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趁火打劫:戴晴入狱,殃及反派
“趁火打劫”,为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五计。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反对派发声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底,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工作即将结束,论证领导小组原则通过了十四个论证小组的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将在此基础上撰写工程可行性报告,计划于一九八九年春季,
上报国务院审批。
一九八九年一月二十三日,一些政协委员、学者、记者和编辑决定:赶在国务院审议决定之前,让反对派的声音发出去。因而以李锐、周培源、孙越崎为首,陆钦侃、侯学煜等科技人员为中坚的三峡大坝工程反对派,再加上戴晴女士引领的一大批记者,皆同认为:有必要在上报国务院审批之前,让全国人民听到三峡大坝工程反对派的意见。同时,在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许医农女士的帮助下,获得了出版书籍的书号。
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八日,由戴晴主编的《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出版了注。其速度之快,在中国出版史上实属罕见。《长江,长江》一书收录了以下文章:
──李锐答戴晴问:〈三峡工程21世纪再定〉;
──周培源、林华同钱钢谈:〈“我们很关心,我们不放心〉;
──孙越崎答张爱平问:〈对不同意见应平等对待允许争论〉;
──乔培新答李新喜问: 〈三峡工程总投资概算打的埋伏太大〉;
──彭德同方向明、李伟中谈:〈斩断了“黄金水道”还能再挖一条长江吗?〉;
──王兴让答陈鹰问:〈三峡工程移民和淹没土地将是生产力的大破坏〉;
──陆钦侃答陈可雄问:“三峡工程防洪效益有限”〉;
──候学煜答朱剑虹问:〈三峡工程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贻害无穷〉;
──罗西北同吴锦才谈:〈追求发电效益并非是合理的选择〉;
──陈明绍答刚建问:〈治理长江应先支后干〉;
──田方、林发棠同张胜发谈:〈国际舆论反对三峡工程上马〉;
──杨浪:〈高坝:悬顶之剑〉;
──千家驹:〈三峡工程缓建、资金用于教育〉;
──茅于轼:〈水库退役后的状况和后果为何不见论证〉;
──吴稼祥:〈当前的经济和体制条件难以支撑三峡工程〉;
──姜洪:〈我们现在尚无能力开发长江资源〉;
──景军:〈三峡工程应有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参与论证〉;
──戴晴:〈后记〉。
博大出版社授权(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