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场所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头痛人物,他们自视太高,孤傲难驯,什么事都看不顺眼,别人的任何举动,一概批评得体无完肤;风凉话是他们的招牌,不喜欢是他们的口头襌,抱怨是家常便饭,虽然惹人嫌,却也无可奈何。
企业中一种米养百种人,特立独行,难于相处的人可能出现在你的团队中,如果你“不喜欢”他,而表现拒绝蔑视的态度,那么,他会更变本加厉,更难以合作,更给你颜色看;除非你离开那个职务,或对方离职,否则,与其共事是无可避免的;而这类型人的硬脾气及其韧性都比一般人强很多。
有一家公司的行销经理因为受不了属下的嚣张,而请求总经理把那位头痛人物调职。
行销经理说:“我每次开会,他从来没说过一句好话,总是泼冷水,说些风凉话,我一说话,他就顶撞,不只让我难堪,其他人也常被他搞得不知如何是好,他是我部门唯一的破坏者,把他调走就天下太平了。”
但这位头痛人物曾经是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行销主管,服务过的客户群都是当时的大户;于是,总经理向经理说:“这样的人就好比烈马一般,一匹烈马如果被驯服了,它的爆发力会比柔顺的驴子强太多了;你此刻放弃他,就等于放掉了他背后的资源,非常可惜;每个人表面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他可能是怀才不遇,可能觉得不受重视,你要多关心他,去了解他的内心,用鼓励的方法把他的潜能激发起来,跟不喜欢的人能变成合作无间,那才是真本事。”
行销经理觉得总经理的话很有道理,之后,在开会前,他主动征求“头痛人物”的意见,工作中也常询问他的想法,私下还常请他吃饭聊天,谈谈他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在部门内,或开会时,公开宣扬他以往的辉煌事迹,肯定他现在的工作成绩。部门同事渐渐与他亲近,他也获得了尊重与认同,对于行销经理的成见戒心彻底解除,以往的大客户也争取到公司来,为公司创造了很多的业绩。
现今大部分的工作,几乎都不可能独立完成,必须有不同专业,不同特质的人士通力合作,互补所长,才能创出佳绩。
但是人非圣贤,在合作或竞争时,对于与自己实力相当,或近伯仲之间的对手,总是特别看不顺眼,因而容易有所偏颇,或陷入自身的盲点,失去判断的准则与公允。
事实上,人的成长绝离不开对手,在学校如此,在社会上是如此,倘若都没有竞争,怎能进步?
例如,世界奥运会所有的纪录突破刷新,都是与对手较劲而创下的;所以,把对手视为成功的陪跑者,向对方学习,而非视之为眼中钉,在竞争中求进步,甚至合作中求登峰,都是非常重要的心态。
“竞合”的智慧
唐朝时,玄奘大师曾在法门寺修行;寺中人才济济,学识渊博,讲经论据,头头是道。
玄奘法师虽苦读习经,但因辈份尚轻,总得操持法事及对善主的应酬,他总觉论起道来,远远不如其他师兄,想要出人头地真是难上加难。
于是,有人劝玄奘不妨找一个偏远的小寺庙修行,若想有一番作为将会容易许多。
玄奘法师向寺庙方丈道明去意,方丈并未劝说,而是把他带到后山,望着不远的一个山头,稀疏的灌木丛围绕着几棵松树。
方丈远指其中一棵最高大的松树问道:“它虽然是这儿最出类拔萃的,但它能做什么?”玄奘看了看,这棵松枝四处乱窜,纵横无序,树干短又曲,于是告诉方丈:“它只能当煮粥的薪柴。”
接着,方丈把玄奘带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头,林子茂密遮天,松树棵棵秀丽挺拔,方丈问玄奘:“为何这林子的松树每一棵都如此修长挺直呢?”玄奘答道:“为了争相承接每一缕阳光。”
方丈感言:“这些林子的树就如同芸芸众生,长在一起,成为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一滴雨露,奋力向上生长,棵棵皆可成为栋梁。刚才那些远离群体的几棵树,大片阳光,雨露不虞,虽在灌木丛中鹤立鸡群,但没有竞争,所以成了薪柴。”
佛家的智慧之语,直指人心。如果能够开放心胸,互相包容,在‘竞合’的关系中,也能创造优良的情境,让大家乐在其中,互蒙其利。@(待续)
摘编自 《抢手员工就是你》 商周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