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利用寒假和孩子一起了解台湾的稻米文化吗?不妨走一趟彰化埤头乡,探访亚洲第1家稻米博物馆──中兴谷堡,探索并体验与“米”的相关文化知识。
来到中兴谷堡,跟着饭团哥哥和米香阿姨解说的故事脚步前进,在这哩,您可以了解过去稻米的生产过程、农家生活场景、稻米栽种方式和今日现代化的生产流程,此外,也能DIY制作三角饭团,结合现场导览,将会是一次体验台湾稻米文化的全方位之旅。
台湾稻香传奇
跟着饭团哥哥的脚步走进榖堡,抬头一望,天花板上由农民的斗笠组合而成的大吊灯吸引了目光,往楼梯拾级而上,可以发现楼梯旁糯米制作的墙壁!你一定十分好奇,米还可以做墙?其实糯米黏性十足,在水泥还没发明前,糯米就是建筑重要的黏着剂。不只能做墙,还可以做桥,国姓乡的糯米桥就是糯米做成的。
二楼是“稻香传奇馆”,生动的解说图片与情境模拟,全台稻米生产区的生产环境在这里逐一呈现,此外,馆内也有展示台湾四大稻米产区的土壤,让你了解不同性质土壤,如何生产出不同特色的稻米,如果想更深入了解其中的差异与奥妙,可以到馆方特别设立的体验区触摸产米区的土壤,让孩子不仅了解台湾的稻米,更能触摸真实的台湾土地。
接下来饭团哥哥将带你了解,在这块土地上,当年那些踏实的人们如何生活,看看他们的生活场景。像是馆内展示的“蓑衣”,就是以前祖先下雨时的必备工具,更是勤奋的象征。为了一家人的温饱,一顶斗笠加上一件厚重的蓑衣,不论天气多寒冷,赤着脚和老牛一起下田,顶着雨在水田中前进。
这里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有一段他们的故事,无论是农具、脚踏车、米担或是怀旧的大同电视,不仅唤醒老年人儿时的回忆,孩子们也借此体会先人辛勤的过往,深刻了解“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有许多人总认为,现在的稻米生产比以往容易!其实不然,为了生产出现代人喜好的食米,谷堡也介绍了制米公司的作业流程,与农民契作生产稻米辅导种植技术,提供稳定品质肥料,保证价格收购,让农民安心的在田里养育稻米。
稻米收购回来,以“粗糠”燃烧为热源,粗糠燃烧的方便度,虽不敌现代的瓦斯,但粗糠热源较稳定,污染较少,能烘出品质较佳的谷粒,同时也是资源再利用的表现。
“碾壳”的技巧也相当有学问,必须碾去壳,却不能破坏到美味层,如此一来,生产出的米煮成饭时,才能美味绵密又不干涩。最后,白米还要经过色选机选取,并去芜存菁,才能将粒粒晶莹饱满的米送到消费者手中。
感受水稻活力
看完了稻米的生产过程,跟着饭团哥哥的脚步前进,来到乐活田园区体验真实的田地。
乐活田园区是博物馆的稻米实验区,可以在这里看到整个水稻的生长过程,虽然不能像田边的稻草人一样默默的陪着水稻生长,了解稻米生长的全部过程,但是听着饭团哥哥详尽的解说,从选种的方法到播种、育苗、插秧、除草、施肥、灌溉,一直到最后一步──收割的过程,将会对稻米从无到有的过程有一番新的认识。
如果在田中看到摇着屁股前进的鸭群,不要太讶异!它们可是水稻和农民的好朋友。农民种稻时就开始在水田中养鸭,鸭子在水田中游泳活动觅食,以杂草、田螺及害虫为食,因此水稻才能免于虫害,另一方面,鸭子排泄物对水稻来说又是一种天然肥料,农民因此省去施肥的力气,又让稻米天然又健康。
米食制作体验
“小朋友摀起耳朵喔!”饭团哥哥提醒现场的小朋友,随之而来的是“碰”一阵巨响,米香的香气立刻充满整个空间。
古早味的爆米香总是引来小朋友的一阵惊呼,许多小手一面迫不及待的伸向米香阿姨的木钵抓取“米香”,一面七嘴八舌的问:“为什么没有甜味?为什么米香不是正方形的?”
馆内的米食DIY体验,让孩子看到“爆米香”生产的全过程。此外,馆内的“碾米乐”让小朋友亲手碾一包米,让孩子们知道米不是一下子就变成碗中的饭,体验饭入口前那繁复的处理过程,让孩子们更珍惜饭碗中的每一粒米。
如果对米香没兴趣,想要自己制作便利商店的三角饭团,也可以跟着饭团哥哥的指导,做一个外形亮丽口味满分的饭团。还玩不够的话,馆方还提供稻草人娃娃材料,让小朋友亲自动手做稻草人,体验个中奇趣。
米产品说故事
结束了精彩的米之旅,来到谷色谷香精品馆,给农民一个“爱的榖粒”;农民们用这些商品讲他们的故事。
浊水溪的黑水哺育了埤头的沃土,也养活了他们全家。但是随着时代的演变,台湾加入WTO后,进口米冲击本土市场,农田被迫休耕,再加上饮食习惯改变,面食渐渐取代米食,现代人已渐渐忘记“米”这个老天给台湾人的珍宝。他们在这里卖米,也卖他们的故事,表达对土地文化的坚持与传承。
除了在地米的原味,这里还有创新的米食,除了口感特殊的米霜冰淇淋外,米浆奶茶更是独特,特调奶茶加上带有颗粒口感的米浆,香浓又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