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石碇乡公所继淡兰古道石碇段的外按古道之后,又修筑了一条亲山步道,这条步道从石碇国小出发,沿着乌涂溪的左岸,经摸乳巷、溪边寮,终点抵达乌涂窟,全长2公里,步行时间约一个小时。
步道的起点,就从石碇国小校门口与集顺庙之间的巷道进入,巷子里的校墙上有石碇国小庆祝创校百年搜集的老照片,可以一睹早期石碇公学校及石碇小镇的风貌。穿过巷子之后,来到乌涂溪畔,步道与校园一隅相连,可以参观几棵老树,其中一棵被当地人称为“昭和太子树”,是为纪念1923年时裕仁(昭和天皇)以皇太子身份来台巡视所种的。
续行,便来到了乌涂溪景观桥。桥上可以欣赏乌涂溪下游河床的巨石,还有伫立于桥旁溪谷中的一座运煤桥遗迹。这座运煤桥,仅存砖石砌造的桥墩残迹,桥墩上重铺了一小段运煤台车铁道,及一位矿工推着煤车的雕塑景观,以保存石碇采煤的历史记忆。桥上立有导览牌,娓娓道出台湾黑金(煤矿)的兴衰历史。
大约在民国50年代,台湾曾创下年产量500万公吨的历史记录,然后市场逐渐被石油及进口煤炭所取代。二十几年后,台湾接连发生几次重大煤矿灾变的打击,而吹奏起矿业挽歌。
过景观桥,沿着乌涂溪岸前行,前方的溪谷耸立着高巨的桥墩,上面的高架桥梁就是北宜高速公路了。北宜高工程,历时十几年,穿越雪山山脉,被誉为工程奇观,而这一根根的如石中剑的巨大桥墩,就成了北宜高代表性的工程奇观之一。
导览解说牌提及,矗立于乌涂溪畔的这根桥墩高达65公尺,是台湾最高的一座桥墩。步道旁桥墩的水泥墙上,有石碇当地艺术家杨敏郎的作品“龙蟠巨石护河川”,并题有“石碇山城闻蛟声”、“乌涂溪畔指鲤影”等诗句。
过此石墩,前面有一间颇为古雅的石头厝,门牌为“石碇西街17号”,据说曾是石碇国小的校舍,大门深锁,无法求证。续行,步道沿途多竹林,有小径通溪边,溪水淙澈,可见小鱼悠游。前行十余分,遇见步道途中著名的大板根树,板根果然巨大惊人,我张开双臂,伸直双手,成水平一线,几近1.8公尺,仍然不及板根的长度。
过了大板根,遇一小桥,遇右岔路,为保甲路越岭古道,可通往笔架连峰,左岔路则新建了一条景观桥,跨越乌涂溪,衔接北47乡道(碇格路)。续行的一小段下坡石阶路,是步道全程唯一较有起伏的路段,途中有一间废弃的红砖厝,门前杂草丛生,颇为沧桑味。而前面不远处,就是摸乳巷聚落了,这里有几户人家,还有一间小庙。路旁种有几棵柚子树,中秋已过,仍满树柚子,旁边还有菜园及小池塘,池有鱼,住宅旁小围篱内有只白鹅,对路过的我哦哦叫。
遇到农圃的主人夫妇,热情对我招呼,还介绍此地环境。女主人说,这里每天打开窗户就可看到台湾蓝鹊,经常有十几只在附近林间出没。
男主人喜欢园艺,在住宅旁栽种了五十几种植物的盆栽,很欢迎游客进来参观。这里的房子都已翻建成水泥楼房,仅剩一间较完整的石头厝,传统的灰瓦木门,门牌为“摸乳巷7号”。
聊起摸乳巷这个地名,男主人说,其实摸乳巷地名的起源,不是人们所想像的那样。他说在北47乡道打通以前,这附近的乌涂溪紧逼着山壁,因而有一小段山径非常狭窄,走时不小心就会跌落溪水。而山壁刚好有两颗突出的石块,宛如石乳。而农夫挑运农产品经过这里时,都必须一只手扶着扁担,另一只手则抓着石乳,以保持平衡,避免失足跌落溪谷,所以这处狭窄的山壁小径,才被戏称为“摸乳巷”,久而久之,就成了当地的地名。
他笑着说:“如果像传说中的那种情形,那岂不是变成性骚扰了?”听他这么解释,觉得颇有道理。何况以前民风保守,更无此可能。我若是当时的妇女,路经这条山壁小径,遇见男人时,我宁可跌落溪谷,也不愿冒着被摸乳的风险,除非迎面走来的是我暗恋的心上人,那就另当别论,就算再害羞也要低头挺胸的向前行了。
石碇的摸乳巷,地名真的有趣,全台独一无二,1904年的《台湾堡图》就有绘出石碇的摸乳巷,是真真实实的地名,不像鹿港的摸乳巷,只是地方人士对一条狭巷的趣称而已。
来到摸乳巷,大约才走完步道的一半。由摸乳巷8号民宅前的桥下通过,步道续沿溪而行,此处溪谷有一清潭,鱼群甚多,这一段步道,宛如观鱼步道。而过了摸乳巷,溪谷也变得开阔,除了欣赏溪景,又可眺望附近山景。
约行15分钟,抵达溪边寮,有几户人家,顾名思义,这里原是先民在乌涂溪畔搭建的草寮,后来成为当地地名。又续行七、八分钟,抵达步道终点的乌涂窟。
乌涂窟是石碇与小格头之间较大的一个山中聚落,这里也是昔日淡兰古道大格门路线经过的一处聚落,至今公路旁仍有密集二、三十户人家,临马路的房子都已翻成楼房,仅存一间红砖瓦屋的老房子,侷窘在两栋楼房间,可以让人想像当年的聚落旧貌。
至于乌涂窟的地名,也颇有趣。乌涂,台语发音是“黑土”的意思。根据石碇乡公所资料,当地人说,因为这里的水窟混浊,所以被称为乌涂窟。这里会水泽污浊,可能是因为煤层外露造成的。而也有人说是因为早期村民以打猎为生,猎物以鸟类居多,居民杀烤鸟只来吃,所以这里被称为“鸟屠村”,后来演变成“乌涂村”。这种说法,就有点穿凿附会了。
聚落的地名起源,古早多无文字记录,口耳相传,久而久之,不免产生谬误。记得以前探访淡兰古道,路经乌涂窟时,当地居民谈起乌涂窟的地名,还说出有趣的顺口溜,内容大致是说:汉人翻越“木栅”之后,踩到“深坑”,于是就跌进了“鸟涂窟”。令人为之莞尔。
实际走一趟乌涂溪步道,发现这条步道真是迷人。若与外按古道相比,这条古道虽然没有古道之名,沿途却随处可见古道遗迹,如老校、老树、老桥、竹林、古厝,大板根,一景一物都颇能引发思古幽情,而且步道紧邻乌涂溪,又有小径可到达溪边,不仅可以亲水、观鱼,甚至可以下水、戏水,这又是外按古道所远远不及。而沿途有摸乳巷、溪边寮、乌涂窟等饶富趣味的俚俗地名,也为这条步道增添了一分乡土风情。
旅游日期:2010.09.30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www.tonyhuang.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