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茶文化

水为茶之母 器为茶之父

中国古代茶具,又称“茶器”,泛指采茶、制茶、贮茶、烹茶、饮茶等使用的各种工具。明许次纾《茶疏》︰“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要获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

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但是按其狭义的范围,则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饮茶器具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还有助于提高茶叶的色、香、味。同时,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还具有欣赏价值,富含艺术性。



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器是茶之父。”饮茶茶具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其中,以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特别是宜兴紫砂用来沏茶最好。

紫泥新品泛春华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北宋梅尧臣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说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的情景。



紫砂茶具是用天然五色陶土,即紫砂泥、朱砂泥、大红泥、墨绿泥、本山绿泥等烧制而成的。泥色红而不嫣,紫而不姹,黄而不娇,墨而不黑,质地细腻和顺,可塑性较好,经再三精选,反复锤炼,加工成型,然后放入1100℃至1200℃的高温隧道窑内烧炼成陶。

由于紫砂泥中主要成分为氧化硅、铝、铁及少量的钙、锰、镁、 钾、钠等多种化学成分,焙烧后的成品呈现出赤似红枫、紫似葡萄、赭似墨菊、黄似柑橙、绿似松柏等色泽,绚丽多彩,变化莫测。优质的原料,天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

用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夺茶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人称紫砂茶具有三大特点,就是“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

其中,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紫砂开始制成壶,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紫砂壶具有透气不透水的特点,泡茶时可以起到保持茶香的作用。壶的制作工艺精细复杂,从选料、制坯、绘画,再到入窑烧制。每一道工序都不容粗心,只有这样才可能烧出好壶。

曾有这样的传说,一个泥水匠修屋时,把一个宜兴产的紫砂陶茶壶放在屋顶天花板里,完工后忘记带走,经数年后,再度修屋时发现了它,而壶内茶的汤色、香气、滋味竟丝毫未变。

紫砂茶具,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古雅。用其泡茶,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愈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紫砂壶的美还在于它集壶泥、壶形、壶款、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艺术,共融于一体。

瓷器之美,增品茗意境之美

唐代之后饮茶、斗茶之风日盛,品茶器具开始有了讲究,瓷器茶具发展到清朝,达到鼎盛。器形上的讲究日臻完美,尤以皇宫御品为典范。



瓷器茶具的品种良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

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六朝以后,许多青瓷茶具拥有莲花纹饰。宋代饮茶,盛行茶盏,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鼎盛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十六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

青瓷茶具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因光彩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

白瓷在唐代有“假玉器”之称。北宋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到了明朝,在永乐宣德青花瓷基础上,又创造了各种彩瓷。

白瓷茶具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因光彩雪白,能反映出茶汤光彩,传热、保温机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黑瓷茶具随着宋代“斗茶”的流行而普及民间。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光彩和平均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泛起的早晚,以“盏无水痕”为上。

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黑瓷茶具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

彩瓷茶具品种花色良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惹人注目。青花瓷茶具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润泽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青花瓷茶具在元代中后期才开始成批生产,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而清代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责任编辑:王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