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无地自容
【原文】
赵孝成王德(1)公子(2)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3)而有自功(4)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5)魏王(6)令,夺晋鄙(7)兵以救赵(8),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卷七七·魏公子列传》)
【批注】
(1)德:感激、感恩。
(2)公子:指战国时代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幼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楚春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又称为信陵君。
(3)骄矜:傲慢自大。矜,音“金”。
(4)自功:自己认为有功。
(5)矫:音“角”,假传、假托。
(6)魏王:指战国时代魏安厘王。魏,战国时代七雄之一,后灭于秦。
(7)晋鄙:战国时代魏国人,安厘王的将军。
(8)赵:战国时代七雄之一,后灭于秦。
【故事阐述】
魏公子叫无忌,是战国时代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弟。魏安厘王即位后,便封魏公子为信陵君。魏公子为人仁爱,对待贤士谦恭有礼,因此来归附他门下的食客有三千人。那时各国诸侯因魏公子贤德,连续十几年都不敢发兵侵犯魏国。
魏安厘王二十年,赵国军队在长平被秦昭王击溃,秦军又接着进兵围攻邯郸。赵惠文王之弟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公子的姊姊,多次送信向魏王和魏公子请求救兵。于是,魏王便派遣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军队去救赵国。秦昭王得到消息后,就派使臣去警告魏王说︰“我要攻下赵国,这是早晚的事了,诸侯中谁敢救赵国,灭了赵国后,必定调遣军队先攻打他。”魏王非常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进军,先在邺城屯兵观望形势。
平原君的使者来往不绝的向魏公子告急,并责备魏公子说︰“现在邯郸城朝不保夕,早晚要被秦军攻破,即使你不管我们赵国,难道不可怜你的姊姊吗?”魏公子非常忧虑这件事,数次请求魏王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想种种办法说服魏王。但魏王畏惧秦国,始终不愿听从魏公子的主张。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赢,是大梁城东的看门人,平时备受魏公子礼遇。侯赢得知魏公子决定拼了命都要想办法救赵国时,他便向魏公子献策。魏公子依计行事,设法盗取魏王的兵符,假传魏王的命令,并为夺兵权而杀了大将军晋鄙。魏公子将军队整顿后,从中挑选了八万精兵,大败秦军,邯郸得以解围,并保住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还一同亲往边界上迎接魏公子。
魏公子盗兵符、假传君令夺兵权、最后还杀了大将军晋鄙,魏王很生气,而魏公子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击退秦军保住赵国后,魏公子让部将率领军队回魏国去,自己和门客们就留在赵国。赵王十分感激魏公子援救赵国,就和平原君商量,想把五座城邑封给魏公子。魏公子听到消息后,神情骄傲自大,露出自以为有功的样子。门客中有人劝告魏公子说︰“有些事物不可以忘记,也有些不可以不忘记。别人有恩德于公子,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有恩德于别人,希望公子忘了。何况假传魏王命令,夺取晋鄙的兵权去拯救赵国,对赵国来说是有功劳,但对魏国而言却不算是忠臣。公子竟骄傲的自以为有功,我私下认为公子的态度不足取。”于是魏公子立即反省责备自己,羞愧的好像找不到地方藏身。最后魏公子对赵王一再的谦让自责,也就辞谢了赵王的善意。
原文中的“似若无所容者”,后来就被演变成“无地自容”这句成语,用来形容羞愧到了极点。
【讨论】
(1)魏公子为什么会感到无地自容?如果别人善意的当面指正你的错误时,你能虚心接受并认错吗?还是你有其它的做法?请把自己的经验跟大家分享。
(2)你想当众指责别人错误时,你会先考虑这样做会伤害到对方吗?你觉的要怎么做,才不会让对方难堪而无地自容?
【造句练习】
例:歌唱大赛中她居然忘词,让她在台上难过的无地自容。
例:指责别人错误时,最好能考虑对方的感受,不要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羞愧而无地自容。
【相似成语】
无以自容;无地自处;无地可容
【课后时间】
成语重组︰
( )天容之地身
( )利人物地和
( )颜色和气悦
( )绝双单艺色
参考答案︰
容身之地、地利人和、和颜悦色、色艺双绝
--转载自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