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写道:“一个人最好的运气和最大的福分,就是有人付钱请他从事他衷心喜爱的工作。”
想找到这么“好康”、这么愉快的工作并不容易,参考一些探讨人类工作态度的研究结论,或许有帮助。
吴姿纽思琪(Amy Wrzesniewski)等心理学家指出,一般人对工作抱有三种态度,也就是把工作当成一份差事、职业,或志业。
大多数人都把工作当杂务看,只在意金钱报酬,不重视自我实现。一个人每天早上会去上班,主要是因为他觉得他“该去”,不是因为他“想去”。
他除了等着拿薪水,对工作没有太高的期许,大部分时候都在盼望周末或假期的到来。
这位上班族主要的工作动机来自外在因素,例如为了获得薪水、升迁,权力和名望,只期待下一次的升迁,以便爬上更高的职位——从副教授变终生专任教授、从老师变校长、从副校长变校长、从副总编辑变总编辑。
把工作当志业看的人认为工作就是目的,他当然也在乎薪水和升迁,但主要是因为想工作而工作。
工作动机来自内在因素,所以觉得自己是在实现自我,拥有一些满足自我的目标。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实现自我,将工作视为恩宠而不是一堆杂务。
我们对工作的态度——无论把它当一份差事、职业或志业——会影响我们在职场和其他方面获得的利益。
吴姿纽思琪发现:“工作态度比薪资所得或职业声望更能左右员工对生活与工作的满足感。”
我们需要经过刻意、持续的努力,才能找到人生志业,因为别人总是鼓励我们追求最专精的工作,不赞成我们从事有兴趣的工作。
例如大多数生涯咨商顾问和职业介绍问卷,就很强调我们的专长而非兴趣。在选择工作时,先考虑“我最擅长什么?”
固然重要,但还是必须在了解哪些工作能为我们提供意义和乐趣之后,再来考虑这问题。
一开始就问:“我‘能’做什么?”表示我们最在乎的是金钱与他人的认可;一开始先问:“我‘想’做什么?”(换个说法就是:“哪些事情让我觉得有意义、有乐趣?”)我们的选择动机便是来自追求快乐的渴望。
运用MPS流程:
意义
→
乐趣
→
专长
在寻找合乎个人所好与所长的理想工作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
我们不妨先提出下面三个重要问题:“什么工作能为我创造意义?”“什么工作能为我创造乐趣?”“我的专长是什么?”再观察后续情况。
先检视自己的答案,找出重复的项目,有助于我们判断从事哪些工作会使我们最快乐。要为以上三个问题找到正确答案,不是只把脑子里想到的念头记下来就够了。
大多数人一看到这几个问题,大概都有现成答案,而且多半都是对的,但不见得都有意义。
因此,我们可能需要再花些时间深入思考。
在思考这三个问题时,我们可能列出一大串杂乱无章、语意不清的答案,而且不容易立刻从那些答案看出重复的项目,这时MPS流程就派上用场了。
本页图例可说明最基本的MPS流程,我们不妨利用它来思考工作的意义和乐趣,以及个人专长。
第一个图假设我是从解决问题、写作、帮助儿童、政治活动和音乐之中找到意义;我喜爱驾船、烹饪、阅读、音乐和帮助儿童;我的专长是幽默风趣、热情洋溢、帮助儿童、解决问题。
你从图中看得出来哪些答案是重复的吗?
在第二个图里面,看得出来帮助儿童让我觉得有意义也有乐趣,而且是我最拿手的项目。为了解哪些工作最适合我,还需要考虑我在其他方面的专长。
比方说,我是个做事井井有条,喜欢事前拟好一周工作计划的人,所以我比较喜欢有固定时程表的工作。我也喜欢旅游,因此拥有一份能放长假的工作对我来说很重要。
什么样的儿童服务工作既有固定的时程表,又能放长假?哪一类的工作可以善用我在其他方面的兴趣与专长,例如热情、幽默、阅读和解决问题?
在衡量过所有因素后,我可能考虑当个英文老师。完成这道选择程序以后,我不见得能从事最高薪的工作,却有可能找到最快乐的工作。
MPS流程也能帮助我们在其他生活领域做重大决定。例如在学校选课的时候,可从几个对前途有意义、内容饶富趣味,我们也很在行的科目之中找出想上的课。
企业管理者也能运用MPS流程为部属和组织谋福利,甚至可以用它来物色新员工。
帮助员工寻找和担任他们觉得有趣味、有意义,又能发挥所长的工作,可提高员工的奉献热忱及整体表现。
任何职场都不可能满足每位员工的各种需要,也不一定都能善用员工专长,所以管理者应该先为员工和职场创造适当的工作环境。@(待续)
摘编自 《更快乐:哈佛最受欢迎的一堂课(修订版)》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