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三伏天,与弟妹们一起去参加家族中长辈的告别式,一向不善锦上添花,所以,婚丧喜庆都由二老去处理,此番,因故而代为出席,是怀着雪中送炭的心情去的。仪节简单而不失庄重,颇符合现代社会紧迫繁忙的生活节奏,约莫半天光景,一切圆满结束,用膳过后,亲戚邻里兀自风流云散、各奔前程,然而,留在心头的感悟,却久久不去……
首先,想到的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大家真的好久不见了,而再见竟然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场上,看到的父执辈们,大多已经“尘满面、鬓如霜”的垂暮之年了,如果不寒暄致意,恐怕彼此也无法辨识了,他们感叹人生如寄,和自身的年迈衰朽,而子侄辈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岁月催人老、忽忽已中年呢?
照面的同辈们,是儿时的学友、玩伴,互相都察觉惊呼,在人世的流转中,竟已超过十年、甚至是二十年未曾联系往来。“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更有人已经娶了媳妇、含饴弄孙了,果真是时光匆匆、岁月如流啊,怎不叫人低回叹息、胆战心惊呢?而这一次,我真切的意识到──逝者如斯、一去不返,要与年少的日子告别了!
另外,家祭的场合中,最叫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早已年逾古稀,犹活力充沛的堂伯母。中年随丈夫移居外地任职,家族每有大事,绝少不了她的身影。只见她纵横捭阖,俨然是个社交达人,炫耀子女的成就,盛赞儿孙的出息,夸夸其谈,忙得不可开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点也不差,我和妹妹交换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色,继续一旁静默观礼。
典礼将近尾声,凑巧的是这位堂伯母,落座在我们姐妹俩的身后,正绘声绘影的和一位堂侄媳,絮絮叨叨的数落起她那过世多年的妯娌的种种不是。现场哀戚肃穆,因此,她尖酸刻薄的话语,句句听得清清楚楚,根本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不禁令人扼腕;但是“公道自在人心”,相信善良明理的堂嫂,自有一番评论。而这件事的启示是,要认真学习与过往告别,善解冤缘才是有福之人。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人世间最初始、也是最终极的课题,最直接、也是最艰难的告别──生死告别。“悲莫悲兮生别离”,尤其是与挚爱死别,是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难怪孔子要感叹:“死生亦大矣。”,王羲之则高呼:“岂不痛哉!”而许多人即使耗尽一辈子,也无法参透、释然,落得悲凄伤痛、悔恨终生。
但愿自己努力精进、修养心性,能早日领悟《体会死亡》书中所提到的:“你和你所爱的人有一天都会死,而生命绝不只是你现在所经验到的。”此外,日本导演黑泽明在电影“梦”里有一段描述:全村的人吹奏音乐、边游行边洒花,欢庆老奶奶的过世,有个老爷爷正要赶去加入庆典行列,他是老奶奶初恋情人,他告诉从外地来的年轻人:“顺着大自然生活,死本来就是一件值得喜悦的事。”当我们真正明白了这番道理,才算完成了“关于告别”的这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