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德国佬”俩人世界的日子已经过了十多年。这期间常有人问我,你的涉外婚姻怎么样?对于婚姻,好像还不能用一加一等于二来简单下结论。不妨我先唠唠家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家常事,然后再任由大家说长论短。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先说吃。依我看,中国人爱吃的,老外一般也爱吃。这顿吃了,下顿还想,说明有保留价值。日积月累,就积攒了一套自家食谱,中西合璧,挺受用。
每日早餐,我随他。咖啡、果汁、牛奶麦片粥、面包、黄油、果酱,这老几样食品,连牌子都不变,吃了十几年竟然不倒胃口。晚餐各自随意。午餐他随我。从中国出来的人,随便弄几个家常菜,老外都会叫好。不是吹牛,我家那位,和我“翻脸”不出三天,就绷不住劲了,不好意思地问:“今天午饭,我能吃你的饺子吗?”吃了一阵三鲜馅的,又会点名要猪肉酸菜馅、牛肉胡萝卜馅……饺子系列,不但是我家食谱的保留节目,还是特效和解润滑油。
再说说收拾厨房的事。为这,我俩没少抬杠。德国家庭的厨房干净得能当客厅使,一尘不染没有油污,锅碗瓢盆都洗擦得珵光瓦亮。西餐也有油煎、烧烤,但是厨房没有油烟味。等我见识过德国家庭主妇跪在地上不停的喷洒着各类清洁剂,擦呀,抹呀,我知道那份干净来之不易了。
先生总嫌我的厨房卫生不到位,我知道远不达标,就搪塞他:“没有汗酸不叫军装,没有油腻不叫厨房。”他问我这是什么理论?我说出自名家之言。他从外面转了一圈回来追问,你说的那名家是中国人吧?我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正是本人。他笑翻了天,不再追究厨房卫生责任了,他知道很难扳倒那搅不清的理论。我知道自己在强词夺理,但我也没有改进的愿望。还不是我“懒惰成性”,而是实在不敢茍同德国人的清洗习惯,尤其犯憷那些名目繁多的化学除污剂和耗时费力的擦洗程序。
还有,明明已经洗涤干净的餐具,非要再用搭在肩头的一块不干不净的抹布擦干水,甚至使劲反复的来回擦,直到擦出光泽来。我坚决反对这样干,都是把洗干净的餐具扣在水槽上空水,自然风干,既卫生、又省事。唉,有时候,习惯好像和合理性没啥关系。
德国家庭主妇的一大家务是熨烫衣服。草坪对面那家的窗口里,总见四口之家的母亲在烫衣架前忙碌着。后来发现,他们从烘干机里掏出来的东西,几乎一件不落地在烫衣板烫。其实,大部分衣服不用烫,搭在晒衣架上的时候,顺手抻抻拽拽就行了。我只有在先生的衬衫积攒十件以上的时候才会烫一次。一个冬天我都烫不了几次衣服。这偷懒的招儿使了好几年之后先生才发现。他先是惊讶,之后说,既然我没感觉现在和以前有什么不同,那还是不烫的好,省事又省电。
说到出去旅游,这德国佬可有点儿可气,他认准了一个地方,就年年去。比如马尔代夫,他去了二十多趟了,其中一个小岛去了八趟,但是他还是要去。我和他理论,既然反正是飘洋过海、路途遥遥,干嘛不去看看那些世界名胜?他说,年轻时爱观光,老了就是渡假了。最后的谈判结果是,一年里随我观光一次,再陪他渡假一次。
春天里,他会买几盆风信子放到我的电脑桌旁,还嘱咐,如果香气太浓太重,就把它端出去,免得头疼。他知道我爱喝茉莉花茶,在五月茉莉花开得整个小镇都芳香四溢时,会陪我绕着小镇的茉莉花树林走一圈。园子里的草莓、樱桃、李子、黑莓、覆盆子熟了后,我们会一起去采摘。
他闹脾气时,可气得像个耍混的孩子。他生病时,拉着我的手,怕我丢下他不管……
这就是我们家的那些好事、赖事、家常事。我想,就是这些家常理短,平凡琐事,点点滴滴流淌在岁月的长河里,日积月累,才汇集成了夫妻的恩爱。这应该是人类共通的东西,是超越种族、民族的普世价值。
(责任编辑: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