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社记者康世人台北1日电)iPad从去年(2010年)4月开卖以来,短短5个月全球卖出超过700万台,不但粉碎当初不被看好的质疑,也让许多行业由此看到新的商机,甚至可能真的开始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形态,这就是苹果。
2010年1月,苹果公司执行长贾伯斯(Steve Jobs)在旧金山的苹果新品发表会上,正式对外介绍苹果的新产品iPad。
iPad刚现身时,“定位模糊”、“只是放大版的手机,缩小版的笔电”等质疑声音不断。
2010年4月开卖,到9月底苹果公布的第4季财报,iPad已在全球卖出710万台;台湾2010年11月30日开卖,首日不到1万台的备货量,就卖出9成;亮丽的销售数字粉碎了外界质疑。
事实上,iPad这种平板电脑的概念,微软公司早在2000年就倡导过,当时结合个人电脑(PC)大厂,希望以触控萤幕和触控笔的自然人性化操作模式,盼能再次刺激资讯产业再起飞,但2002年各PC厂推出自家产品时,却因技术不够成熟、作业系统没有当初微软宣称的人性化,且售价较高,没有预期受到欢迎。
但在贾伯斯的龟毛坚持下,搭配多点数控萤幕专利技术的手机iPhone,率先因符合人性化操作而取得成功,并带动手机业界触控操作风潮后,紧接着iPad推出,再度让平板电脑的概念复活,也让各大厂纷纷在今年推出自家产品,成为平板电脑激烈竞争的一年。
事实上,iPad的成功之道无他,贾伯斯在产品发表会上提到的“iPad比笔记型电脑更方便,比智慧型手机更强大”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这背后有许多设计巧思,包括苹果向来坚持简约风格,让使用者可以直觉操控,不用看操作手册,就能上网、发电子邮件、看网路内容、电子书和照片,还可用指头操控放大缩小。人性、自然,这是iPad成功的重要因素。
除了硬体,更重要的是内容方便取得。
苹果结合从音乐播放器iPod时代以来的“AppleApp Store”线上商店,直觉式地透过上网点选、付款、下载安装,用很便宜的价格,马上就可让使用者轻松取得想要的内容与软体。
苹果最重要的是有一套和软体商合理的拆帐系统和宣传方法,提供软体商软体销售分析资料以辅导开发出更受欢迎程式;加上iAd广告平台,让免费软体也能获利,都让软体开发者乐意用尽心思为iPad开发软体。
因此,“Apple App Store”已有超过30万款应用程式,并在iPad短短推出几个月内,有超过3万5000款软体专为iPad开发。
更重要的,苹果为“苦于网路收不到钱”的媒体业,找到了新生机,让提供内容者真的能收到钱。
内容出版媒体,可先以免费内容作为号召,当读者下载阅读,想进一步阅读更多内容或动态图表、影音等加值资讯时,iPad内容付费机制立即出现对话方块让读者点选付款,且价格通常都在0.99美元到4.99美元间,让消费者买得下手。
因此,纽约时报、道琼斯等国际大媒体,都纷纷推出iPad新闻资讯软体;英国维珍集团创办人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更抢先发表iPad版杂志“Project”;澳洲媒体大亨梅铎日前推出只能在iPad上阅读“The Daily”电子报。
在两岸,台湾的联合报已经推出iPad读报软体,中央社等其他媒体正研发iPad软体中;在中国,包括官方最大报纸人民日报等在内,都纷纷推出iPad版电子报。
在电子书上,更是蓬勃发展。除了苹果自行推出iBook软体外,包括自行推出电子书产品Kindle的知名线上书店亚马逊(Amazon),也都推出iPad版的软体。
媒体纷纷赶搭iPad软体列车,主要是因为iPad能让内容供应者,透过苹果的收费系统和iAd广告平台,能确实获利。
iPad的现身可说是救了网路发达以来获利不断减少的媒体出版业,加上其他厂商也纷纷推出搭配Android、Windows Tablet等作业系统的平板电脑,加上大陆山寨版iPad的低价化,相信很快就会改变人类纸本的阅读模式,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