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台湾台东县野鸟学会举办阿塱壹古道踏青健行,蒙台湾银行、台电、马偕医院等多个机关团体以及个人踊跃报名,大家扶老携幼、浩浩荡荡踏上征途。
2011年2月20日清晨,阴天并稍有寒意,于下南田新拓宽的台26线尽头下车后,一大票人沿着蜿蜒小径往南前进。
早期交通要道
根据杨南郡先生所着“台湾百年前的足迹”,阿塱壹古道在康熙年间就有了。早期,它是原住民族间交通往来、南迁北移的重要道路,例如卑南族南迁、阿美族南迁到恒春,以及平埔族从恒春北迁。
这条路也是过去传送公文、军报的驿路,在横越中央山脉的道路未开通前,军方或官方的文件都由这条路传送。此外,它也是荷兰时代的采金路;清代追剿朱一贵、林爽文余党的路线;英国海关关员行走的道路;甚至日本人类学者鸟居龙藏由恒春半岛到卑南做学术调查,也是走这条路。
原本的古道,是由恒春城东门起,往东经满州乡至太平洋海岸,再沿着海岸线北上,越牡丹湾、观音鼻到大武。历经时代的演变,目前南北两端均已为公路所取代,分别是南段恒春到旭海,辟成屏200县道;北段安朔到下南田,新辟为台26线道,尚保持原有古道样貌的,仅剩台东、屏东县界到旭海的一小段。
公路总局规划将仅余的一小段一并拓宽,以便完成台26线全线通车,但为环保团体以保护原始海岸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为由力阻,至今悬而未决。
古道踏青行
犹记民国67年刚进林务局工作,被派至大武工作站服务,所负责的区域就是大武49林班,时常往返于这条路上,当时除了一个海防班哨,杳无人迹。每次巡视后,机车总是沾满泥巴,当时巡视旅费一天60元,洗车就要花掉50元。如今旧地重游,昔时的印象竟已不复记忆。
走过一段羊肠小径后,下切至海滩,小心踩着遍地黑黑、圆圆、鸵鸟蛋粗的南田石继续前行,偶而也要闪过被浪打上来的漂流木。
海浪推拉南田石之际,发出哗啦巨响,盖过了我们谈话的声音。
约莫半小时光景,来到观音鼻山脚下,前面已无路迹,必需攀附前人设置的导索往上攀登。鱼贯来到绳索处,一个接一个拉着绳子奋力往上爬,体力好的气定神闲谈笑风生;体力较差或没有攀爬经验的,三两下已是气喘嘘嘘,面有菜色。大家发挥团队精神,男生帮女生、大人帮小孩,总算平安攀爬到上面的小平台。
坐在草地上,下方就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波光粼粼,春风徐徐,让人心旷神怡;远望来时路,山海交会在一片迷濛的薄雾中。稍事休息喘口气后,顺着山上小径继续往前行,没有多久,又到了下切路段。人家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的确所言不假。
有经验的双手抓着绳子,双脚稍微一蹬,像高楼攀降,即可顺利往下滑;胆小和没有经验的人,一看山那么高,坡那么陡,心早已凉了半截,走不了几步,手脚就不听使唤,手虽抓着绳子,身体却在原地打转,再不就是一脚踩空,跌坐地上,若非双手紧握绳子,早就急滑下山,落个裤破皮绽的下场了。
好在大家一条心,发挥互助合作的精神,终于都有惊无险的下到海滩上。因此地位处本岛东南边陲,季风强盛,是典型的热带海岸林,这一路走来,所遇到的,率皆热带海岸植物,就记忆所及的有软毛柿、莲叶桐、铁线莲、鲁蕨、林投、榕树等,还有疏落散布草原间的台湾海枣,山柑仔的数量还满多的,串串黄熟的果实挂满枝头。
既下到海滩,今天最具挑战性的路段已过,总算可以松一口气,有的聚在一起拍照留念;有的坐在大石上喘口气,擦擦汗、喝喝水、吃吃点心,补充一下体力,准备接受下一阶段的挑战。往后,由一条不明显的路迹带领着我们,有时走在沙滩上,有时走在岩石堆中,还有满地的漂流木和海洋垃圾陪伴,共同的特点是没有树荫,走着走着身体也热了起来。
一处崖壁底下,海水非常迫近道路,若遇满潮,整个路面就会被海水淹没,行人必须跳浪前进,或是拉绳索攀附岩壁通过。最后来到一个上坡路段,底下就是旭海海蚀平台,静静躺在太平洋的怀抱里。
前方,游览车已等候我们多时了。
后记
这是一段天然的、美丽的、没有工业污染的海岸,难度也不算高,值得休闲时间到此踏青健行。对于热带海岸植物有兴趣者,它也是绝佳的采集场所。但考虑南部的艳阳,还是以秋冬春三季最适宜,当然先决条件是公路不要从此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