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1)己疾也;忠言拂(2)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3)
【批注】
(1)已:停止、结束。
(2)拂:音“福”,违逆不顺。
(3)典故另见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详情见课后练习。
【故事阐述】
韩非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贵公子,曾与李斯同拜在荀子门下,当时国力较弱的韩国饱受强邻秦国的威胁,随时都有亡国之虞。韩非屡次上书献策给韩王,却无法受重用,于是将抱负写成《韩非子》一书,此书集法家思想于大成。
在本文中提到:好药虽然入口苦涩,但聪明的人会忍苦喝下,因为知道这样做可以治好疾病;而正直忠心的话,让人听了难受,但英明的君主懂得听从,因为知道这样做可以成就功业。
后来“忠言逆耳”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用来比喻真诚善良的规劝,往往不容易被人接受,但却可能是救人救国的金玉良言。
【讨论】
1、你能举出哪些古人的故事或是现代生活中的名人,符合“忠言逆耳”的例子?为什么?
【造句练习】
例:“忠言逆耳利于行”,现在许多世人对法轮功学员苦口婆心的劝善良言听而不闻,还有一些中共的官吏无视于善恶有报的天理,继续残害坚信“真善忍”的法轮功学员,那么将来也只能落得违反天理、自食恶果的下场。
例: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华五千年来,有多少君王因听不进去忠臣规劝,功名毁于一旦。又有多少成功人士,不采取下属的宝贵建议,事业由兴到衰。所以一意孤行,听不了智者的教诲,到后来最大的受害者是自己。
【相似成语】
良药苦口
【课后时间】
说故事时间:
在《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有这样一个故事,秦朝末年,约在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攻入咸阳后,进入秦宫查看,发现宫室华丽,宝物、美女不计其数。他越看越感到新奇欢喜。于是打算就长住在宫内享受。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于是劝谏刘邦不要长住在此,但刘邦不听。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骄奢无道,百姓造反,沛公才能打败秦军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一番。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您能听从樊哙的话。”刘邦听了如梦初醒,马上封闭府库,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必须改,因此而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而任性顺从自己的执着心和贪欲,那么小毛病也可能发展为致命伤。
看完这个故事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验,请与大家分享。
成语重组:
1、山水尽穷──>( )
2、序循进渐──>( )
3、章成笔下──>( )
4、异大小同──>( )
5、悬河若口──>( )
6、穿石水滴──>( )
7、耳逆言忠──>( )
参考答案:
山穷水尽
循序渐进
下笔成章
大同小异
口若悬河
水滴石穿
忠言逆耳
--转载自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