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经济世界的面纱:内线交易
如果投资股票或资产市场,元禄面临的另一个危险就是先前提过的“内线交易”。所谓内线交易,就是不法分子利用其特殊地位(如身为公司理事)或机会(如作为银行家提供服务期间)获取一家企业的一些不为人知的资讯,并利用这些资讯进行交易获利。
在早期的股票市场,内线交易还不算是犯罪。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很多银行的合伙人也是很多企业的董事;据说J.P.摩根银行最强悍的合伙人甚至身兼就是五十九间大公司的董事。
既然身为董事,这些人自然有权审阅企业的机密档。有了机密档,这些董事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就比一般投资者更为了解,因此他们可以提前一步购入或出售股票以获得利益。
从当年的文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银行合伙人不但自己从信息中获利,而且还相互交换资讯,以自己手中的资讯交换其他公司的资讯。
当年这一切都被认为是合法的,能够得到内部信息并获利也被认为是华尔街大亨应得红利的一部分。
一般小投资者虽然觉得这很不公平,但也不敢说话,毕竟他们的势力比这些大亨要差得太多。在华尔街大亨眼里,即使有内线交易,最终获利的还是小投资者,因为毕竟自己让这些小投资者有了购买股票的权利。
但到了后来,老百姓成为了资本市场的主流,逐渐开始拒绝华尔街大亨的盛气凌人。大家普遍认为,内线交易违反了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也侵犯了一般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和财产权益。
政府此时也发现,如果不管制内线交易,那么一般投资者会因为不公平的市场环境而被吓跑,最后导致市场无法达到融资的目的。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法律,将内线交易定为重罪。
但是,内线交易的巨额利润依然诱惑着一批又一批的银行家飞蛾扑火。在这些人当中,最有名的恐怕要数丹尼斯•利文(Dennis Levine)。这个胖胖的投资银行家本人能力平平,经常被上司训斥。
但让他的上司想不到的是,利文虽然能力不行,小算盘打得可精。他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很清楚,也知道在能人如云的华尔街,自己几乎没有什么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是,利文又十分贪财,极度羡慕那些高手的奢侈生活。
于是,他也想出了自己的致富之路:内线交易。但是他身处的八○年代不同于二○年代,此时内线交易已经是重罪。
因此,利文虽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接触到一些资讯,但他却不能自己亲自出面来进行内部交易;而且内部交易的管理十分严格,以至于他也不能托付自己的亲戚替自己交易而不被发现。
这时,利文想出了一个天才的点子:互换内线交易。
利文认为,如果他再找一个和自己不属于一个公司的人与自己一起合伙,那么利文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利用此人的内部消息来进行交易,而对方也可以利用利文提供的内部资讯来获利。监管机构不小心翼翼,以避免监管机构的注意。
利文完善了自己的计划后,立刻着手招兵买马。他从自己的老同事中选出数人,并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一一说服他们。
之后,这些同事又召集了其他不同银行的几个熟人加入利文的小团体。很快地,利文就以自己为中心,在华尔街各大银行都布置好了“内鬼”。
每次内鬼们听到风吹草动,利文都是第一个知道消息的人。他还在巴哈马群岛的列岛银行开设了账户,专门从事内线交易。
巴哈马群岛有极为严格的银行法,严禁泄露银行顾客的身份,列岛银行又是著名的瑞士私人银行之一,更是重视客户隐私。利文在这里开户,基本上可以算是密不透风,绝不会被监管机构知道。
透过内线交易,利文在五年间累计获利上千万美元;他的生活也跟着奢侈了起来,不但住在纽约最豪华地段,家里开的也都是好车,活得比很多上司来得好。
而且利文也不走“一将功成万骨枯”路线,而是带着群众一起脱贫致富。在小团体内几乎每个人都至少获利上百万美元。
但让利文想不到的是,这么周密的计划居然也会土崩瓦解,而且居然是祸起萧墙,被他认为百分百安全的列岛银行拖他下水。
原来,列岛银行的人和利文一样贪心。看到他每次投资都万无一失,大多猜到了利文可能参与内线交易,于是他们也有恃无恐,开始站在利文的肩膀上,跟着利文一起投资。
但仅仅是列岛银行跟着赚钱也就罢了,毕竟巴哈马岛的瑞士银行很难被监管。但糟就糟在这些列岛银行的人自作聪明:为了躲避监管,他们也没有使用自己的账户交易,而是把投资委托给一名位于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Caracas, Vanezuela)的美林证券交易员。
没想到这名交易员也很快意识到列岛这些人的跟风投资多半是万无一失的内线交易,于是贪心荡漾的他也跟着一起投资,站上了列岛银行诸人的肩膀上。
但这名交易员是受美国监管部门严格管理的,于是他很快被发现,列岛银行以及整个利文小团体也都被暴露,最后大家处罚的处罚、入狱的入狱。
利文如此周密的计划都能被暴露,让我们看到了内线交易监督的力度的确算得上是疏而不漏。但是,利文的计划毕竟维持了五年;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些偶然,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而仅仅在这五年间,利文等人的行为已经大大地伤害了个别投资者的利益,这点也是无法弥补的。
而且,即使到了今日,内线交易依然难以杜绝。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内线交易这样一本万利的诱惑下,有人愿意知法犯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是,只要有内线交易的存在,元禄等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就难以得到保证,惶惶不可终日可能是他们注定的命运。@(待续)
摘编自 《经济的逻辑:从个人、企业到国家,为你揭开经济世界的面纱》脸谱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