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2年02月11日讯】契科夫是我最喜爱的俄罗斯作家之一,他创作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和《套中人》短小精悍,而且寓意深刻。即便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变色龙”,依然可以发现不少活在“套”中之人。
创作于1898年的《套中人》故事情节简单, 主人翁是一个在中学教授希腊语的名叫别里科夫的教师。不知什么原因,现实生活让他总是感到心神不安,让他害怕。“为了同世人隔绝,不致受到外界的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哪怕在艳阳天出门他也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总是装在套子里,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上棉花,坐出租马车的时候也要车伕马上把车篷支起来。这仅仅是他抵挡恐惧的外在表现。”
另一方面,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清楚明了,而对一切没有被政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觉得可疑、害怕。他的一句时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这句口头禅在短短的小说中竟然出现了9次之多,让闻者有一种喘不上来气的感觉。
更加可怕的是,别里科夫像一个幽灵一样不请自到地造访每个教师的住所,一句话不说地坐上一两个钟头,然后又像幽灵一样地消失了。就这样他将他的恐惧慢慢传染给了周围每一个人,在他呆在学校的15年间,整个学校乃至全城都被他这样的情绪控制了。15年间,人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寄信、交朋友、读书,不敢赒济穷人、教人识字,不敢吃荤、打牌,不敢搞任何娱乐活动,人人都像他一样蜷缩在自己的套子里苟且偷生,并视为理所当然,而且没有一个人想到反抗。
那么,假如别里科夫死了,人们会有所改变吗?小说的结尾描写了别里科夫的死亡。他的死相当富有戏剧性。学校里新来了一位来自乌克兰的史地教师,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姐姐华连卡。他们开朗、豪爽、活泼的性格让人们死气沉沉的生活泛起了涟漪,甚至也感染了“套中人”别里科夫。在众人的怂恿下他甚至打算向华连卡求婚,不过也仅仅是打算罢了:结婚以后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把他给吓住了,尤其让他害怕的是华连卡姐弟两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他认为他们为人师表竟然骑着自行车穿街而过简直不成体统,以华连卡这样的活泼性情,说不定以后就会惹出什么麻烦来。于是他来到华连卡弟弟那里,告诉他这不应该那不应该,这不对那不对,最后被这个火暴脾气的弟弟揪着脖领子从楼梯上推了下去,而这恰巧被华连卡看到了。别里科夫又怕又羞,过了一个月就一命呜呼了。
别里科夫死了,原本学校和全城的人认为从此可以享受轻松和自由,但悲哀的是,恐惧的情绪业已渗透到每一个人的骨髓中了,生活依旧与先前一样,压抑、沉闷并且严酷,令人厌倦,毫无理性。他们每个人都继续活在无形的套子中。
是什么让摆脱了影子别里科夫的人们仍然活在套子中?小说结尾借兽医伊万.伊万内奇之口点出了原因所在:自己受到委屈和侮辱而隐忍不发,不敢公开声明站在正直自由的人一边,反而自己也弄虚作假,面带微笑,而这样做无非是为了混一口饭吃,为了有一个温暖的小窝,为了做个不值钱的小官罢了。
伟哉,契科夫!百年前的他就以敏锐的笔触道出了精神上被奴役的可怕,道出了丧失了人格尊严之人生活的猥琐,道出了奴役人的真正工具是恐惧。联想到百年后中共统治下的中国,不免感慨连连:有多少中国人在中共发动的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中,将恐惧浸透在骨髓中;有多少中国人为了保全自己,不愿做顶天立地的正直之人;有多少中国人为了稻粱谋而丧失了做人的起码原则……他们不仅活在中共强压下的恐惧的套子中,也是活在自己构建的恐惧的套子中。
活在套子中的中国人该怎么办呢?契科夫在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肺腑之言:“不行,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了。”也许,这正是中国人理应发出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