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从八里方向登观音山。二十一年前,虽然曾走过类似的路线,不过当年是从观音山走向八里渡船头,一路下坡,与今日方向相反。当时走过的路,岁月久远,已无印象。而当年同行的人,我当然不会忘记,她后来嫁作Tony妇。
较少人选择从八里方向登观音山,主要是因为交通不便。观音山传统的登山口西凌禅寺,是古寺名刹,有便捷的大众运输工具可抵达,而八里登观音山的登山口在牛寮埔,距离山脚下的渡船头还有三公里之远,若从山脚下起登,不但上坡路路程长,又得经过观音山墓区,走来就不那么惬意了。
今天清晨,开着车,沿着龙米路,一路来到八里,然后左转龙米路二段147巷,进入北52乡道,巷口有牛寮埔观光果园的形象标志,道路蜿蜒经过观音山的墓区,来到了牛寮埔的无极宫(王母娘娘庙)。
牛寮埔,位于观音山东北侧的山区聚落,无极宫,是当地的信仰中心,狭小的腹地,盖出宏硕的庙宇,显得特别的醒目。庙旁的停车场旁,有指标指向登山口。
从无极宫出发,还须走一段产业道路才能抵达登山口。产业道路两旁为牛寮埔农民种植的观光果园。约十一、二分钟的爬坡路,抵达道路尽头前,就可看见右侧路旁的登山口。
从登山口起登,至观音山硬汉岭的鞍部十字岔路口,这段约0.9公里的石阶路,就是牛寮埔步道了。全是上坡的石阶路,约一千三百阶,海拔落差超过300公尺,论挑战性,可不输给从凌云禅寺登观音山的“硬汉路”。
虽然牛寮埔步道程走于林荫间,但倘若山风不兴,夏日行走,难免要汗涔涔而衣淋淋了。所以夏日走这样的步道,选对天气很重要,晴时不如多云,而多云又不如细雨绵绵的清凉时候。
今天就选了这样的天气走牛寮埔步道。晨间小雨过后,林气清新鲜芬,山头云岚轻笼,踩踏着石阶,一路上坡路,少了扑鼻的汗水咸味,而林间则多了几分山云与水汽交织的诗意气氛。
抵达途中的凉亭时,视野已是一片迷迷濛濛。这种天气登观音山,缺点则是,山顶恐已云深不知处,而无缘一见淡水入海流的美景了。
不赶路,于是留处凉亭里,坐看山岚闲云。休息几分钟,然后续行。过凉亭不久,步道左右各出现岔路,一条横向的山径穿越牛寮埔步道,这条腰绕观音山的横向古道,被称为“北横古道”,沿途有不少山友辟建的小径可爬向观音山。
走在牛寮埔步道,沿途不时出现岔路小径,或在左侧,或在右侧,都可串连北横古道及登观音山,山径错综在这附近的山区,路径相当复杂。
若不好奇想要一探这些山径岔路,只纯走牛寮埔步道,倒是不必担心山区路况不明,只要跟着主步道的石阶路往上走,就可一路直通观音山了。
约四十分钟,抵达观音山鞍部十字路口的观景平台,此时山岚渐散,俯瞰山脚下,可以望见淡水河,河水对岸远处的大屯山耸出云间,出现了云海的景致。
趁着云层渐稀,景色可见,赶紧爬向观音山硬汉岭,仅剩最后150公尺的登顶路而已。三分钟后,抵达硬汉岭,仍然可见淡水河出海口的美景,而这时一团白云正由淡水河上游缓缓向出海口飘移而来,逐渐吞噬眼前的视野。而云层不高,远处的大屯群山,不受影响,彷若浮游云上的仙山。
望向观音山旁侧,海拔较低的占山连峰,已笼罩于白云里,只见几个峰头露出云端,白茫茫中,绿峰点点。云层移动,山峰忽现忽隐于云海里,江山如画,真所谓“此景只应山上有”,不登硬汉岭,岂能有幸与此美景相遇。
在山顶停留赏景,遇见到几位登山客从北横古道直上观音山。雨后的山径似不难走,于是决定回程改探北横古道,再接回牛寮埔步道。
从硬汉岭走往北横古道,虽然带了登山地图,不过沿途多岔路,岔路口又无指标,颇需实地判断。虽然不见得走对最便捷的路线,不过大致取对了下山的路线。
行行复行行,最后来到十字岔路口。判断横向的山径就是北横古道了,右可往凌云禅寺,左往牛寮埔步道,于是取左行。直行下山可通往龙形,就是所谓的“龙形古道”了。
进入北横古道,山径变为平缓。传统的泥土路山径,沿途不时可见竹林等拓垦遗迹。上山时走“千三级”石阶路,感觉像在练脚力,而走这样的森林小径下山,像做森林浴,虽然路绕得远,但走来感觉美妙多了。这一段北横古道,山友或称“牛寮埔古道”,是牛寮埔通往凌云禅寺的一条古道,可能也是当地居民拓垦山区走出来的农路。查阅1904年的《台湾堡图》,未见北横古道,可见是较晚近才出现的山路。
北横古道接回牛寮埔步道,就在上山曾休息的凉亭附近。循原路下山,返抵无极宫。无极宫设有巴士站,若从凌云禅寺登观音山,再走牛寮埔步道下山,可以在无极宫搭社区巴士下山至八里渡船头,可省却一大段步行的路程。不过社区巴士一天只有几班而已。
从无极宫走往八里渡船头,约3公里路,一路下坡,其实只要不是炎炎夏日行走,应当也不会觉得路遥疲累。想当年,我就是这么牵着女朋友的手,一路漫步聊天,走往八里渡船头。
旅游日期:2010.05.11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www.tonyhuang.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