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术长廊

乐圣贝多芬 《第九交响曲》

命运酝酿悲悯乐章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

灿烂光辉,照耀大地。

我们怀着火一样的热情,

来到你圣洁的殿堂里。

你的威力,

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

在你温柔的翅膀之下,

世界所有的人都是兄弟!

~德国诗人席勒《欢乐颂》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受洗于德国波昂,1827年3月26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去世,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欧洲古典音乐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挥家。“乐圣”之名来自于他多产的作品,及作品所呈现的前所未有的深刻度。他的前辈巴哈、莫札特是贝多芬无比崇敬的对象,贝多芬学习音乐创作的过程和他所取得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跟他抄写巴哈的音乐总谱密切相关。

与他的这两位先辈相比,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自由、平等、人权观念不断上升的时代。这股时代潮流对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贝多芬除了写作大量的宗教音乐外,在他的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描写自然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在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譬如小提琴奏鸣曲《春天》、第六交响曲《田园》、钢琴奏鸣曲《月光》等。这些作品的出现,标志着西方音乐的历史走向,同时也宣告贝多芬在价值取向上跟他前辈的不同。如果说,巴哈的音乐是人对上帝回归的努力,莫札特是传达天使纯真的声音,那么,贝多芬的音乐乃是将神意更进一步落实于人世中,表达其对于万物苍生的悲悯和体恤。

贝多芬中年以后为恶性耳疾所苦,这原是音乐家的致命伤害,但充沛的生命力使贝多芬不但没有被命运打倒,反而转向聆听心灵的声音,也许这是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全人类的爱。即使他听不见声音,但他的心里边有音乐,有声音在他的心灵深处回响,这让他的音乐有了巨大的突破,并开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

《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欢乐颂》荡气回肠,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早在1792年,贝多芬22岁时就有把席勒的《欢乐颂》这首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1795年贝多芬草拟了这部交响曲最后乐章的主题,经过多年的探索,贝多芬决定破天荒地在交响中加入人声,用席勒的《欢乐颂》诗句,来表达他毕生的夙愿:歌颂英雄和美德,歌颂神的普世光耀。 这部交响乐思想深刻,结构广阔,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加入了人声的合唱,谱写了齐唱、合唱、四重唱和独唱。这些声乐曲和管弦乐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庄严神圣的色彩,气势辉煌。从酝酿到完成,倾尽了贝多芬几十年的心血,无数次尝试。前后琢磨30年,作品最终于1824年春完成,同年5月7日晚首演于维也纳。

首演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当激动人心的大合唱结束时,听众沸腾了,不顾一切地鼓掌、欢呼、相互拥抱。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贝多芬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 德国文学巨匠席勒的“欢乐颂”,也因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而广为人所知。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不违背理性的情况下突破了古典主义时代交响曲的结构特征,将规模宏大的合唱声部引入作品当中。这首交响曲是历史上的创举,里头没有抒情或描写,而是纯粹的灵性音乐;主题就是人经过命运的艰苦磨砺,最终升华到了高尚的思想境界,展现出对人类超越种族、民族的爱,也将贝多芬悲天悯人的情怀发扬到极致。

贝多芬在人间经历苦难,却以悲悯之心,俯视万物的精神,使他更贴近于那个时代,也是他被人尊为“乐圣”另一个原因。贝多芬曾经说过:“即使面对一位君主,也绝不出卖真理。”高尚的坚持与勇气,正是贝多芬其性灵与上天接触的交集,在贝多芬作品的乐段中,时时可以感受到这份高贵的勇气,人们可以听到平和、光明、崇高、神圣,不用言语就能感受“神的抚慰”,使困顿中的人从挫折中再度站起。◇

¢贝多芬作品小档案

纪念贝多芬完成《第九交响曲》的石板。(维基百科)

十九世纪初的维也纳剧院(维基百科)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抒情曲(Lieder)与舞曲。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悲怆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其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32首编号钢琴奏鸣曲,包括《悲怆》和《月光》等作品对后来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方沛