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三峡.鹿窟尖.福元山隘勇线.大豹悲歌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93
标签:

白鸡三山,白鸡山、鸡罩山、鹿窟尖,我就只剩鹿窟尖这座山还没爬而已。

三年前读到山友mori兄的旅记,提及鹿窟尖是日治时代的隘勇线,山顶设有炮台,山棱沿线仍有隘勇线遗迹,我就对这座山怀有兴趣。趁着最近刚爬过白鸡、鸡罩二山,心情还在三峡白鸡流连,于是决定一鼓作气,探访鹿窟尖。

只相隔两周,我又来到白鸡的行修宫。沿着庙旁的产业道路上行,约十分钟,抵达白鸡山登山口。过小桥越溪,沿着笔直的山路上行。这条山路,是昔日的运煤台车道,百年之前,也是一条隘勇路。

约20分钟,抵达忠义坑矿场岔路,取右行,路过几栋已废弃的矿寮。过一座小木桥之后,沿着溪谷旁的山径上爬。虽然山径已铺设枕木土阶,但因溪谷环境潮湿,草蕨颇多,步道景况有点萧瑟。

上行约十余分钟,抵达里程1K指标处,这里的地势平坦,留有残存的古厝遗迹,矮垣残圮,地基的门槛石条完整可见,左侧林间空地,还发现一座完整的旧砖灶及残壁。不远之处的溪谷,传来水声潺潺。这里可能是昔日矿场的一部分,或是早期农民在山中拓垦的居处,而上山一路沿途也有看见漫生的竹林。

我对这处遗址特别留意,是因为对照地图,这里也有可能是当年“福元山隘勇监督所”的位置。此处腹地宽阔,足以提供监督所建造所需的空间,而且临近溪流,容易取得饮用水,环境适合居住。这是我的推测而已,并无确切的证据可以佐证。


白鸡山登山步道右线(枕木步道)。

里程1K位置有古厝遗迹。


鞍部岔路,循棱可通往鹿窟尖(福元山隘勇线)

谈起这条隘勇线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刘铭传时代,清廷为了开发大豹溪一带的樟脑资源,为防范大豹社反击,在此山区建立隘勇线,并出动军队征讨大豹社的泰雅族人,而始终无法有效制服。

日治初期,日本人仍布署隘勇线深入这个山区。由于利益冲突,大豹社时而顺服,时而反抗,双方冲突迭起。

明治38年(1905),日本人扩张隘勇线,进一步逼迫大豹社。这一年四月,日本人修筑上瓦厝埔经乌才头、白石鞍山、打铁坑,至白沙鹄(白鸡)的隘勇线,并设立“福元山隘勇监督所”,以指挥隘勇线沿途的几个分遣所及隘寮据点。白石鞍山,即是今日的鹿窟尖。这条隘勇线的路线与今日白鸡山登山步道的右线大致相吻合。

经过1K的古厝遗址后,山径逐渐变陡,蓦然出现一段古朴的旧石阶路,勾起历史的怀想。接着山径变窄,贴紧溪谷,设有绳索辅助通行;上爬之后,又过一座小木桥,末段山径变为陡峭,拉着绳索攀爬之后,抵达鞍部岔路。右往鹿窟尖,左往白鸡山。在鞍部略休息后,续往鹿窟尖。

接着的这段棱线山径,对我来说,就是未曾走过的陌生旅程了。由此爬往鹿窟尖,沿途有几座起伏的山头,果然如mori兄所言,各个山头大都可发现残存的堑壕遗迹,应是当年的隘寮或隘勇岗哨陈迹。

上上下下几座山头,独自走在昔日隘勇线的山棱小径,山路一路冷清,心情多少感到孤寂。山径偶有杂草挡路,但棱线多为芒萁等低矮的蕨类植物,不会妨碍行走,而山棱小径,林间较为明亮,加上有探访历史遗迹的心情作为支撑,一路走来,渐渐适应,也算是愈走愈勇。


枕木步道。

古老石阶。

陡峭路段


鹿窟尖(白石鞍山),总督府图根点基石。

抵达鹿窟尖之前一座山峰,名为“展望峰”,山顶也有堑壕遗迹,这里展望颇佳,眺望五寮尖及桃园大溪、复兴方向,群山层峦叠嶂,景色极为壮丽。

过了展望尖,一路陡下之后,遇见岔路,取左行,约一、二分钟,即抵达鹿窟尖。鹿窟尖,海拔643公尺,有一颗总督府图根点基石。

鹿窟尖,又名“凑角山”,日本人称为“白石鞍山”(白石按山),当年日本人曾在这座山头设置白石鞍山隘勇分遣所。

白石鞍山分遣所是当时隘勇线的一个重要据点,日本人在此设置大炮,对山脚下的大豹社构成严重的威胁,泰雅族人多次袭击隘勇线,双方互有死伤,最后日警在武力增援下,终于巩固了隘勇线。明治38年六月完成这条隘勇线。

次年(1906)九月,佐久间左马太总督采强硬的理蕃政策,发动战争,由深坑和桃园两厅组成的1450名兵力的联合队,分两路进击大豹社角,双方激战数日,泰雅族人不敌日警优势武力的攻击,大豹社总头目瓦旦‧燮促(Watam ‧ Shetsu)被迫迁离家园,率领族人迁往角板山的诗朗、志继(今桃园复兴乡三民、霞云村境内)。这场战事,史称“大豹社事件”。

同年十一月,日本人在大豹社的旧地,设立插角、有木两个隘勇监督所,同时裁撤福元山隘勇监督所。福福元山隘勇监督所存在的历史仅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而已。大正5年(1916)发行的《五万分一台湾蕃地地形图》,已看不到这条隘勇线了。这或许可以解释何以鹿窟尖棱线沿途的隘寮或堑壕遗迹,只剩下零星残迹而已。

今日的三峡白鸡一带也无“福元山”的地名或山名,它的名称只是曾经短暂存在过;监督所裁撤后,原址或许被后来入山的农民所利用,或成为矿场的设施用地,或者已堙灭于山林之中。


隘勇线山径。

从展望尖眺望五寮尖方向。


白石鞍山隘勇分遣所遗址(位于鹿窟尖基石的后方)

尽管福元山隘勇监督所已裁撤,但白石鞍山(鹿窟尖)则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隘勇据点。大正五年的《台湾蕃地地形图》仍有标示一条隘勇线连结白石鞍山与山脚下的插角驻在所。

当年的白石鞍山,架设火炮,居高临下,应当有良好的视野及展望,而百年之后,周遭林木高长,展望局促,已难以想像百年前的情景。

鹿窟尖总督府图根点基石的后方,有一明显的方形土垣,即是昔日白石鞍山隘勇分遣所的遗址。土垣长宽各约四、五公尺,高约一公尺多,垣内杂草丛生,但基址规模相当完整,是今天沿途所见最完整的隘勇线遗址。或许是因为这个据点从明治到大正年间,持续做为隘勇据点有关。

大豹社头目瓦旦‧燮促率领族人离开故土,迁往角板山附近的山林定居,尽管撤向深山,但并没有换得和平的岁月。在庞大的山林利益的诱使下,日本人持续推动“理蕃计划”,步步进逼。

明治40年(1907年),日军与泰雅族在枕头山激战,日军获胜之后,势力进入角板山。泰雅族各社难以抵挡,或向日军归降,或更迁往深山,持续抵抗。大豹社总头目瓦旦‧燮促体认到日本这个新政权拥有现代化的武力及文明,为保住族人的命脉,决定向日本政府归顺。


“隘勇线前进并蕃社膺惩情况”,《理蕃概要》,台湾总督府民政部蕃务本署出版,1912年。

明治42年(1909),瓦旦‧燮促亲自前往角板山,向日本当局表示归降之意,他将长子乐信‧瓦旦(Losin‧Watam)交给日本人充当人质,归降的附带条件是要求日方让乐信‧瓦旦接受新式教育。次年,瓦旦‧燮促病逝,然而他的远见,也使大豹社获得生存发展的契机。

乐信‧瓦旦受到日本人的重点栽培,并取日本名字“渡井三郎”,进入角板山番童教育所学习,后来转入至桃园寻常高等小学校,接受现代化教育。大正10年(1921),乐信‧瓦旦毕业于台湾总督府医学专业学校(台湾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时年22岁,大约与蒋渭水、赖和等台湾知识菁英同时接受医学教育。乐信‧瓦旦成为日治时期少数接受过高等教育及具备现代思想的原住民知识菁英。毕业后,他以医术服务族人,劝导族人学习新知,也成为政府与泰雅族之间的沟通桥梁。

乐信‧瓦旦受到日本人的器重,昭和15(1940),获台湾总督府指派代表台湾高砂族至日本参加日本皇纪2600年庆典。昭和20年(1945)四月,更获聘为台湾总督府评议员。


乐信‧瓦旦(右一)(《生蕃记》,警醒社书店出版,1926年。)

四个月后,日本战败投降。乐信‧瓦旦面对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他改用汉人姓名,取名为“林瑞昌”。

一年多以后,台湾爆发“二二八事件”,乐信‧瓦旦劝导族人,勿参与反抗政府。事件过后,新竹县政府颁奖状以表扬他维护治安有功。

民国36年(1947)6月,乐信‧瓦旦向三峡镇公所提出“大豹社原社复归陈情书”申请,他认为日本已投降,台湾已光复,当年被日本人逼迫离乡的大豹社泰雅族人也应当光复故土,重返故乡。然而三峡镇公所认为时空环境已变迁,大豹社旧址已多为汉人所居住,大豹社返回故地的问题过于复杂,而未准其陈请。

民国41年(1952),乐信‧瓦旦当选第一届台湾省临时议会议员,他积极争取原住民权益,并对政府当时的山地政策多所批评,曾直言国民政府的山地政策还不如日本人。当时乐信‧瓦旦并未查觉台湾的政治情势已产生微妙的变化。

1950年,韩战爆发之后,由于美军协防台湾,国民政府转危为安,对内转为采取铁腕手段,以肃清匪谍或任何可能威胁政权的异议份子。民国41年的11月,乐信‧瓦旦突然遭到台湾省保安司令部逮捕。次年4月17日,被以叛乱罪名,宣判死刑,即日执行枪决,成为白色恐怖时期的政治受难者。

短短百年之间,瓦旦‧燮促、乐信‧瓦旦父子,经历三个政权带来的冲击,从领导大豹社反抗清军,继而血战日军,到被迫离乡远徙,然后适应时代潮流,学习新式教育,却又在民国时代遇到不幸的沧桑遭遇,写下一段了可歌可泣的民族史诗故事。

台湾解除戒严之后,乐信‧瓦旦终于获得平反。民国82年(1993),乐信‧瓦旦的家属将其骨灰正式安葬,并为其纪念铜像揭幕。复兴乡公所选定罗浮的罗马公路起点路旁,设置一座“乐信‧瓦旦纪念公园”;民国94年(2005),桃园县文化局出版《泰雅先知—乐信‧瓦旦故事集》,以表达对乐信‧瓦旦的纪念与崇敬之意。

今日的三峡大豹溪地区,已无大豹社部落,而大豹社事件及瓦旦‧燮促父子两代的历史往事,也渐被世人遗忘。往事如烟,随风而逝,一如我今天走过的鹿窟尖山径冷清寂寥,也一如我眼前的白石鞍隘勇遗迹已成荒烟蔓草。

旅游日期:2010.12.18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www.tonyhuang.idv.tw/@


白鸡山登山步道右线(昔日的福元山隘勇线)。


步道1K里程处的古厝残迹,保存完整的废弃砖灶。


从鞍部岔路循棱线往鹿窟尖。


小山头。残存的人工砌石,疑似堑壕遗迹。


沿途经过的山头,眺望三峡地区。


位于棱线林间的隘勇线。


鹿窟尖,海拔643公尺。总督府图根点。


隘勇线前进图(彩色字为笔者注解)。出处待查,引自山友mori兄的网志《山通大海纪行》: 寻找昔日的“福元山隘勇线”~白鸡三山、紫微天后宫、行修宫O形漫游 网址://blog.xuite.net/hn86740292/moriwei/9384258


图名:隘勇线的情况-监督所,《理蕃概要》,台湾总督府民政部蕃务本署,1912年。 地点不详,此图片可以做为福元山隘勇监督所的想像图。 图片来源:台湾大学特藏资源展示系统-台湾老照片(以下图片来源相同) 网址://photo.lib.ntu.edu.tw/pic/db/search.jsp


图名:监督所的筑造,《大正2年讨蕃记念写真帖》,台湾日日新报社,1913年。 地点不详。


图名:桃园蕃界新隘勇线,《台湾惯习记事》,第6卷第12号,1906年。 出版年(1906)为明治39年,桃园及深坑厅一千多名日警兵分两路攻打大豹社。 此图片可以做为福元山隘勇线山棱沿途隘寮的想像图。


图名:隘勇线情况-铁线网,《理蕃概要》,台湾总督府民政部蕃务本署,1912年。 地点不详。当时日军以隘勇线向山区推进,沿着隘勇线,架设铁丝网,通电流,埋设 地雷,实施封锁,以迫使台湾原住民归顺。


图名:隘勇线前进并蕃社膺惩情况-炮击,《台湾史》,(东京)宝文馆,1927年。 地点不详。此图片可以做为白石鞍山(鹿窟尖)隘勇分遣所的想像图。

相关新闻
北新店行启纪念碑.屈尺道碣.矿工寮.和美山新步道.湾潭
穿越时空四百年 追寻台湾前代旅人足迹
台北新店.屈尺古道
台北三峡.白鸡山.鸡罩山.六寮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