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年将近,应景食品琳琅满目,买了一份“春枣”,因为嘴馋,请店员打开后,下班的途中,一路快意地吃了起来。香香酥酥、爽脆顺口,于是,一口接一口、欲罢不能,待惊觉过量时,泰半已经下肚,懊恼于自己的放纵任性、恣意妄为,看来,得好好学习“节制”这一课。
节制,含有自治、自制、管束自己、适可而止的意思。凡是为人处世能合乎中庸之道,不过或不及,这样的生活,称为节制的生活。不懂节制的人,就像骑马没有缰绳,无法控制速度与方向。渺小卑微的我们,是如此的软弱、无助,又有诸多的贪婪和奢求,时常不能作自己的主人,因此,行为举止若不加以节制,常会造成自己与他人的伤害或困扰。
首先,最重要的是节制欲望。想要比需要还多,永远不满足,这是人生最大的苦恼。如果欲望不节制,任它自由发展,在求不得的时候铤而走险,无所不用其极,则灾难不远。所以,古人有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唯有无所求,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整天汲汲营营,伊于胡底?《圣经‧箴言》上谆谆告诫:“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再者,言语的节制千万不可轻忽。一句话、一个行为,其实都是心念的呈现。当念头充满贪、瞋、痴时,所说的语言便不纯净。而言多必失、多言贾祸的例子,不胜枚举,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切肤之痛;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故事,也比比皆是,言语之为福、为患,可见一斑。在这方面,孔子也强调“节制原则”,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言语,达到沟通作用即可,这是最朴实、睿智的定义。
另外,饮食的节制也不容小觑。俗话说:“病从口入”,口腹之欲一定要节制,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过度的美食飨宴,也会令人失去真正的“品”味。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是一个令人怵目惊心的例子,他吃遍天下的美食,可是,再也感觉不到“五味”的美妙,面对山珍海味,毫无兴致,于是,他想到只有人肉没吃过,不妨试试看。太可怕了,原本美善的心灵,因为口腹之欲,被邪念控制住,竟做出如此丧心病狂之事,岂能不戒慎恐惧呢?
总之,节制意味着“懂得放弃”。在言语上节制,不会造成纷争;在工作上节制,不会伤害身体;在金钱上节制,不会债台高筑;在情感上节制,不会情感冲动;在情绪上节制,不会情绪失控;在思想上节制,不会思前想后;在饮食上节制,不会吃出病来;在欲望上节制,不会放纵情欲。“节制”代表了精神上的修炼之道,是情绪和知性的互通与交流,也是精神上的净化与升华,唯有通过享乐的节制和生活的协调,心灵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