着这样一些名人的巨轮沉没了,恐怕整个21世纪人们都会谈论它。有成就的名人的一举一动,永远搔动着人类好奇心的痒处。这并不奇怪,因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仰慕成功、渴望富有的那份愿望,所以,对成功者的好奇心,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

第四,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成为船难中的主体。

泰坦尼克号巨轮撞上了冰山,即将沉没之际,人性的美德和丑陋,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面前显露无遗。在这个人性充分展现的死亡关头,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成为船难中的主体:船长坚持职守,不临阵逃脱,与船同在。船员表现了宏大的人道情怀,危难中镇静地指挥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乐手们在船翻人亡死神降临之际,一直演奏到随船一起沉没,体现了人在死亡面前的尊严;妻子死活不上救生艇,和丈夫生死与共;情侣们在死亡面前验证了真正的爱。这些永恒的人类价值,今天不仅没有过时,反而随着高科技高速度的现代化社会的到来而显得更加缺乏、更加宝贵。因此今天人们更加怀念“泰坦尼克号”,因为它代表了那个维多利亚时代人类遵奉的美好价值和人道信念。

正是因为有这些原因,再加上好莱坞电影的大制作,“泰坦尼克号”再次轰动,在人们敏感的神经上又戳了一下,于是全球兴奋。

撰写了描绘“泰坦尼克号”沉没始末的《不可沉没》一书的美国作家丹尼.阿兰巴特勒说:“泰坦尼克号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三个最被人所知的名字,它的知名度仅排在上帝和可口可乐后面。”

这艘巨轮对世人来说,永远将是:一个奇迹;一个象征;一个大西洋一样深沉的谜……

(全书完)

附录:主要参考资料

《难忘的一夜》 沃尔特.路德 着
A Night to Remember
Walter Lord/Published 1955

《泰坦尼克号:一个传奇的生与死》 迈克尔.大卫 着
Titanic: The Death and Life of a Legend
Michael Davie /Published 1987

《泰坦尼克号上的乐队》 杰克.乔克 着
Dance Band on the Titanic
Jack L. Chalker /Published 1988

《泰坦尼克号:海难背后的真实》 菲利普.詹宁斯 着
Titanic: The Truth Behind the Disaster
Philip Jennings/Published 1992

《泰坦尼克号:梦想的结束》 温克雷洛.韦德 着
The Titanic: End of a Dream
Wyn Craig Wade /Paperback /Published 1992

《寻找泰坦尼克号》 罗伯特.巴拉德 着
Finding the Titanic
Robert D. Ballard /Paperback /Published 1993

《错误和灾难:人祸还是天灾》 奈杰尔.布伦德尔 着
Mistakes and Disasters: Titanic Tales of Human Error and Divine Intervention
Nigel Blundell /Published 1993

《泰坦尼克号:注定的悲剧:传奇和现实》 约翰.伊顿,查尔斯.哈斯 合著
Titanic: Destination Disaster: The Legends and the Reality
John P. Eaton, Charles A. Haas /Paperback /Published 1996

《泰坦尼克号:鲜为人知的巨船沉没和发现的故事》 查尔斯.佩格里尼 着
Her Name, Titanic: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Sinking and Finding of the Unsinkable Ship
Charles Pellegrino /Mass Market Paperback /Published 1997

《随旧舟而沉:泰坦尼克号灾难的文化历史》史蒂文.比埃尔着
Down With the Old Canoe: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Titanic Disaster
Steven Biel / Published 1997

《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 艾德 马什 着
James Cameron’s Titanic
Ed W. Marsh /Harper Perennial 1997

《不可沉没——泰坦尼克号的完整故事》 丹尼.阿兰巴特勒 着
Unsinkable: The Full Story of the RMS Titanic
Daniel Allen Butler /Hardcover /Published 1998

《泰坦尼克号国会调查听证证词》 汤姆.孔茨(编)
The Titanic Disaster Hearings: The Official Transcripts of the 1912 Senate Investigation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Commerce,
Tom Kuntz /Mass Market Paperback /Published 1998

《纽约时报》
《波士顿环球报》
《华尔街日报》

相关新闻
曹长青:泰坦尼克号 不沉的人性光芒(8)
曹长青:泰坦尼克号 不沉的人性光芒(9)
曹长青:泰坦尼克号 不沉的人性光芒(10)
曹长青:泰坦尼克号 不沉的人性光芒(1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