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上课文化”的议题,藉由洪兰教授〈台大医科学生尸位素餐 〉一文引起各方讨论,正面、反面意见皆有。广泛讨论至少引起“上课文化”的问题被社会大众重视,或许对重新检视教育有些帮助。
大学生的松散上课态度,诸如迟到、在课堂上睡觉、饮食、化妆、聊天、玩手机、听音乐、穿拖鞋到校,甚至有学生在课桌上摆一面大镜子,时时检视仪容,挤眉弄眼等“上课文化”,在我任教的高中教室里早已见怪不怪。当然很多人一定会反问:“老师是否有进行教室管理?授课内容是否精彩有趣?课程是否有吸引力?”等问题。然而,上课问题绝非好与坏的二分法可概括,同样的授课方式对不同的班级、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效果。
学生上课“不务正业”乃至“尸位素餐”,绝非仅是师生之间的问题,我所担心的是,这种往负面发展的上课现象会成为“校园文化”的常态,具体来说,甚至是“补习班化”。学生这些习性的养成,恐怕来自补习班与家庭、社会,因为每天都很忙,忙到缺乏生活时间、空间,所以平常应在自己房间做的事情只好挪到教室里“利用时间”,焦点不一定只放在教学好坏、学习态度,恐怕事情背后的社会因素更值得探讨一番。
在台湾,我们几乎每天都可在各种场合看到上述“迟到、睡觉、公共场所饮食、玩手机、听音乐”等现象,这些在任何地点都能做的事为什么在教室上课做时会令人大惊小怪?当上课的本质变成只有升学,其他价值都被遮盖后,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过去少见的“文化”。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Bourdieu)对躲在社会现象后面的“规训”所形成的习癖(habitus)的看法,当前的上课文化正是上课补习班化、校园大众化以及升学制度阶级化不减反增所形成的习癖,这连成人都这样了何况学生?
“上课文化”不仅只是师生的责任和问题。许多专家要求学校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但是对于基本的教育环境却甚少着墨,有如要求撘乘台铁的乘客比照捷运排队、不吃东西,简直是缘木求鱼! 绝大多数教师每天面对学生当然会认真思考教学,但是社会潜在的规训所形成的习癖,绝非师、生这一层面可以克服,就如同搭捷运的“有水准”乘客往往跟搭乘台铁 的是同一批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