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服饰刺绣

绣花花生香 绣虎能奔跑--湘绣

刺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是一种在织物上用各种线料织出种种图案的工艺。由于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自古以来,富者以“闺房绣楼”为贞,贫者以“善织巧绣”为业。刺绣的针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等。刺绣的花卉不闻犹香,飞禽栩栩如生,走兽神态逼真。

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时代,中国就已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刺绣。到了秦汉时期,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绣品也成为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清代,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各地的民间绣品皆有传统的风味,形成著名的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此外,还有北京的京绣、山东的鲁绣、温州的瓯绣、上海的顾绣、苗族的苗绣等,产地不同,风格各异,历久不衰。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而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馥郁芬香的湘楚气息。

湘绣历史源远流长

湘绣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1958年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令世人叹为观止。这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绣品,是现在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手工刺绣实物之一。

1972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来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代,湖南地方刺绣技艺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

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光绣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品,在清代后期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

湘绣强调写实,质朴而优美,形象生动。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绣工胡莲仙的儿子吴汉臣在长沙开设第一家自绣自销的“吴彩霞绣坊”,作品精良,流传各地,湘绣从而闻名全国。

清光绪年间,甯乡画家杨世焯倡导湖南民间刺绣,长期深入绣坊,绘制绣稿,还创造了多种针法,提高了湘绣艺术水平。这时,“湘绣”这样一个专门称谓也应运而生。

远观气势宏伟.近看出神入化

湘绣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逼真、构图章法严谨、质感强烈。湘绣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诸种艺术与刺绣融为一体,形成以中国画为基础,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同时,进行艺术再创造。

湘绣“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巧妙地运用一百多种针法和数百种绣线,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在上等丝绸、软缎等真丝材料上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细致入微地刻画出物象的内形外质,具有“远观气势宏伟,近看出神入化”和“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艺术效果和美誉。

湘绣传统作品多为狮、虎、松、鹤等,特别是以绣虎狮形像见长。湘绣狮虎毛纹刚健直竖,眼球有神,几可乱真。湘绣独创的鬅毛针法,专门用来表现动物的毛发,传神逼真,令人叹服。

以针为笔.以纤素为纸.以丝绒为色

湘绣配色善用深浅灰及黑白色,加上适当的明暗对比,增强了质感和立体感,结构上虚实结合,利用空白,突出主题,形成了湘绣水墨画般的素雅品质。湘绣着色富于层次,绣工们“以针为笔,以纤素为纸,以丝绒为色”,大大发挥掺针掺色的作用,巧妙地以各种原色花线在质地上参互调合。同一色彩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过渡,生动地体现出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的色彩浓淡和明暗的变化。

湘绣针法多变,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

据湖南近代著名社会史料汇集人徐崇之在《泸渎羁居记》所述,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成为饮誉世界的中国四大名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