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的天气,早晚寒凉,昼短夜长,才傍晚时分,已有些许的矇眬昏暗,学生们已进教室上最后一堂课,校园里一片阒静。正要去学务处旁的洗手间,半途,忽然看见连接走廊上,家长、主任、导师和美术老师,正疾言厉色的在训斥科任班的那个长期行为偏差的孩子。原本想要绕道而行,后来决定继续前往,不动声色的轻轻走过……
这个孩子本性不坏,初识时,有一种小男孩的顽皮好动、稚气天真,不料,暑假过后,竟变了个人似的,日常表现叛逆乖张,荒腔走板,已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听导师说,他升上国二之后荒唐任性、恣意妄为,家长束手无策,学校除了按校规处理之外,也别无办法,开学迄今,已被任课老师们告了好几次状、并记过处分,孩子却毫无警惕,依然我行我素。
孩子的问题浮出台面,成因绝不止于来自孩子,家庭和学校,甚至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都必然有所疏漏缺失,急待抽丝剥茧、一一去厘清。日前,他也在我的课堂中撒野喧闹,严词制止无效之后,先采用搁置、冷处理的方式,待课后再私下找他晤谈,而孩子就一副敷衍了事、漫不在乎的态度,于是,我决定给彼此都留个余地,淡然处之。
台湾有位名人谈教养,语重心长的指出:“对待孩子,很多事情‘当下’是过不去的。”说的一点也没错,特别是在意气之争的时刻,要有个转圜的空间、喘息的机会,才能够消除歧见、化解冲突,而“淡然处之”就像神奇的魔杖一般,轻轻缓缓的挥舞施展,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寻常的举动,看似无所作为,显得消极逃避,其实当中深富哲理和智慧,要有足够的冷静与聪敏,才能悟出个中三眛。
当“淡然处之”的机制启动后,首先,出现的是“反省”,这意味着有一方已不再固执强硬、坚持己见,连带的也释放了妥协的讯息,那么,另一方相对的也会“被迫”有所改变,而改变,是另一个发展的开端。再者,“宽容”有机会现身,伏尔泰(Voltaire)谆谆告诫我们:“宽容是什么呢?它是人性的特点。我们所有的人都有缺点和错误,让我们互相原谅彼此的愚蠢,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了解了这“自然的第一法则”事情的演变就会归于正途。
亲子、师生的冲突,只是问题的一端,生命中还有许多难以承受之重,特别是面临苦难与悲欢的关卡,看不透、过不去的时候,何尝不可“淡然处之”呢?淡,并非无,而是减轻力度、放慢脚步,让我们在进退取舍间,有所转圜。《菜根谭》上有一段话:“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意思是说,我们若能以一颗淡泊、静定之心,来看待这世间的纷纷扰扰,那么,必能超越俗见的制约,而品尝到隽永和深远的滋味。
我深深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孩子的脱序违常,其来有自,不会因为一顿气急败坏的批评、责难,即改过归正。然而,在情况纠结、窒碍难行之际,当事者需要一个空间、一段时间,可以回旋与调整,再重新启程,而“淡然处之”实不失为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