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2年01月02日讯】下载收听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古典乐曲欣赏》节目)提到瞎子阿炳华彦钧,大家都很熟悉。他所创作的《二泉映月》已经成为二胡曲、甚至是整个民族音乐最重要的曲目之一。但和阿炳同一个时期的,还有另一位盲人二胡音乐家孙文明,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音频﹕中国古典乐曲欣赏﹕流波曲
这位孙文明,几乎就像是阿炳的“对应人物”一般;和阿炳有着同样的命运、同样的遭遇,拉奏着同样的乐器,同时期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有人称他为上虞的瞎子阿炳--孙文明。
与《二泉映月》相比,《流波曲》的曲调温婉优美,意境比较清新恬淡。但同样都在二胡这项乐器中,在弓法的迂回往复间,注入了缠绵而深沉的情感。孙文明把自己比喻作默默流逝的水波--这水波永不停歇,也永不回头。人生是否就如那浪花般,是非成败转头空呢?在这当中,我们能带走什么?又能不能留下什么呢?请欣赏《流波曲》。
孙文明1928年出生在浙江省上虞县。幼年时因感染了天花导致双目失明。他对音乐很有兴趣;巧合的是,孙文明也和阿炳一样,跟随一位道士学习音乐(这位道士是他的姨父)。因为家庭的变故,孙文明13岁便跟着哥哥离开故乡,流浪街头。小小年纪,又没有谋生技能,他只好学习算命以谋生路。
16、17岁时,他流浪到江苏南方的高淳,这里是江南著名的渔米之乡,当地有个习俗:算命先生必须得随身携带二胡,边走边拉着二胡来招揽生意。于是孙文明便开始努力的研习二胡。
此后的数年间,他琴艺大进,不仅熟悉江苏当地的传统音乐“苏州评弹”和“锡剧”,也熟悉更广泛的中国音乐类型如江南丝竹、京剧……等。和阿炳一样,在孙文明后来的创作中,都有着这些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传承。例如他借鉴了苏州弹词与江南丝竹的乐曲《三六》而写下的二胡曲《弹六》,仿造广东音乐的风格所创作的《送听》。
孙文明常在江南各处的茶馆卖艺。这首《流波曲》便是那些年他拉二胡卖艺时所作。
1962年春天,他的孩子患麻疹夭折,孙文明受到很大的打击,同年冬天,便因结核病咳血而亡,过世时年仅三十四岁。
《流波曲》是二胡曲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曲目。在刚才的旋律中,您一定也体会了那份江南水乡的清秀,同时又揉进了作者对命运的感慨。
接着水晶要为您播放的是和《流波曲》同一时期的另一首二胡曲《春诗》。
《春诗》由钟义良所作,也是一首很受大家喜爱的曲子。旋律明亮、辽阔,非常富有诗意。我们知道,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春》,以小提琴表现了春之温柔妩媚。那么我们也来听听看以二胡演绎的春之色彩--请欣赏二胡和小乐队演奏的《春诗》。
这首《春诗》,音色美,旋律美,意境美;充满了清新的活力和愉悦的幻想。听众朋友若仔细体察,会发现这种温柔的情调仍是属于民国时代的;曲中继承的仍然是中国传统的人文特色。而经过中共文化大革命摧残后的中国乐坛,已再难出现这样灵秀悠远的旋律了。这其中的文化断裂与伤痕,难以愈合。我们能不能再次寻回,属于我们民族的真正的声音呢?
转自《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