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没什么撇步,就是要做,做就对了,就像慈济人常说的“分秒不空过”。
我曾说过,卖菜是一个很细琐的生意,要注意并处理很多的小细节、小地方。
菜批来了以后要整理、分类、包装,务必让它们秀出最佳卖相,而不是说将菜从批发市场批来之后,往摊子上一倒,就可以开始卖了。
以前卖菜都是论斤卖,但从十多年前开始,开始流行“一把二十,三把五十”的卖法,这让菜贩又多了一项整理与重新包装的工作。
这种需要耐心、细心的工作,粗枝大叶的人做不来,没耐性的人做不久。但和所有生意一样,没有眼力和脑筋掌握商机的人做不大。
做生意是我的兴趣
勤快就可以将一个摊子顾好,但要将生意往外拓展出去,脑筋就要转换快,懂得抓住机会。
而且,这不仅是“脑子”要灵活,更要会“看”,包括看人和看生意机会。这种功夫,不是靠嘴巴动动就会,平时就要多留心,勤加锻炼,可能还要吃不少亏才学得会。
我从一开始就是用“看”的去学习,看别人怎么做,再参考着跟着做,到最后路路皆通。
这就像我吃素一样,虽然我本身吃素,但因家人吃荤,我荤食、素食都会煮,并且味道很不错,连我爸爸都很好奇,“你没吃过的荤食,怎么也会煮?”我回答:“用看的!”
兴趣也很重要。从小在市场做生意,很多人都说我脑筋好,可惜欠栽培。跟我买菜的学校校长、师院教授,都在感叹:“你实在很可惜!”但我并不觉得委屈,因为我有兴趣。
做生意是我的兴趣,没有人逼我,要是没兴趣,我也不会在市场一待五十年。
正因为我有兴趣,所以在做生意时,我会打起全副精神,就像在作秀一样卖力演出,拿出最好、最漂亮的菜来给客人。
这时我连身上的酸痛、疲劳,全都会忘记。这就是我做生意的“诚意”。
因为我做生意有诚意,才能用一把韭菜花拉到一个月三、四百万元的生意。也因为我有诚意,会有客人固定远从长滨乡来向我买菜。
送上门的商机
有一次,我正在顾摊子时,一位穿着便服的年轻人,走到我的摊子上,拿起一把韭菜花,问我多少钱。
我报了价钱,他的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他接着再问我:“如果我买很多,你的本钱是多少?”
“买很多?那是多少?”听他这么说,我一面打量他,一面在心里盘算。
这个年轻人虽然穿着便服,但无论从神情、仪表或气质来看,应该是军人,而军人出来买菜,而且要买大量的菜,那一定就是采买。
卖菜很累人,赚的是蝇头小利,要赚多,就要靠“量”来冲,如果能够卖给像阿兵哥这种大客户,量一定不小,少赚也是多赚。既然如此,这个“样本”,我当然不能赚钱。
于是,我很阿沙力地报了一个根本就是本钱的价格。他一听,比刚才还惊讶,“唔!怎么差那么多?”接着他又问了几个报价,我也尽可能便宜报给他。
他很快就决定:“那以后我向你订货。”“好啊!”他马上下了一笔大订单,其中包括各种蔬菜,几乎是我一个月的生意量。
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从绿岛来台东访价的阿兵哥。因为我的韭菜花报价,比他们向绿岛本岛菜贩进的价格便宜了三分之二,这促使他决定立刻向我订货。
接这种大数量的订单,尤其是长期的合作,需要经验和胆量。这和种菜、捕鱼一样,是属于“看天吃饭”类的生意。
赚,能让你赚饱饱,亏,也可以把你亏死;要看你的运气,看老天赏不赏饭。
因为以前批发市场采竞价标菜的方式,价钱是事先向客户报出去了,如果你能在批发市场标到便宜的货,那就是你赚。
但如果你预期天气好,报出去的价钱低,突然间气候生变,标不到东西时,就算是亏几万块也得打落牙齿和血吞。
通常在向客户报价时,当然包括“规格”在内,如果为了想多赚或减少损失,拿次货充好货,没有人是傻瓜,一定会被发现,这样生意就做不长久。
后来,这位阿兵哥都向我买菜。虽然他第一次向我订菜,我没赚什么钱。但是,这种钱不是赚一趟,而是要慢慢赚,细水长流。
他觉得我的菜既漂亮又便宜,以后都固定向我订,而且订的量越来越大,种类也越来越多。慢慢地,我的利润就出来了。
一把韭菜花,结果后来替我带来一个月三、四百万的生意量。
而且,这位阿兵哥很照顾我。部队的采买采轮换制,他在交接给新采买时,特地带新采买来见我,介绍说:“这位姐姐卖的菜便宜又漂亮,我们可以继续订。”
一把韭菜花带来兴隆的生意量,打开了我们的生意,不过也带来了挑战。最直接的挑战,就是来自同行。
应对同行的呛声
绿岛的阿兵哥本来都是向绿岛的同行买菜,但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菜价越抬越高。客人受不了,于是从绿岛跑来台东访价。
当他们发现,在台东向我买一把韭菜花的价钱,在绿岛连一半的韭菜花都买不到。当然他们要转向我买菜。
绿岛同行一看生意量锐减,打听之后,坐船来到台东。一找到我,就骂我抢他生意。虽然我当时很年轻,但从小就在市场做生意,早就看惯了生意竞争。
我不慌不忙地对他说:“我在台东,你在绿岛,我有坐船去绿岛抢你的生意吗?”
对方大概没想到我会这样反击,一时说不出话。我没理他,继续说:“他自己来买菜,你叫我不要卖,那我摆这个摊子要干嘛!”
我问他:“人家钱拿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赚,我如果不赚,那我不就是白痴了吗?”
我讲的是事实。
本来一副兴师问罪架势的他,顿时哑口无言。@(待续)
摘编自 《陈树菊:不凡的慷慨》 宝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