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1年06月13日讯】在笔者的《中国航母舰队向何处去》第二部分中,分析了中共由于建造航母的目标含混模糊,有可能使这个工程再度成为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鉴于读者的反馈,将在本文中对航母用途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探讨。
观当今各国海军,航空母舰的军事用途总结起来不外有两种:一是作为快速反应的力量;二是作为战略进攻的力量。航母充当“快速反应”的工具,即是当突发事件出现时,它能迅速出现以显示国家军事力量的存在。要达成这一使命,通常轻型航空母舰就能实现,航母的数量也所需甚少,一国有1-2艘足矣。
当今世界应该说除美国外,基本都是将航母作为快速反应力量来使用。有代表性的是英、法、印度等国。在大西洋和北冰洋水域,前苏联的军事威胁大部分已解除;大西洋两岸已无强大的敌对政权,而且有北约的军事联防,所以英国已没有必要维持规模庞大的海军。仅存的一艘现役的“无敌级”(Invincible Class)航母排水量不过22000吨,舰载机不过20余架,难以形成持续的空中火力;而且“鹞”式战斗机的作战效能也无法与“苏-33”或F-18E/F舰载机相比,显然只能应付小规模的地区冲突、面对军力较弱的敌手,要在较大规模的战争中负担主力进攻的任务则力有不逮。在大西洋当前的安全环境中,这种战力基本也够用。英国在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Queen Elizabeth Class)航母在吨位上有所增加,舰载机可增至40架,可能在今后的西方盟军行动中,英国希望通过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例如空袭利比亚一类的任务)。法国的航母大体也是类似的情况。即使英、法的新一代航母服役,主要用途仍是作为快速反应力量和联军中的支援性力量——应对大规模军事冲突的主角仍是美国。
再看印度航母,这是一些军迷时常挂在嘴上的:印度都有航母了,为什么中国没有?!印度唯一的现役航母“维拉特”( INS Viraat)号也是排水量2万多吨的轻型航母,而且船体是英国从二战后期开始建造的过时货。由于印度洋周边并无其他军事大国存在,用这艘“老爷级”的轻型航母应付地区摩擦、突发事件(海盗、恐怖袭击、人道任务等)、以及显示印度的军事存在,过去也基本够用。由于这艘航母过于老旧,未来几年可能会被另一艘取代。但是对于中共海军的扩充,印度已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美国的情况不必赘述。与以上国家不同的是 ,航空母舰是美国全球军事战略中重要的进攻性和压制性的工具,在战争中是显示美国优势的主战兵器。与此同时,也兼任“快速反应”的角色,在突发事件中实现兵力和火力的快速投送。
那么,中共发展航母的用途是什么呢?从它的舆论导向看,是用作快速反应力量(保护能源交通线);从实际建造规模看是用作战略进攻力量(至少3艘中、大型航母)。然而从结果看笔者则认为既不能成为快速反应力量、也不成为战略进攻力量。
首先谈“快速反应”,要多快才算“快”?美国追求的是“全球即时打击”:1-2小时内能把炸弹扔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一天以内可以把一个师的兵力移送到任何一个冲突地点。这个能力显然是其他国家达不到的。所谓快慢的时间问题还和距离远近的空间问题有关,如果兵力投送的距离越远,要做到快就越难。北京要发展的是能维护“远洋利益”的“蓝水海军”。如果以保护从中东到东亚的能源交通线为目标, 这个“远洋”就是从印度洋延伸到太平洋的广阔海域。不过笔者预计,中共海军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力量,其实际影响的范围,向西以马六甲海峡为界,不会进入印度洋;向东不会超过“第二岛链”;向北不会越过日本列岛;向南不会进入南太平洋。即使在这个地理范围内,要实现比美军低两三个等级的“快速反应”也做不到,有了航母也不行。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中国大陆以外,没有可供其海、空军使用的基地和港口。美军为什么能实现全球兵力和火力的快速投送?这和它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有莫大的关系。在互联网上军迷们时常探讨美军航母的作战半径有多大,这个问题其实没太大的意义,美军行动可以完全不受武器的 “作战半径”限制。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一般在1000公里以内,加上副油箱可以到1300—1400公里,这个作用距离对中国的航母适用。可是全球的美军基地平均间隔2-3千公里,当危机发生时,即使距离最近的美军航母在好几千公里之外,它的舰载飞机升空后,空中加油机可从沿途的军事基地起飞,进行接力性的空中加油,舰载机也能迅速赶到事发地点。这种战争动员和反应能力绝不是中共建了几艘航母就能达到的。
举例说,如果像北京所说的,要用航母来保卫“远洋利益”,假设在遥远的非洲某国发生战乱,停泊在该国的中国油轮被扣留了。试问中国的航母从海南岛出发,万里赴戎机,一路开过去,要花多长时间?由于在国际上孤家寡人的地位,中共的那些“老朋友”有几个能在战争时期开放自己的港口和基地给中共使用?更不要谈长期提供基地了。这个像征“大国崛起”的“远洋海军”能远到哪去?
如果说北京的目地是以航母为战略性的力量,挺进大洋、扩大其军事威慑的范围,从而在国际上争得更有力的发言权。那么要知道,在一百多年前,俄罗斯的蒸汽铁甲舰从波罗的海出发,绕过半个地球,也能“挺进”太平洋,威胁一下日本。不过呆不了几天,它就得往回开。只有取得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这个远东的不冻港之后,俄罗斯才拥有了一支在远东具备常态化和持续性作战能力的海军——太平洋舰队。
如果中共真想发展一支威慑世界的远洋海军,显然核潜艇是个更合适的工具,而不是在水面上招摇过市的航空母舰。一旦在远离本土的地区发生了冲突,中途又没有港口和基地可用,航母在要一路经过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的海域开过去,不仅迁延时日、贻误战机;而且作战过程中的损耗、舰载飞机的战损都没办法得到补充,事实也不可能有持续的作战能力。
接下来,不可回避地又要谈到南中国海问题。也许中共的航母并不需要开到那么“远洋”的地方去,只要能控制南海就行了?事实上笔者也认为,如果中共建成三艘航母、也形成了战斗力,用一艘处于临战值班状态,其最有可能部署的地点就是西沙到南沙群岛之间的海域。不过当这套昂贵的工具完工后,中南海的共产党领导人可能会发现,原来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使用这套工具。
仅仅一艘航母不足以在冲突中形成军事优势;然而出动两艘以上的航母,国际社会又绝不可能坐视南海的冲突升级到这种程度。南海事关世界航运和经济的安全,国际介入不可避免。而南海周边的小国既无能力造航空母舰,又无能力造核潜艇,“伐交”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随着北京的整军建武,未来几年,其他大国介入南海事务的步伐也将加快;南海周边国家在不久的将来达成某种针对北京的军事机制的可能性也很高。在南海这个特定地区,以军事手段为基础设计解决方案本身就不够明智。南海局势的症结在于国际规则的构建,这在上文中已有论述,此处不再重复。
届时不仅几艘航空母舰带来的军事优势被外交形势的变化所抵消,还可能会给中国大陆的外部安全环境造成深远和负面的影响。几多得失,中国人要作出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