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业有成 EQ比IQ更重要
根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导,孩子们控制自己的情绪,称之为“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在教育界是个热门课题,估计儿童的自我调节会对其学业或将来发展造成影响。
加拿大安省和卑诗省在全日制幼稚园中强调寓教于乐,这种教育方法对自我调节起到相当程度的作用。
卑诗大学的幼教专家查普曼教授(Marilyn Chapman)主张儿童应“在玩中学习”。但如今趋势,特别是美式作法,鼓励孩子们自幼学习。查普曼认为如果强迫孩子阅读,或许他们年纪较小时就开始学习,但研究也发现,他们很可能在8岁时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他不解的表示:“一天下来,除非强迫他们,否则,他们不喜欢读书、写字,也不想学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加拿大倾向于如同芬兰这样全球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使他们在7 岁时才正式接受文化教育,认字和识数。
专家相信,“玩耍”对孩子很重要,因为玩游戏过程中可教育孩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例如:有人会藏玩具,而有人知道怎样找到玩具。还有,孩子在玩中可学习如何有礼貌地向别人要手中玩具,比抢玩具更有效,这就是“自我调节”形式。
约克大学儿童发展专家夏克尔(Stuart Shanker)在去年秋季“大众教育”会议上表示,自我调节比智商更重要。其影响不只是孩子分数高低,更重要的是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他们去教室的频率、花在作业上的时间,以及孩子们对危险性行为、好斗、吸毒的抵抗程度等,甚至包括他们用多少时间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
一项针对儿童从20 世纪60 年代直到他们成年期的纵向追踪研究,为“自我调节”的作用提供有力证明。40年前,美国史丹佛大学的研究者从事一项名为“棉花糖测试”(Marshmallow Test)的自我调节测验。他们将一组4岁的小孩单独留在放有棉花糖的房间,告诉这些孩童,如果他们能忍一段时间再吃棉花糖,将可得到第2 个棉花糖。实验结果,有30% 的小孩能忍15 分钟或更长时间。
此后,研究人员持续追踪这部分孩童在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的表现。结果发现,当年为能得到第2 块棉花糖而忍一段时间的小孩,他们在高中时更能控制自己,他们的SATs (标准评量测验)得分更高,较少有过胖或吸毒等问题。
这项研究结果,让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如何教育,不再过分强调智商(IQ)决定学业成功,而是思考如何提升情绪智力(EQ)的作用。总之,自我调节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帮助解释为何聪明的学生如果不上课或不做作业,他们的成绩也不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