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格威的终极传记:行销创意(6)

肯尼斯.罗曼 Kenneth Roman

人气 1
标签:

奥格威的声名渐响,再加上广告公司的营运成功,让他更敢于做一些他老早就想做的事:和休伊特对抗。

创业之初,奥格威说休伊特是天才,休伊特也很钦佩奥格威,但是现在两个经常吵得不可开交。

奥格威抱怨休伊特不像他那么努力工作,愈来愈觉得两人在风格和个性上根本不对盘。休伊特把时间都花在陪客户喝马丁尼上,奥格威对事业的本质抱持比较专业的观点。

他威胁要辞职好几次,有一次摊牌时,他问其他高阶管理者要支持谁。最后,他失望地离开,留下其他人善后。

更麻烦的是,公司的所有利润都来自于休伊特的客户,公司的所有荣耀和希望全来自于奥格威。

英国的合伙人特地飞过来修补裂痕,但很快他们就断定:他们必须在这两人中做出选择。休伊特虽然善于逢迎,但赢面不佳。

那个周末,多数合伙人投票支持奥格威留下,休伊特发表完感性的演讲后就离开了,不久便加入肯恩&埃克哈广告公司(Kenyon & Eckhardt)。

休伊特离职后,公司的领导权变得更明确,但他也带走了一些人才和客户,一如所料,太阳石油和大通银行都跟他走了。

这次分家事件对公司的财务和公关都造成了冲击。“我们处于存亡关头,”奥格威说,“我也不知道一切会不会化为乌有。”不过他们终究还是撑过来了,名称改为奥格威-班森-美瑟公司(OBM)。

奥格威对自己和公司的前景一直感到不安,于是他开始接受长达两年的佛洛伊德式心理治疗,那在一九五○年代相当流行。

“有几年,我每天都觉得公司快倒了,吓得半死。我记得有一天我说:如果这是成功,上帝是把我从失败那边送过来的。”

心理医生说他有肛门性格,做了几次治疗后,医生建议或许他该谈谈自己的性观念。奥格威惊呼:“你不会真的要我谈那话题吧?”接着他起身,大步离去。

后来他的心病不是在心理医生的躺椅上治好的,而是由工作治好的。他加倍努力,每天工作到深夜,几乎连周末也不休息。

他制作广告,寻找新客户,用工作填满所有的时间。他很少招待客户,他告诉他们,他“使出浑身解数”制作好的广告,没办法那么拼命又陪他们去看戏。

晚上,奥格威会在公司的走廊上走动,留纸条告诉大家要记得关灯,保持办公室的整洁(“我觉得自己像个推动贫民窟拆迁计划的改革者,建好了新社区,却发现租客把煤碳放在新浴缸里。”)。

有人质疑奥格威自己的桌子还不是文件堆积如山,“桌上整整齐齐,头脑清清楚楚,是吗?”
奥格威想了一下别人对他的指责,接着回应:“桌子空空如也,脑袋空空如也。”

他在备忘录里告诫员工:“眼光要放远一点,与不朽的人物竞争,开创新局,沉浸在研究中,绝不停止推销。”

他平常到处跑,接受访谈,发表演讲,例如建议成立一所国家广告与行销学院、大力反对户外看板、抨击“奸商和低俗品味的传播者”。

一九五五年,他在芝加哥对美国广告协会(4A)演讲时,把品牌形象的概念挹注到行销界,那也是他做过最重要的演讲。奥格威坦承:“品牌形象的概念不是我发明的,那是我偷来的。”

他从勃雷‧贾德纳(Burleigh Gardner)和席德尼‧李维(Sidney Levy)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学到这个概念,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每支广告都是对品牌个性的长期投资。”

这在广告圈并不是全新的概念,但是经过奥格威的强调后,大家说他是“品牌形象的倡导者”。

随着产品愈来愈相似,品牌变得愈来愈重要,成了广告讨论的核心,最后终于融入非行销领域的世界,成为一般用语。

有些人一直很看不起广告业,奥格威俨然成了这行业的大力声援者。“奥格威谈广告时,赋予广告在这个国家里罕见的尊严。”

业界杂志《麦迪逊大道》(Madison Avenue)如此评论,“他剥除广告虚假、欺骗、说得天花乱坠的外衣,他一再强调:‘说实话。’”

他的广告公司吸引了太多的新客户,让他能够精挑细选喜欢的合作对象。光是一九五七年,他就婉拒了五十家客户。

一九五七年,凡斯‧帕克(Vance Packard)的《隐形说客》(The Hidden Persuaders)一书,深入探讨广告回避消费者理性思考的手法。

帕克指出,奥格威“为没没无闻的衬衫品牌创造了非常成功的非理性象征:戴黑眼罩的胡须男。”那本书因为主张“很多人受到影响和操弄的程度,远比我们所想的还多”而声名大噪。

令人意外的是,奥格威似乎也赶流行投书《哈泼》杂志(Harper’s),标题是〈隐形说客的告白〉。

不过,他告白的内容,几乎没什么是他隐瞒过的事。他在文中坦承,他以前挨家挨户推销时就已经明白,推销是一门正经事。

你按下门铃,家庭主妇来应门,只开一小个门缝。你马上把脚伸进门,开始推销。

你不能站在那儿对她唱歌,她会觉得你是疯子,你也不能站在那里耍宝,所以我现在都不做唱歌式的电视广告,也不写幽默的广告文案。

你是亲自向主妇推销,告诉她你的产品对她有什么好处,广告也是一样的道理。《哈泼》并没有采用那篇投书,但客户很相信他的论点。@(待续)

摘编自 《奥格威的行销创意与传奇人生》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电影中的管理学:奶爸安亲班(上)
奥格威的终极传记:行销创意(4)
高朋网大裁员 西方网络公司中国再受挫
夏明珠:贾柏斯请辞 苹果失去精神导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